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24日將抵火星或成亞洲第一

2021-02-15 NASA愛好者

今後一周,火星將相繼迎來兩位地球「來客」。NASA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已於昨日進入火星軌道;緊接著的是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它將於24日抵達。

「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去年11月中旬發射升空,已在太空飛行10個月,旅程約7億公裡。「截至目前,這個探測器的表現一切都好,」項目經理戴維·米切爾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團隊、飛行系統和一切地面儀器都準備好等待它進入火星軌道。」

按照美國航天局的計劃,北京時間22日9時50分左右,「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開始入軌操作。首先,探測器上的6個制動推進器全部短暫點火,讓探測器穩定下來,然後再次點火以降低探測器的速度,讓探測器進入一個臨時的橢圓形軌道,探測器將在這個軌道上試運行6周時間。其間會有一顆彗星於10月19日近距離掠過火星,探測器會忙中抽閒觀賞這難得的天文秀。

「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最終會進入周期為4.5天的火星軌道,進行長達一年的對火星上層大氣的考察。項目首席科學家、科羅拉多大學的布魯斯·賈科斯基說,這一探測器將專注於研究早期火星上的水和二氧化碳消失之謎,這些問題對了解火星的歷史、氣候以及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十分重要。

「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重2.45噸,大小相當於一輛公交車,它攜帶了8件儀器,整個項目耗資超過6.7億美元。

印度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比「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早約兩周發射,它攜帶4臺科研設備和一架照相機,將分析火星大氣和地質等方面特徵。按計劃,它將於9月24日進入火星軌道,這也將是抵達火星的首個亞洲國家的探測器。在奔向火星的馬拉松的衝刺中,印度無疑已經取得了絕對領先:「印度象」正笨拙地走在了「中國龍」的前面。

目前正在火星軌道上工作的共有3個探測器,分別是美國2001年發射的「奧德賽」、2005年發射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歐洲2003年發射的「火星快車」。此外,美國2003年發射的「機遇」號和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火星車也在火星上工作。

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螢火一號,是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在古代被稱為「熒惑」,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2011年11月8日,「螢火1號」與俄羅斯的採樣返回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開始對火星的探測研究。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受此影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童旭東表示兩年內不會再有新動作。

原計劃在螢火一號由俄羅斯天頂-2S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後,於2013年擇機使用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自主發射火星探測器。由於螢火一號的發射失敗,研製進程受挫,螢火二號的研製工作繼續。至今,中國將不早於2018年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包含軌道器和火星車兩部分,將一次完成「繞」、「落」兩步。

相關焦點

  • 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傳回首張火星照片
    據外媒報導,9月25日,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在7300千米高度傳回首張火星照片。此前一日,作為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也將印度帶入外太空探測的「精英俱樂部」。科技發展 不甘人後「曼加裡安」號的成功入軌,標誌著印度成為第一個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的國家。這也意味著印度在2008年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後,向外太空邁出了更近一步。此前對印度參加航天技術競賽一直唱衰聲不斷的西方媒體,這次也不吝溢美之詞。
  • 印度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欲當太空競賽「領跑者」
    中新網11月5日電 綜合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於當地時間11月5日下午2時38分發射該國首顆環火星探測器,若發射成功,則將成為亞洲首例。此次太空探索引來多方關注,有媒體指出,印度此舉旨在成為與中日太空競賽中的「領跑者」,但是ISRO負責人否認了此說法。
  • 火星成熱詞!中美探測器升空,印度酸勁十足,宣稱7年前到過火星
    印度號稱自己早在7年前,也就是2013年的時候就曾經發射過探測器到火星,你們的火星之旅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印度真的發射過火星探測器嗎?是的!印度於2013年11月5日下午,在該國東海岸的斯裡赫裡戈達島(Shriharikota)航天發射場,發射的首顆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人表示,火星探測器發射第一階段已經獲得成功。而印度媒體當時稱,印度的航天技術早已走在了中國等國家的前面。
  • 中國火星計劃創亞洲第一?引起國際熱議,印度網友不服
    在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的時候,我國首次宣布了中國的航天的「天問系列」,並且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僅過一天,我國首次的火星探測任務又出現了新的進展。天問一號據媒體報導:為保證火星探測計劃信號的接收,在本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建設的70米天線(GRAS-4天線)高性能接收系統在天津武清成功地進行了反射體的整體吊裝,這一舉動代表著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即將建成,它是火星探測器科學數據接收任務的關鍵設備,據了解
  • 中國火星計劃創亞洲第一?國際熱議,印度網友不服:我們才是
    在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的時候,我國首次宣布了中國的航天的「天問系列」,並且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僅過一天,我國首次的火星探測任務又出現了新的進展。天問一號據媒體報導:為保證火星探測計劃信號的接收,在本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建設的70米天線(GRAS-4天線)高性能接收系統在天津武清成功地進行了反射體的整體吊裝,這一舉動代表著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即將建成,它是火星探測器科學數據接收任務的關鍵設備
  • 印媒評嫦娥五號成功:火星探測印度是亞洲第一國 這最複雜
    印媒稱,這標誌著中國在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印度6年前就成為首個成功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亞洲國家,這被認為是最複雜的太空任務。  中國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也引起鄰國印度媒體的關注,但並未重點突出報導。  《印度斯坦時報》12月17日稱,這次成功的任務是中國日益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最新突破。中國的太空計劃還包括機器人探測火星,以及建立永久性空間站。  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標誌著,自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完成登月採樣返回任務以來,科學家們首次獲得了月球巖石的最新樣本。
  • 天問一號升空,印網友:恭喜,繼印度後登上火星的第二個亞洲國
    7月23日註定是中國航天史上裡程碑式的一天,當天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軌道,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在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自主展開登陸、巡視等任務,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步走,目前沒有任何國家這樣做過。
  • 阿聯2020年將用日本火箭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作為阿拉伯國家的首個火星任務,一時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土豪之國」雖然一直以來對大工程愛得深沉,但在航天領域的成就卻乏善可陳。2014年,阿聯宣布成立航天局,2020年就要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探火旅行。那麼,阿聯的火星探測器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選擇日本的火箭提供發射服務?「土豪之國」開啟火星徵程僅僅為了炫富?
  • 贊印度火星探測器,是風度也是態度
    原標題:贊印度火星探測器,是風度也是態度  原標題:贊印度火星探測器,是風度也是態度   印度探測器「曼加裡安」號昨天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輿論一片歡呼。從官方到媒體,都為他們的國家繼美、俄、歐之後成為第四支把探測器送抵火星的力量而驕傲。
  • 印度火星探測器真正目的真的只是火星探測嗎?看國際評價怎麼說!
    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是印度於2013年11月5日下午在該國東海岸的斯裡赫裡戈達島(Shriharikota)航天發射場,發射的首顆火星探測器。印度是於2013年11月發射的火星探測器,而在2012年中國的火星探測卻沒有順利成功,無疑有人以為印度的火星探測已經超越中國,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蘇聯,探測火星的先驅,從1960年蘇聯率先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遺憾的是從1960年到2011年,蘇聯(加俄羅斯)發射過20個火星探測器,全部失敗!其中2011年發射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在變軌緩解出現故障,宣告失敗,上面還搭載著我國的「螢火一號」小火星探測器,也葬身太空。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中國這次發射的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火星探測器,探測器是要在2021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的,而印度只不過是在7年前發射了一顆火星軌道衛星。過去中國火星探測器到底難在哪截至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成功了24次,成功率不足50%,蘇聯是第一個探測器登陸火星的國家,美國是第二個,此次中國若能成功,將成為第三個。
  • 2020年亞洲首個可在火星進行軟著陸的天問一號都幹了啥
    火星的呼聲最高!也許是因為它有稀薄大氣、有水、溫度要比其它系內更接近地球、距離不算太遠……每隔約26個月人類將會迎來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窗口期。2020年這個窗口期又到了,今年中國、美國、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均勻成功發射,現在它們正在漫長的地火轉移軌道上前進。那麼你可能會問,中美阿誰家的探測器飛的更快一些,答:不好說。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正式以「天問」命名!名字來源於屈原的詩歌
    今年的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本次也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的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啟動儀式,中國的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而首個火星探測器命名為「天問一號」,且後續的行星探測器將依次編號。
  • 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開啟!細說火星探測的兩次高潮
    美國「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同一時期,美國向火星發射了6個「水手」系列火星探測器, 成功了4個,其中1964年「水手」4號從離火星約1萬千米的地方掠過,回傳了世界第一張火星表面的照片;「水手」9號於1971年成為世界第一個進入火星軌道的探測器,拍攝了85%的火星表面,並為後來的「海盜」1號、「海盜」2號在火星著陸探測選定了地點
  • 人類發射火星探測器,這個國家一次就成功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960年就開始了,到目前有7年國家發射了火星探測器,美國發射22次居首,22次成功16次,蘇聯\俄羅斯發射20次成功2次,歐空局早在2003年就派出了「火星快車」號,兩次都是火星車登陸失敗了。
  • 熱點 印度火星探測器入軌 外媒稱"把中國甩在後面"
    使飛行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絕非易事。世界各國進行的嘗試有一半以上(41次當中的23次)都以失敗告終,包括日本1999年的一次嘗試。美國1964年發射的「水手4號」成功掠過火星,並傳回21張火星表面的照片。前蘇聯和歐洲航天局的探測器分別於1971年和2003年抵達火星。這臺重1.3噸的飛行器將圍繞火星飛行至少6個月。
  • 印度火星衛星六年前搶走亞洲第一,不料今年我們掏出世界領先寶貝
    眾所周知亞洲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是印度的「曼加裡安號」,該探測器已於六年前發射升空,當年這個第一頭銜被拿走後有不少國人憤憤不平,因此產生了不少錯誤解讀,在這裡有必要澄清兩點: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1.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的火箭是印度國產PSLV運載火箭,並非美國亦或者俄羅斯火箭;2.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的的確確是印度國產產品,搭載的5款科學載荷皆為本土產品。
  • 扔了顆石頭也算探測器?印度媒體真傲嬌:7年前我們就徵服火星了
    在美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當天,印度各大媒體鋪天蓋地宣傳的並非「毅力」號的成功發射,而是在反覆咀嚼、反覆強調一件事情:印度人早在2013年就已經成功探測過火星,此次中美兩國的火星探測器根本不值一提。對於這樣一種說法,站在某種角度講,印度媒體這次的表述居然並非無中生有、空穴來風,因為在2013年的11月5號,印度航天部就曾成功組織「曼加裡安」號這一印度史上首顆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任務,隨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通過社交媒體宣布
  •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第一張遠望火星照片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第一張遠望火星照片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央視新聞7月24日消息,阿聯「希望號」探測器在7月20日發射後首次將一張從地球附近遠望火星的照片傳回了地球,拍攝時它已在太空中飛行了100萬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