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極大?

2020-08-23 小民科

地球與火星的直徑加起來不過2萬公裡,而地球與火星間的距離為5600萬-4億公裡,這距離以光速來進行的單程信息傳遞時間就需要3-22分鐘之久。

這樣的大小,這樣的距離,我們要將火星探測器發送到火星上,有人說這就好比在巴黎打高爾夫,然後讓它恰好落到東京的一個球洞裡一樣的道理差不多。

當然,這種比方是不現實的,畢竟一桿子打出去的探測器,它在飛行的過程中是可以被不斷調整的。

但火星探測的難度,確實也是肉眼可見的,如果我們將火星探測經常取得成功的美國排除在外,單看曾向火星探問過的俄羅斯,歐洲,日本,印度就知道了。

俄羅斯跟日本的火星探測都失敗了,而歐洲的火星登陸也失敗了,只有印度的成功了,而且還是首次探測就成功的那種。

那為什麼印度首次火星探測就取得了成功呢?

印度的首顆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的成本僅有7300萬美元,可以說非常廉價。

因為火箭的運載能力有限,所以廉價的同時也比較輕,這是很正常的,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它真的實現了在巴黎將高爾夫球打進東京的球洞的難度,這一點確實是令人驚嘆的。

不過實際上印度自己或許也知道,單靠自己的實力來打進那個那麼遙遠,且還那麼小的洞是不太現實的,所以他們才需要依靠NASA提供的技術監測來調整探測器在路途中的運行來實現的。

也就是說,印度曼加裡安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跟著NASA的導航走出來的,畢竟現在的美國,玩火星熟練的程度已經不亞於現在的我們玩月球的了,有他的輔助,印度能一次成功,這也就用不著意外了,畢竟曼加裡安號也才1.3噸,與我國5噸的天問一號相差了三四倍,他們輕裝上陣當然也就更容易一些了。

而於我國呢?像探月一樣,此次的火星探測也是獨立去幹的,可以這麼說,火星探測是我國需要將現有的工程技術發揮到極致的一項任務。

從俄羅斯,歐洲,日本火星探測失敗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國此次的火星探測的難度會有多超高了。

火星探測的本身需要三大基礎,第一是火箭的運載能力需要足夠的大,而我國現役最強的長徵5號火箭,它的地火軌道轉移能力達到了5噸以上的級別,可以說這個基礎能力,我們早就具備了。

第二是時間窗口,因為地球與火星運行軌道及速度上的不同,兩顆星球接近一次大概就需要780天,而我們需要在地火距離最近的數月前出發,最終讓探測器在地火會合期抵達火星,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省時省力省燃料。

而今年的時間窗口就在七月的下旬到八月的上旬,同時借著這個窗口出發的除了我們中國之外,還有阿聯跟美國。而歐洲空間局與俄羅斯航天局合作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原定於今年的7月發射,但因疫情及其他技術因素影響,不得不推遲到下一個時間窗口了。

第三是軌道設計,由於燃料動力的限制,目前人類要飛往火星,唯一的方式就只有「霍曼轉移」了。

這種轉移需要兩次加速,第一次加速的目的是擺脫地球進入地火轉移軌道,第二次加速是讓探測器趕上火星環繞太陽的軌道,然後切入環繞火星的軌道。

這種轉移看似簡單,但它的根本要求必須精準,因為火星的質量本就只有地球的10.7%,引力範圍很小,如果速度控制及軌道切入得不精準,就有可能無法被火星引力捕捉到。

同時在探測器轉移的整個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其他天體引力,太陽風以及空間輻射等的影響,比如我國首顆於2011年11月8日搭載俄羅斯的天頂-2SB運載火箭升空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就因為晶片遭受輻射損壞,導致第二次變軌失敗,最終於2012年1月15日墜入太平洋的。

在深空的探測任務中,軌道的設計完全可以說,「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可見這軌道的設計的難度會有多大了。

對於火星探測來說,單完成探測器從地球軌道到火星軌道的成功轉移就已經很有難度了,但是為什麼天問一號還執行登陸及巡航的任務呢?

火星探測的整個項目的成本極高,所以一次出動就需要儘量發揮其可以發揮的科研價值。

對火星探測只繞不登陸,目前包括NASA的奧德賽號,偵察軌道器,Maven大氣專家,歐洲的火星快車,ExoMars- TGO以及印度的曼加裡安號等的6顆火星軌道在工作,假如我們也只是環繞火星,那已經不太可能會取得什麼更有價值的探索成果了,所以要讓天問一號發揮出更大的價值,那必然也就是要求它登陸火星了。

只要決定登陸,那麼難度必然也就不只是像曼加裡安號那樣只要進入了火星軌道就算成功了的,對於天問一號來說,環繞火星只是它要跨越的第一大難關,而第二大難關就是火星登陸了。

我國雖有月球登陸的經驗,但對於火星登陸,這還是有些不一樣的,由於距離上的原因導致通訊傳送上的延遲,這可不是我們網絡稍微卡一下這麼簡單的。

火星登陸的整個過程大概僅有7分鐘,這也就意味著登陸探測器需要極高軟硬體的技術水準,這樣才可以確保探測器可以自主的完成超過1000多個的登陸動作。

還有的就是月球沒有大氣,可以不用考慮登陸時所產生的高溫,但火星卻擁有如地球海平面1%不到的大氣,單這點大氣就足以讓著陸器產生高達2000℃的高溫了。

可難點就在於高溫雖是產生了,但這麼一丁點的大氣,卻根本無法讓著陸器進行有效的減速,這其實也就意味著它需要反衝火箭耗費大量的燃料來進行減速。

在人工無法實時監控的情況下,這才是我們交給天問一號自主來完成的最大挑戰。

相關焦點

  • 印度首次探索火星就成功了,為何還說「天問一號」面臨極大挑戰?
    在這樣的距離前,人類要將探測衛星準確無誤的降落在火星上,這就相當於在法國打高爾夫球,一棒下去,這個球還必須要準確無誤的掉落在美國華爾街上的球洞中。事實上,許多國家在探索火星的時候都遭遇過失敗,就比如日本,俄羅斯,就連如今在火星探索領域領先世界的美國也曾失敗過,可見其難度之大。然而,有一個國家確實另外,那就是印度,印度首次探索火星便獲得了成功。那麼,為何印度首次探索火星就成功了呢?是因為他們技術過硬,還是運氣太好?
  •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更大?
    21世紀前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火星的探索中,此前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度都已經成功將探測器送到火星。可能有一些朋友認為,連印度都能夠成功「探火」,是不是意味著探索火星沒什麼難度了?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天問一號也沒有什麼挑戰性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看看印度的火星探測器情況就知道了。
  • 「天問一號」肩負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挑戰歐美未完成的火星任務
    說起來簡單,這一系列技術現在連俄羅斯都還沒有幹成功呢!如果把人類對火星的探測看成是一場考試,那麼這張試卷上真是滿滿的大紅叉,離及格線太遙遠了,這一點也不誇張。相比之下俄羅斯就有點慘了,僅有的一次探測器好不容易到達火星地面,但在14秒後就與蘇聯地面控制中心失聯了,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有來得及拍。還有歐洲的「小獵犬二號」著陸後由於太陽能板在打開時出現故障,遮擋了探測器的天線導致無法與地面控制中心建立聯繫,任務宣告失敗。到目前為止,你能猜到首次火星任務就成功的國家是哪一個嗎?答案是印度。
  • 印度2013年成功探測火星,能和中國天問一號相提並論嗎?
    印度在2013年11月5日,成功發射了火星軌道探測器「曼加裡安」號(Mangalyaan)。由此印度成為人類航天史上唯一首次探測火星就取得成功的國家,也是繼蘇聯、美國、歐盟之後全世界第四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印度的「曼加裡安」號只是單純的火星軌道探測器,並不能和中國天問一號相提並論。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奧媒:中國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歐洲時報奧地利版羅德維、李靜編譯報導】據《奧地利國家電視臺》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首次進入紅色星球》的文章稱,繼歐洲、美國、印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中國現在也開始進軍火星。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成功抵達火星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天問一號」開啟問天之旅。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根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為什麼這麼難?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及科學探測段,飛行超過4億千米,預計2020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並開展科學探測任務。
  • 怕被印度趕超?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美歐都發來祝福
    「萬戶飛天"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意義細數世界範圍的深空探測,美國的深空探索早已把目標放向了太陽系之外;新興發展起來的國家比如印度,發射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在2013年成功著陸,成為亞洲第一位成功著陸火星的探測器。
  • 怕被印度趕超?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美歐都發來祝福
    「萬戶飛天"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意義細數世界範圍的深空探測,美國的深空探索早已把目標放向了太陽系之外;新興發展起來的國家比如印度,發射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在2013年成功著陸,成為亞洲第一位成功著陸火星的探測器
  • ...於雪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紀念郵票的設計
    繼今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以下簡稱《人造地球衛星》)紀念郵票順利「發射」之後,金秋時節,她又問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以下簡稱《「天問一號」》)紀念郵票設計。真是好戲連臺,身手不凡。     此前,筆者曾跟隨於雪的《人造地球衛星》,開啟了一趟「太空」之旅,此間,又與她相約《「天問一號」》,發起了又一輪「天宮」之問。
  •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見圖,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當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次逐夢,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人類總計開展過40餘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環繞、飛越探測居多。
  • 外媒:中國首次執行的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意味著什麼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即將發射,德國媒體7月4日刊文解析,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背後一些重要信息你了解多少?「天問一號」這個名稱因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德國之聲7月4日指出,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2020年7月至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火星探測有多難?揭秘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
    成功發射只是開始。接下來,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的漫漫徵途。目前,人類火星探測的成功率只有50%左右。在飛往火星的路上,無數挑戰正在等著我們。天問一號是否能順利抵達火星?我們期待,我們等待。7個月,這是一趟漫長又艱難的旅程。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