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簡史5(揭秘「火星人臉」,探尋火星生命)

2020-08-23 霧都之鷹

火星上目前存在生命嗎?曾經存在嗎?

這是人類非常關心的話題,因為我們迫切地想知道在宇宙中人類是不是孤獨的生命存在。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火星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一、尋找火星人

在1877年的火星大衝,義大利科學家斯基亞帕雷利(Schiaparelli,1835年3月14日-1910年7月4日)利用望遠鏡觀察到了火星上有隨著季節變化的canali(義大利語,意思是「水道」),被誤翻譯為「運河」。

火星全球勘測者拍攝的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那個時候很多人認為火星上有火星人,並在火星上建設了發達的農業灌溉系統。甚至很多科幻作品也以火星人為主角進行創作。

電影《火星人玩轉地球》火星人形象(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進一步探究火星上是否存在智慧生命,自1960年起前蘇聯和美國開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但前6次都失敗了。1964年11月28日美國發射了水手4號(Mariner 4),成功到達火星附近,水手4號第一次近距離拍攝到了火星的表面照片,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一片荒涼。

水手4號發射圖(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科學家認為火星上不存在智慧生命,如果有生命,只能是微生物。

自此,人類火星探測的主要方向就是尋找火星微生物了。自水手4號發射成功以來,世界各國又向火星發射探測器39次,取得了一些成果(詳細信息請閱讀《火星探測簡史1》)。

因為科技發展所限,目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都沒有安裝直接探測微生物的儀器,只能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重點探測火星上是否具備生命三要素。

二、在火星上尋找生命三要素

科學家一般認為,液態水、有機物質和穩定熱源是生命存在的三要素。

穩定的熱源肯定是具備的,火星上也可以得到足夠的太陽能,因此液態水和微生物就成為火星探測的重點。

下面我們分別看看史上液態水和微生物探測取得的成果。

(一)火星上過去和現在有水嗎?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水,不可能存在生命。因此,火星探測器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探究火星上過去和現在是否存在水,關鍵是是否存在液態水。

(1)火星上曾經有水

火星探路者(Mars Pathfinder, MPF)和勇氣號火星漫遊車(Spirit,代號MER-A)發現火星上曾經有水;火星全球勘測者(Mars Global Surveyor, MGS)、機遇號火星探測車(Opportunity, 代號MER-B)和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發現火星上曾經有海洋;好奇號火星車(Curiosity)發現火星上曾經存在淡水湖。

火星海洋計算機模擬圖(圖片來自網絡)

(2)火星上現在有水

火星2號、火星3號和鳳凰號火星極地著陸探測器(Phoenix Mars Lander)發現火星大氣中有水;火星奧德賽號(Mars Odyssey)、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發現火星上有冰;鳳凰號和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裡有水;火星全球勘測者發現火星地表有伴隨季節變化的流動滷水,火星快車號發現火星南極冰蓋下有貝加爾湖大小的液態水體。

火星南極冰蓋(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火星上水的探測,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是列出簡要信息,想了解詳細信息請閱讀《火星探測簡史4》。

(二)火星上是否存在有機物?

有機物就是含碳元素的物質,科學家認為生命只能以碳基形式存在,如果在火星上探測到有機物,那麼就有可能存在微生物。

(1)1976年成功登陸火星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探測器試圖尋找有機物。兩艘海盜號都攜帶了專門用於搜尋火星上的有機物的科學儀器:氣體交換實驗儀(GEX)、氣相色譜-質譜儀(GC-MS)、熱解釋放實驗儀(PR)和標記釋放實驗儀(LR)。

海盜1號結構圖(圖片來自網絡)

但遺憾的是兩個探測器在探測了火星土壤和大氣之後沒有發現有機物。

(2)2003年6月2日歐洲發射了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探測器,2003年12月抵達火星,進行環繞飛行探測。

火星快車號(圖片來自網絡)

2004年3月30日,科學家宣布在火星大氣層內發現甲烷。雖然甲烷含量相當少,但極大地鼓舞了科學家。因為甲烷從火星大氣層逃逸的速度很快,這代表至今仍有固定的來源向火星大氣層釋放甲烷,而甲烷的來源很可能就是微生物。

(3)2011年11月26日美國發射了好奇號火星車(Curiosity),於2012年8月6日在火星蓋爾隕石坑中心山脈的山腳下成功著陸。

好奇號火星車(圖片來自網絡)

2018年6月8日,美國宇航局(NASA)與《科學》雜誌(Science)聯合發布針對火星探測的兩個重要發現:

一個重要發現是: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在火星地表將近30億年的沉積巖裡,發現了多種有機分子。

「好奇號」上的火星樣本分析設備(SAM),配備有一個小型化的化學實驗室和烤爐,可以通過加熱氣體、巖石和土壤來分析每件樣本的成分。古泥石樣本在SAM的烤爐中釋放出了多種有機分子。比如:噻吩(C4H4S)、其他芳香族、脂肪族等有機物。

噻吩(C4H4S)(圖片來自網絡)

另一個重要發現是:探測到大氣中的甲烷含量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

好奇號通過火星樣本分析儀(SAM)中的雷射光譜儀(TLS),採用了enrichment ingest方法,有效地濾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幹擾,通過長達五年多的跟蹤觀測,測量了跨度達3個火星年(約6個地球年)期間的甲烷數據。結果甲烷含量顯示出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在夏秋兩季明顯較高,春冬兩季則明顯偏低。

甲烷數據分析圖(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發現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甲烷的季節性變化極有可能是由於微生物的季節性活動生成的,也就是說,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火星上曾經有智慧生命嗎?

自人類探測火星以來,科學家獲取了大量的圖片資料,有些圖片顯得比較神秘,似乎是智慧生命活動的遺蹟,因此,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說。

1975年8月20日美國發射了海盜1號(Viking 1)探測器,該探測器於1976年7月拍攝的一張照片,火星表面驚現一張人臉的形狀,被稱為「火星臉」,引發了無數陰謀論。1998年4月6日NASA宣布,火星全球勘測者探測器拍攝的圖像揭開了火星「人臉」只不過是一座小山的謎團。

海盜1號拍攝的「火星臉」(圖片來自網絡)

好奇號火星車也拍攝了很多神秘的照片,比如:火星上的「亮點」、「金字塔」型巖石等。

好奇號拍攝的「金字塔」型巖石(圖片來自網絡)

好奇號拍攝到的火星「亮點」(圖片來自網絡)

好奇號拍攝到的神秘火星巖石(圖片來自網絡)

很多人推測是智慧生命活動的遺蹟,但都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甚至有些照片是網友用電腦合成的,為了博人眼球。

四、總結

根據目前探測器探測的結果,科學家發現火星上具備生命存在的三要素:穩定的熱源、液態水和有機物。

我們可以說火星上曾經可能存在智慧生命,曾經可能存在微生物;而現在火星上肯定不存在智慧生命,但現在可能存在微生物。

不管有多大的可能性,都不能確定火星上有微生物,因為目前的探測器沒有攜帶生命檢測設備。火星上的有機物也可能是地質變化產生的,不一定是微生物活動產生的。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簡史1(46顆火星探測器全家福,史上最全!)
    1998年4月6日NASA宣布,火星全球勘測者探測器拍攝的圖像揭開了火星「人臉」只不過是一座小山的謎團。(5)沒有在火星上發現任何生命跡象。:8.91億美元主要任務:達距火星表面378公裡的近極軌道觀測考察,繪製整個火星表面圖,預告火星天候,測量火星各種數據,進一步揭示火星上有無處於原始階段的生命現象,為未來人類移居火星探尋道路。
  • 火星科普系列之五——關於火星生命探索(中國探月工程)
    >3.鹽類礦物的探測與研究結果歐空局於 2003 年 6 月 2 日發射的「火星快車」(Mars Express)在降落過程中對火星表面進行了探測。)火星車和「火星勘測軌道器 」(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開展了火星表面鹽類礦物的探尋,對在火星鹽類礦物和地球鹽類中的溴/氯質量分數(單位為百萬分之一)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火星和地球上鹽類的溴/氯含量比例和形成過程相似。
  • 火星探測簡史4(火星上有水嗎?有湖泊和海洋嗎?火星下雪嗎?)
    火星上有水嗎?這是火星探測的重要內容。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火星上有水,那麼可能存在火星生命,也能為移民火星提供條件。迄今為止,人類向火星發射了46顆探測器,逐步揭開了火星上過去和現在有無水的神秘面紗。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繪製的火星地形圖(圖片來自網絡)(2)2003年7月8日美國發射了機遇號火星探測車(Opportunity, 代號MER-B),2004年1月25日安全著陸火星表面。機遇號發現火星曾經溫暖和溼潤,存在過含有鹽分的液態海洋。
  • 火星探測簡史3(前蘇聯成功率僅5.6%,美國、中國、印度呢)
    印度1次(成功)印度目前只發射了1次:曼加裡安號(Mangalyaan)2013年11月5日曼加裡安號(Mangalyaan)探測器在印度斯裡赫裡戈達島Shriharikota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2014年9月24日上午,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車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成為全球第4個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
  • 火星探測簡史2(探測器史上的十個「第一」,還有核動力探測器)
    火星是為數不多的肉眼可見的星體之一,人類很早就發現並記載了火星,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自古以來,人類對火星就有濃厚的興趣,望遠鏡發明之後,科學家對火星進行了遠距離的觀測,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讓人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有些科學家甚至認為火星上存在智慧生命,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逐漸有能力發射探測器以近距離探測火星。
  • 登錄火星,了解火星探測歷史及我們的行星探測計劃
    1962年前蘇聯發射三枚火星探測器,其中兩枚失敗,只有火星1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1億公裡時與地面失去聯繫,從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人類火星探測的開端。1964年11月發射(探測器2號),它雖然到了火星附近,但因太陽能板損毀沒有發回任何數據。1965年7月發射(探測器3號),亦失敗。
  • 揭秘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
    近二十多年來,主要從事中國月球探測與太陽系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設計我國首次月球探測的科學目標與載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測的方案與科學目標,是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學家,現為中國月球探測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溫馨提示:  齊魯大講壇由省社科聯、山東大學、齊魯晚報、山東博物館聯合主辦,以「搭建思想平臺、共享精神財富」為宗旨。大講壇堅持公益性原則,向社會免費開放。
  • 小豹的正經科普丨乘風破浪的火星探測史(下)
    ,這是人類第一輛在火星表面行駛的火星車,它長65釐米、重11.5千克,在火星一共行駛了100米。(讓小朋友取名這個真的好棒~~我們也要學習起來呀!)0221世紀進入21世紀,加入火星探測的國家越來越多,火星車開始發揮作用。
  • 向著火星,出發!(附你該知道的火星知識點)
    5、上火星得穿航天服火星大氣稀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CO2)、氬(Ar)、氮(N2)和少量氧氣、水蒸氣組成。 科學家們認為,火星曾經擁有更厚的大氣層。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太陽撞擊火星大氣層的能量可能「剝離」了其頂部較輕的氫,將氣體分子散射到了太空中。NASA的火星大氣和揮發性演化(MAVEN)探測器,正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 火星曾經有過生命?「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出品:"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化學與天體化學家歐陽自遠的演講實錄: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天問一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分享的內容包含下面五個方面,也要向大家介紹一下即將發射的火星探測器
  • 獨家揭秘中國火星探測幕後故事
    大聲說出「Hi火星」!今天,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火星探測器和「胖五」背後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科研人員怎樣工作、生活?「天問一號」工程如何打開中國行星探測的大門?CCTV-9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每集5分鐘,獨家揭秘中國火星探測的幕後故事。精彩內容,7月25日起播出,敬請期待!
  • 人類火星探測史:蘇聯最早啟動火星探測,但成了美國獨角戲
    因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我國未來將進行深空探測,探測太陽系、火星、小行星等,探尋地外生命信息。
  • 火星生命探尋迎來鐵證?這次十分鮮明,專家大呼「太振奮」
    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始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率先發射的「維京一號」軌道探測器,當時代表著全球最先進太空探索科技的老美,初次揭開了火星這顆紅色星球的神秘面紗。自從以後,人類在火星上寄予能夠探尋到生命存在的跡象,因而接二連三地發射了十多艘無人探測車到那上邊,發現了一系列神乎其神的物體!
  • 火星探測中你最想知道的那些問題(一)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火星探測有多難?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工程總體部部長耿言說。成功率只有50%左右,火星探測難在哪1962年,人類邁出火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一年,蘇聯發射「火星1A號」探測器,但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與地面失去聯繫,最終失敗。此後,蘇聯的「火星1號」與美國的「水手3號」等火星探測器探測任務也宣告失敗。
  • 鄭永春:火星!火星
    它看上去是多麼的生機勃勃——有大海、陸地、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從太空看地球,我們就會發現,除了地球,我們似乎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了(Only One Earth)。下面這張圖是一張火星的高清照片,可以看到畫面偏左部分有四個凸起來的小包包,那是火星上四座巨大的火山。四座火山中,最高的叫做奧林匹斯山(最左邊的山)。它不僅是火星的最高峰,而且是整個太陽系的最高峰,高達22公裡,是珠穆朗瑪峰的2.5倍。另外三座大火山的高度也都超過了1萬米。畫面偏右部分有一條巨大的裂縫,那是水手大峽谷。這條峽谷有多長呢?相當於從上海到拉薩的距離,長達4000多公裡。
  • 高清大圖,火星之臉是假的?深度解密火星地表巨大人臉和金字塔
    照片上,火星的地表上驚現一張巨大的人臉形狀,長約1.5公裡,人們稱之為火星之臉;這個人頭足足長達17英裡火星之臉看起來就像是一顆抬頭仰望夜空的碩大人頭,該圖片一度引起軒然大波,不在少數的人們認為火星曾存在高度發達的文明,而「火星臉」可能是人工建築遺蹟或一場爆炸後的廢墟,其所在區就應是原文明的聖地.............
  • 火星探索(六)
    那麼火星的自轉周期是多少呢?別急,還有更驚喜的呢,火星的黃赤交角為24度(所謂黃赤交角,指的是行星自身赤道面與公轉軌道的夾角),而地球的這個角度約為23.5度。這意味著什麼?如果火星的軌道再圓一點(目前火星軌道的偏心率為0.093,相比於地球來說,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說火星的軌道比地球的公轉軌道看上去更像一個橢圓),那麼火星的日夜交替、四季變換,都將與地球非常類似。這也是為什麼很早就有科學家提出要在火星上建設基地,要改造火星,將其變為第二個地球的原因。
  • 歷數全球各個國家探測火星歷史,火星,中國來了
    水手3號為水手4好鋪平了道路,水手4號順利發射,在8個月後成為了人類第一個飛掠火星並傳回火星照片的探測器。讓人類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火星表面的樣子,水手4號的探測結果基本打破了人類對火星的幻想,火星上不存在任何存在過文明的跡象,沒有運河,沒有火星人臉像,大氣稀薄,沙塵肆虐,表面撞擊坑遍布,荒涼而沉寂。
  • 火星探索(七)
    既然剛才提到了行星之間的距離,那就正好提一下探測火星的窗口期這個概念相比於月球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公裡而言,火星離地球的距離就要遠上成百上千倍了,由於火星的偏心率為0.093,相比於地球的偏心率算是高的了,因此火星的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差距就比較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