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0年至今,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46次。其中美國21次、前蘇聯18次、俄羅斯2次、俄羅斯與歐洲合作1次、歐洲1次、日本1次、印度1次、中國1次。
在人類所有的46次發射中,成功17次,失敗25次,其餘4次發射任務一半成功一半失敗(都是軌道器成功入軌,著陸器著陸失敗,按照2次成功計算成功率),總成功率為41.3%左右。
火星表面(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成功率是多少呢?到底那個國家成功率比較高呢?我們分別列舉如下:
中國目前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任務只有1次:
2011年11月9日螢火一號搭載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一切順利,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但此後出現探測器的推進裝置沒有點火的問題,導致其變軌失敗。俄聯邦航天署表示這可能是由於保障程序出現代碼錯誤,或者定位系統出現技術故障導致的。2012年1月15日探測器殘骸墜落地球。
螢火一號(圖片來自網絡)
日本目前只發射了1次:
1998年7月3日18時12分日本發射了希望號,但因操作失誤導致燃料不足,希望號於1999年10月到達火星時與它擦肩而過並沒能停留在預定的探測軌道,2003年12月9日項目結束。
希望號(圖片來自網絡)
俄羅斯目前發射了2次,分別是:
失敗原因:
火星96失敗原因可能是質子號運載火箭第四級在第二次點火工作過程中發生了故障或者接收了錯誤的指令,發射僅一天後就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
火星96(圖片來自網絡)
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於2011年11月9日發射升空後失敗,原因上文有,不再贅述。
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圖片來自網絡)
歐洲目前只發射了1次:
火星快車號探測器包括兩個部份:火星快車號軌道飛行器與小獵犬2號登陸器。軌道飛行器於2003年12月25日入軌後運行正常,至今仍在運行;而小獵犬2號登陸器從火星快車上釋放出來後的第六天,正準備按計劃進入大氣層時失聯。
火星快車號(圖片來自網絡)
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發射火星探測器1次:
2016年3月14日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斯基亞帕雷利號探測器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2016年10月17日登錄器與軌道器分離。Schiaparelli登錄器下降過程中信號中斷失聯,微量氣體軌道探測器成功入軌。
斯基亞帕雷利號探測器(圖片來自網絡)
印度目前只發射了1次:
2013年11月5日曼加裡安號(Mangalyaan)探測器在印度斯裡赫裡戈達島Shriharikota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2014年9月24日上午,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車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成為全球第4個成功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
曼加裡安號(圖片來自網絡)
前蘇聯火星探測任務發射了18次,其中一半成功一半失敗的發射任務有2次,分別是:
火星2號與火星3號探測器是同一系列的探測器,都擁有一個軌道飛行器和著陸器,兩個探測器的軌道飛行器都先後成功入軌,但兩個探測器的著陸器在著陸過程中遭遇同一場沙塵暴而失聯。
火星2號(圖片來自網絡)
火星3號(圖片來自網絡)
其中發射失敗的任務有16次,分別是:
失敗原因有運載火箭原因(如:第三節火箭故障等)和飛船本身原因(如:導航設備的故障、通信中斷、部分太陽能板損毀、制動系統故障、降落裝置發生故障、著陸時遭遇沙塵暴等)。
美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的任務一共有16次,分別是:
好奇號(圖片來自網絡)
洞察號(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發射失敗的任務有5次,分別是:
失敗原因有運載火箭原因(如:發動機故障)和飛船本身原因(太陽能電池板不能展開、通信中斷等)。
綜上,世界各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率分別是:美國76.2%,前蘇聯5.6%,印度100%,歐洲與俄羅斯合作50%,歐洲50%, 俄羅斯、日本和中國都是0。
註:以上探測器僅列出中文名、英文名和發射時間等簡要信息,想了解探測器詳細信息的網友請閱讀《火星探測簡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