火星探測中你最想知道的那些問題(一)

2020-08-27 阿若工作室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升空!!|央視財經

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插圖

本次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

關於火星,你有哪些小問號

火星上面都有些啥?

火星有多大?跟地球比誰大誰小?火星上面有水嗎?真的會有火星人,火星生命嗎?通過這些手繪圖一起來了解一下。

火星的結構(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火星的大氣(一)(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火星的大氣(二)(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火星自駕遊路線(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探測器發射火箭(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航天探測器(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是不是還有很多問題,比如:


天問一號想要登陸火星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天問一號要走多久才能到火星?是一條直線直達火星嗎?如何才能安全的降落在火星上?


都有哪些探測器去過火星了?

在我們的天問一號之前都有哪些探測器已經去過火星了?他們在火星上都幹了些啥?


我們如何跟探測器通訊?可以發信息打電話嗎?

想要和火星上的探測器取得聯繫,需要哪些設備?支持哪些通訊方式?文字?圖片?視頻?會有延遲嗎?延遲會有多久?


人類真的可以在火星上居住嗎?

火星上天氣怎麼樣?火星上真的能建房子嗎?在火星上吃什麼?

一同走近火星

你的這些小問號在《科幻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都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哦!

不光光是火星的奧秘,通過《流浪地球》《星際穿越》《火星救援》三部電影的手繪講解,帶你一起暢遊宇宙!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豪華的大咖陣容,權威可靠的知識依據,完整的邏輯脈絡,輕鬆的手繪細節。

孩子讀起來既不會覺得枯燥乏味,還能輕鬆提升知識。

讀完這套書,你的孩子在宇宙知識儲備方面一定會有質的變化!不是科學家的你,也能給孩子講科學啦!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簡史5(揭秘「火星人臉」,探尋火星生命)
    火星上目前存在生命嗎?曾經存在嗎?這是人類非常關心的話題,因為我們迫切地想知道在宇宙中人類是不是孤獨的生命存在。二、在火星上尋找生命三要素科學家一般認為,液態水、有機物質和穩定熱源是生命存在的三要素。穩定的熱源肯定是具備的,火星上也可以得到足夠的太陽能,因此液態水和微生物就成為火星探測的重點。下面我們分別看看史上液態水和微生物探測取得的成果。(一)火星上過去和現在有水嗎?
  • 火星探測,那些你想了解的小知識
    科學界一般認為,探測火星對研究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等問題有重大價值,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然而與探測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相比,火星探測的難度明顯大得多。由於地球與火星的公轉周期不同,兩個行星大約每兩年「相遇」一次,即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近,在此期間從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可以縮短抵達火星時間,節省燃料,降低「探火」成本。
  • 向著火星,出發!(附你該知道的火星知識點)
    5、上火星得穿航天服火星大氣稀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CO2)、氬(Ar)、氮(N2)和少量氧氣、水蒸氣組成。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曾經擁有更厚的大氣層。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太陽撞擊火星大氣層的能量可能「剝離」了其頂部較輕的氫,將氣體分子散射到了太空中。NASA的火星大氣和揮發性演化(MAVEN)探測器,正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 火星探測簡史1(46顆火星探測器全家福,史上最全!)
    (3)發回周景全彩色圖。科學家由此知道了原來火星的天空是略帶桃粉色的,並非是他們原先所想的暗藍色(天空是粉紅色,因為稀薄大氣中的紅色塵粒反射太陽光所致)。(4)探測器於1976年7月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火星表面驚現一張人臉的形狀,被稱為「火星臉」,引發了無數陰謀論。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4)你知道嗎,衛星都是行星捕獲的.
    (一)你知道嗎,太陽系外行星系存在著一大堆的問題,你從來沒聽說過。金星逆向自轉是小天體撞擊形成的你知道嗎?火星只能捕獲小衛星,這個你知道嗎?木星為什麼能夠捕獲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你知道嗎?(1)你知道太陽系中一大堆的問題都是什麼嗎,說出來你可能從沒有聽說過。
  • 「天問一號」升空:我梳理了10個你最想知道的問題
    火星,我們來了!為什麼我們要探測火星?我們將如何探測火星?......今天就來說說你關心的那些問題!一、為什麼我們要探測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環境最接近的行星,有稀薄的大氣層,氣壓為地球的1%,局部最高溫度甚至可達35攝氏度,當然平均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只有零下63攝氏度。
  • 小豹的正經科普丨乘風破浪的火星探測史(下)
    (讓小朋友取名這個真的好棒~~我們也要學習起來呀!)0221世紀進入21世紀,加入火星探測的國家越來越多,火星車開始發揮作用。最長壽的火星探測器:2001火星奧德賽號2001年4月7日發射美國的2001火星奧德賽號探測器於2001年10月24日抵達火星。它的主要工作是對火星表面進行測繪,並尋找水與火山活動的跡象,同時為後續登陸火星的著陸器提供通信服務。
  • 火星探索(一)
    ,由內而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06年之前,還有一顆冥王星,後來被降級成了矮行星)。這八大行星又被分為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其中最裡面的四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為類地行星,所謂類地行星,簡單來講就是各種物理化學性質都類似地球的行星,主要由巖石構成,擁有固態表面。
  • 那些神秘的遠古核戰爭(五)火星核戰爭
    一些書中把這場災難歸咎於從西方(地中海方向)吹來的一股邪惡的風。這是一種致命的雲,它使所有生物,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遭受了致命的死亡,植物枯萎。這個「惡風」可能是什麼?致命的輻射是一個合理的解釋。突然消失的蘇美爾文明在蘇美爾的神話傳說中,安努納奇人是萬神殿中最強大的神,是他們決定蘇美爾人的命運。
  • 火星探索(七)
    既然剛才提到了行星之間的距離,那就正好提一下探測火星的窗口期這個概念相比於月球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公裡而言,火星離地球的距離就要遠上成百上千倍了,由於火星的偏心率為0.093,相比於地球的偏心率算是高的了,因此火星的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差距就比較明顯了。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二)
    這次故障(可能還有幾次早期的故障)被發現是由於逃逸級關鍵控制系統線路設計中的一個故障造成的。幸運的是,修復只花了技術人員20分鐘的時間——他們用電烙鐵解決了。然而,在蘇聯媒體正在歡呼時,控制人員在與探測器的第一次通信中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加壓的軌道艙正在洩漏,其所有氣體將在一周內損失殆盡。這——無疑將嚴重影響其設備的運行能力。由於成功的前景黯淡,蘇聯隨後宣布探測器改名為「探測器1號」,沒有再提它的原名。根據軌道艙洩漏產生的扭矩,蘇聯的工程師們很快確定了問題所在——探測器的恆星和太陽敏感器附近有一處不良焊縫。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六)
    如果你撿到了這個約2米直徑的著陸器,記得去裡面找找蘇聯盾徽和列寧勳章,現在相當值錢的(但是不要被砸到)1971年8月3日,拉沃契金科研生產聯合體的領導人喬治·巴巴金(Georgi Babakin)在莫斯科去世。當時,金星8號已經研製成功,正準備發射,而火星2號和火星3號正在前往火星的途中,表現得一切正常。喬治·巴巴金只活了57歲,死因很可能是積勞成疾。
  • 火星「情報局」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成功了24次,火星是目前人類認識最深入的行星之一。火星的自轉軸傾角和軌道偏心率都會發生周期性變化,自轉軸傾角的變化周期為120萬年,變化範圍為14.9°-35.3°(現在為25°),偏心率的變化周期約為200萬年,變化範圍為0.004-0.141(現為0.097)。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地球最為相近。
  • 火星探測簡史2(探測器史上的十個「第一」,還有核動力探測器)
    這些探測器產生了很多了「第一」,某些探測器的發射標誌著人類探測火星史上的突破性進展,本人選取了比較重要的十個「第一」,與大家分享。(1)人類發射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1A號(Mars 1960A)1960年10月10日14時27分49秒前蘇聯發射的火星1A號(Mars 1960A)探測器是人類發射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
  • 扒一扒我們火星那些事&我們距離星際移民還有多遠?
    你好哇,感謝你點擊我的文章,這裡是後浪科普,一個什麼都懂一點的帳號,如果你不知道學什麼,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長。火星一直是令很多人好奇的一個星球,曾經有不少的傳聞說,火星上其實有生命存在,加上前陣子很多國家發射火箭去火星,並且近幾年火箭發射的成本一直在下降,因此有人預測我們可能在幾十年之內就會看到太空人登陸火星的新聞,今天我想根據我知道的那些事從兩個方面討論。
  • 火星探測簡史3(前蘇聯成功率僅5.6%,美國、中國、印度呢)
    我們分別列舉如下:中國1次(失敗)中國目前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任務只有1次:螢火一號2011年11月9日螢火一號搭載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一切順利,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但此後出現探測器的推進裝置沒有點火的問題,導致其變軌失敗。
  • 火星探測簡史4(火星上有水嗎?有湖泊和海洋嗎?火星下雪嗎?)
    一、發現火星上曾經有水1、曾經有水(1)1996年12月4日美國發射了火星探路者(Mars Pathfinder, MPF),於1997年7月4日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繪製的火星地形圖(圖片來自網絡)(2)2003年7月8日美國發射了機遇號火星探測車(Opportunity, 代號MER-B),2004年1月25日安全著陸火星表面。機遇號發現火星曾經溫暖和溼潤,存在過含有鹽分的液態海洋。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5)行星南極凹地,你知道是怎麼形成的
    行星的南北兩極的其中一個,直接面向宇宙物質的碰撞方向,而另一極較為隱蔽,這意味著,直接面對宇宙物質碰撞的一極將面臨宇宙物質頻繁宇宙物質的猛烈的撞擊,而另一極受宇宙物質的撞擊頻率較小。這說明,在類地天體中(類木天體沒有實質性的表面,均為氣態行星不做討論),南極和北極地形狀況存在著較大的區別。以上我們是根據本旋轉宇宙模型理論給出的推論結果,實際情況是怎樣,我們根據相關資料進行相關證明我們理論。
  • 假想的一段地球與火星的對話,關於火星,我們探測的意義何在呢?
    文/三飯前言7月23號12時41分,「胖五」(長徵五號)載著「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前往火星去進行我國第一次行星之旅,對於火星的探測,前人儘管做足了嘗試,但是路途艱辛,目前為止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也僅有50%左右,況且這次我國的探測器要進行的是「一箭三聯」,也就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
  • 火星探測之旅倒計時,這個方法讓你離火星更近一步
    放出消息的是歐洲空間局(ESA)和俄羅斯宇航局合作的ExoMars計劃,雖然該計劃的火星登陸任務被宣布從2020年延期至2022年發射。但這項計劃的另一部分——追蹤天體軌道器(TGO)自2016年10月開始繞火星飛行,並帶回了令人驚喜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