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南人北調
火星,一個距離我們5500多萬公裡的紅色星球,那裡充滿未知和神秘,在人類沒有探測火星之前,許多科幻小說家覺得那裡應該有生物存在。
2020年7月23日,中國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問天一號」,又把世界人們的眼光聚焦到了火星上。
40億年前,火星像極了現在的地球,溫暖的環境,有河流,有湖泊,甚至還有海洋。
哪些國家探測過火星?目前成就如何?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
蘇聯,探測火星的先驅,從1960年蘇聯率先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遺憾的是從1960年到2011年,蘇聯(加俄羅斯)發射過20個火星探測器,全部失敗!
其中2011年發射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在變軌緩解出現故障,宣告失敗,上面還搭載著我國的「螢火一號」小火星探測器,也葬身太空。
美國,目前火星探測成就最高的國家,在與蘇聯的冷戰中,美國也緊隨其後大力發展火星探測事業。
1964年11月28日發射第一個探測器「水手4號」,經過7個多月的飛行,終於在1965年7月14日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真實的火星。
此後,美國又發射「水手6號」、「水手7號」、「水手9號」等探測器,1975年8月和9月,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在火星表面著落。
大名鼎鼎的「機遇號」和「勇氣號」兩兄弟在火星表面工作分別為11年和7年,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
2012年發射的「好奇號」是一架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整個項目25億美元,目前依然工作正常。
美國計劃在今年8月份發射「毅力號」火星車,最大亮點就是在火星車上搭載一架直升機,通過地面操作控制,來測試人類飛行器在其他星球的飛行狀態。
美國的火星探測是一步一步進行的,從最開始的「軌道繞行」,到「著陸」,再到「行走探測」。
接下來談到的是歐盟,歐洲航天局(ESA),說實話,我不想浪費篇幅來講這個行事緩慢的ESA。
歐盟,火星探測領域的佛系成員,歐洲航天局(ESA)有著足夠多的經費,是我國的三倍,做事卻緩慢呆滯,10年間6次放鴿子,2016年好不容易和日本合作發射了一次,然而探測器「中途不見了」,現在也沒找到。
這總讓人想起ESA的伽利略衛星導航項目,拉中國投錢,卻不能參與核心研發,中國一怒之下自己搞「北鬥」導航,如今「北鬥」已經覆蓋世界,歐洲的伽利略還在天上數星星……
印度,2014年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進入軌道圍繞火星運動,雖然屬於低水平探測,但卻是亞洲最早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在印度發射火星探測器後,有記者採訪中國航空航天工程師,中國為什麼不探測火星?
得到的回答是,在火星軌道觀察的意義不大,瞎浪費錢,要去就要去火星表面真正看看它!
印度目前航天工業發展極不平衡,最重要的重型運載火箭研發了40年,一直沒能成功,監控探測器的高空衛星網也是印度不具備的,所以印度最近幾年都沒航天計劃。
中國,目前唯一一個火星探測綜合能力可與美國一較高下的國家,雖然以前沒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是重型火箭、組網高空監控衛星等硬體設施與美國不存在代差,2020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實現跳躍性發展。
中國的火星探測之路與眾不同,省去在火星軌道放置監測衛星的步驟,第一次就著陸,並實現行走採集探測!美國從觀察到著陸用了15年,因為火星條件複雜異常,探測器單程用時一般在7個月以上,馬虎不得。
這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
中國敢繞過「軌道觀察火星」這個步驟得益於成熟的航天經驗,即嫦娥探月工程。
7個月後,當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降落火星那一刻,中國就毫無疑問是第二火星探測國。
原創不易,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