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2020-11-24 南人北調vlog

文丨南人北調

火星,一個距離我們5500多萬公裡的紅色星球,那裡充滿未知和神秘,在人類沒有探測火星之前,許多科幻小說家覺得那裡應該有生物存在。

2020年7月23日,中國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問天一號」,又把世界人們的眼光聚焦到了火星上。

40億年前,火星像極了現在的地球,溫暖的環境,有河流,有湖泊,甚至還有海洋。

未來火星定居點

哪些國家探測過火星?目前成就如何?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

蘇聯,探測火星的先驅,從1960年蘇聯率先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遺憾的是從1960年到2011年,蘇聯(加俄羅斯)發射過20個火星探測器,全部失敗!

其中2011年發射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在變軌緩解出現故障,宣告失敗,上面還搭載著我國的「螢火一號」小火星探測器,也葬身太空。

米國「好奇號」火星車

美國,目前火星探測成就最高的國家,在與蘇聯的冷戰中,美國也緊隨其後大力發展火星探測事業。

1964年11月28日發射第一個探測器「水手4號」,經過7個多月的飛行,終於在1965年7月14日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真實的火星。

此後,美國又發射「水手6號」、「水手7號」、「水手9號」等探測器,1975年8月和9月,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在火星表面著落。

大名鼎鼎的「機遇號」和「勇氣號」兩兄弟在火星表面工作分別為11年和7年,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

2012年發射的「好奇號」是一架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整個項目25億美元,目前依然工作正常。

美國計劃在今年8月份發射「毅力號」火星車,最大亮點就是在火星車上搭載一架直升機,通過地面操作控制,來測試人類飛行器在其他星球的飛行狀態。

美國的火星探測是一步一步進行的,從最開始的「軌道繞行」,到「著陸」,再到「行走探測」。

接下來談到的是歐盟,歐洲航天局(ESA),說實話,我不想浪費篇幅來講這個行事緩慢的ESA。

歐洲航天局標誌

歐盟,火星探測領域的佛系成員,歐洲航天局(ESA)有著足夠多的經費,是我國的三倍,做事卻緩慢呆滯,10年間6次放鴿子,2016年好不容易和日本合作發射了一次,然而探測器「中途不見了」,現在也沒找到。

這總讓人想起ESA的伽利略衛星導航項目,拉中國投錢,卻不能參與核心研發,中國一怒之下自己搞「北鬥」導航,如今「北鬥」已經覆蓋世界,歐洲的伽利略還在天上數星星……

印度,2014年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進入軌道圍繞火星運動,雖然屬於低水平探測,但卻是亞洲最早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曼加裡安號傳回的火星照片

在印度發射火星探測器後,有記者採訪中國航空航天工程師,中國為什麼不探測火星?

得到的回答是,在火星軌道觀察的意義不大,瞎浪費錢,要去就要去火星表面真正看看它!

印度目前航天工業發展極不平衡,最重要的重型運載火箭研發了40年,一直沒能成功,監控探測器的高空衛星網也是印度不具備的,所以印度最近幾年都沒航天計劃。

中國火星車

中國,目前唯一一個火星探測綜合能力可與美國一較高下的國家,雖然以前沒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是重型火箭、組網高空監控衛星等硬體設施與美國不存在代差,2020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實現跳躍性發展。

中國的火星探測之路與眾不同,省去在火星軌道放置監測衛星的步驟,第一次就著陸,並實現行走採集探測!美國從觀察到著陸用了15年,因為火星條件複雜異常,探測器單程用時一般在7個月以上,馬虎不得。

這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

中國敢繞過「軌道觀察火星」這個步驟得益於成熟的航天經驗,即嫦娥探月工程。

7個月後,當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降落火星那一刻,中國就毫無疑問是第二火星探測國。

原創不易,關注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阿聯火星探測器要來了!火星探測變簡單了嗎?
    全世界40多次探測火星任務,成功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美國完成的。現在為什麼阿聯也有能力來探測火星了呢?請聽我往下分析。目前全世界有能力獨立探測火星的國家只有三個——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其中只有美國真正成功了,並且經驗豐富。很多網友可能會說:「別瞎說,人家印度已經成功探測火星了!」其實,這個真不是瞎說,因為我強調的是獨立探測!
  • 印度火星探測器真正目的真的只是火星探測嗎?看國際評價怎麼說!
    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是印度於2013年11月5日下午在該國東海岸的斯裡赫裡戈達島(Shriharikota)航天發射場,發射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印度是於2013年11月發射的火星探測器,而在2012年中國的火星探測卻沒有順利成功,無疑有人以為印度的火星探測已經超越中國,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火星有多少探測器正在工作?8臺!中國還有必要探索火星嗎?
    3、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發射時間:2005年8月12日,正常工作中4、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2011年11月26日,正常工作中5、曼加利安火星軌道探測器(印度),發射時間:2013年11月5日,正常工作中6、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探測器,發射時間:2013年11月18日,正常工作中7、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ESA
  • 火星1號探測器: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開啟人類火星探測
    今年,火星探測將再次迎來熱潮,這是自2013年11月5日印度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和2013年11月18日美國發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以來,時隔7年,再一次迎來了火星探測的熱潮。從2013年末至今,便再也沒有其他國家曾向火星發射過探測器了,但2020年卻不同,就在今年,我國將在7、8月份發射自主研製並本國內發射的「問天一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也將在這一年重啟火星探測任務。
  • 為什麼火星探測失敗率很高,火星探索有多難?
    從20世紀60年代,人類開始嘗試探測火星,至今已過去60年,人類林林總總已實施火星探測活動55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只有28次,成功率只有50%。其中著陸任務17次,成功8次,成功率只有47%。這其中參與火星探測的國家主要是前蘇聯、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其中成功率最高的當屬美國,而首次發射就成功的則是印度
  •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極大?
    當然,這種比方是不現實的,畢竟一桿子打出去的探測器,它在飛行的過程中是可以被不斷調整的。但火星探測的難度,確實也是肉眼可見的,如果我們將火星探測經常取得成功的美國排除在外,單看曾向火星探問過的俄羅斯,歐洲,日本,印度就知道了。俄羅斯跟日本的火星探測都失敗了,而歐洲的火星登陸也失敗了,只有印度的成功了,而且還是首次探測就成功的那種。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
  •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文/梧桐在今年的1月份,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K·西萬(K. Siv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詳細的介紹了印度載人航天計劃,代號為「加甘揚」。該計劃預估耗資約等同為97億人民幣,將在2021年12月首次實行。印度將會把本國最優秀的4名太空人送到俄羅斯接受為期11個月各方面的訓練,在最後選出一人執行2021年首次載人航天。但事實上,在火星探測方面,我國要落後印度近7年。
  • 落後印度數年,我國開啟火星探測,印度媒體:小心被中國反超
    他們頗具優越感的笑了:說他們7年之前就已經發射火星探測器了,而且還成功進入了預定的火星軌道。印度最大的媒體《印度時報》發出警告,說中國雄心勃勃,已經要超過印度航天的成就了。只是所有的印度媒體都在迴避著一個現實,就是中國此次發射的是一個軌道飛行器,還有一個火星探測器,探測器還要在明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而印度呢?
  • 落後印度7年,中國才起航火星探測,印媒:小心中國航天超過印度
    過去中國火星探測器到底難在哪截至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只成功了24次,蘇聯是第一個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美國是第二個,此次中國若能成功,將成為第三個。其三,火星探測任務捕獲時,探測器距離火星最近的時候為400公裡,稍有偏差,要不就會撞擊火星造成探測器毀滅,要麼飛離火星成為太空垃圾。再者,探測器距離地球1.93億公裡,單向通信時延達到17分鐘,控制臺在地球地面無法做到實時監控,只有賦予探測器自主執行捕獲的能力,因此科學家必須讓探測器實時感知並進行精確的姿態控制,全面實現智能化。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中國這次發射的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火星探測器,探測器是要在2021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的,而印度只不過是在7年前發射了一顆火星軌道衛星。過去中國火星探測器到底難在哪截至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成功了24次,成功率不足50%,蘇聯是第一個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美國是第二個,此次中國若能成功,將成為第三個。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所以此次火星探測器需要飛行6000萬公裡左右才能飛到火星,大概需要7-8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飛到火星去。天問一號去幹啥?本次火星探測器名叫天問一號,主要是繞、落、巡三項任務。火星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後,將會環繞火星飛行,最後在火星著陸並開展巡視作業。
  • 人類為什麼依舊執著於探測火星?
    這次探火高潮與第一次高潮不同,主要是為了科學和工程目的,即以發展新技術和獲得科學發現為主,從而催生了又一個火星探測的高潮期。尤其是美國實施了龐大的「火星生命計劃」,發射了不少新型火星探測器,成就斐然。另外,歐洲航天局、印度也成功探測了火星,打破了美蘇對探火的壟斷。而且,這一階段的火星探測成功率大為增加,21世紀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都取得了成功或部分成功。
  • 史上造價最便宜的火星探測器,出自印度,被戲稱為「火星照相機」
    以至於我們中國和日本在第一次發射探測器時就沒有成功,反倒叫印度領了先,成了第四個成功發射探測火星的國家。但這還不是最讓人吃驚的地方,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整一個火星探測項目總花費遠不及超級大國——美國花銷的一半。也是真的便宜。以不足七千五百萬美元的價格一舉拿下&34;之稱。
  • 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24日將抵火星或成亞洲第一
    「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最終會進入周期為4.5天的火星軌道,進行長達一年的對火星上層大氣的考察。項目首席科學家、科羅拉多大學的布魯斯·賈科斯基說,這一探測器將專注於研究早期火星上的水和二氧化碳消失之謎,這些問題對了解火星的歷史、氣候以及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十分重要。
  • 中國火星探測器成功,印度網友卻酸了?原地踏步不值得驕傲
    文/萬年炎帝號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飛往火星。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印度人卻不合時宜地表達了「不同的聲音」。針對天問一號的情況,許多印度網友在網上發布了大量的攻擊性內容。譬如「火星也要被感染」、「中國抄襲印度」之類的。但是和印度的態度截然相反,歐洲和美國的航天部門機構,都對中國表達了祝賀。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不走最近的路線?天問一號面臨哪些風險
    本文共有三個問題要探討,第一個問題,地球公轉周期是一年,有人覺得應該每年都有一次跟火星相遇的機會啊,為什麼每隔26個月才能發射一次火星探測器呢?第二個問題是,兩點間線段最短,明明走直線距離更近,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不走直線呢?第三個問題,中國今年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有哪些看點呢?
  • 印度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欲當太空競賽「領跑者」
    開啟火星計劃 遭輿論質疑   據ISRO消息,此火星探測器名為「Mangalyaan」,是一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重1.35噸,大小有如一個標準冰箱,外層覆蓋著金色反光箔。該火星探測器預計繞地球20到25天,然後將進入為期9個月的火星之旅,計劃於2014年9月24日抵達火星軌道,整個過程將飛行逾2億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