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印度火星探測器入軌 外媒稱"把中國甩在後面"

2021-02-25 參考消息

這是9月15日在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度外太空研究組織指揮中心拍攝的火星探測器模型。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印度首次星際飛行任務取得成功——24日早些時候把一個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這幫助印度加入外太空探索精英俱樂部。

美聯社24日稱,發動機工作24分鐘後推動探測器進入既定軌道,這時,科學家們激動地歡呼起來。

在位於班加羅爾的控制中心,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站在一起的印度總理莫迪說:「我們已突破人類進取和創新的界限。」

他說:「我們指揮探測器經過一條幾乎沒有人知道的路線。」他「在這一歷史性時刻」向這些科學家和「所有印度同胞」表示祝賀。

科學家稱,火星軌道探測器計劃的最後階段完美無缺。這是印度太空計劃的裡程碑,顯示印度可以完成複雜的任務,充當商用、導航和科研衛星的全球發射平臺。

對這個有12億人口且大部分人口都很貧困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此次探測器進入軌道是一項重大成就。

使飛行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絕非易事。世界各國進行的嘗試有一半以上(41次當中的23次)都以失敗告終,包括日本1999年的一次嘗試。

美國1964年發射的「水手4號」成功掠過火星,並傳回21張火星表面的照片。前蘇聯和歐洲航天局的探測器分別於1971年和2003年抵達火星。

這臺重1.3噸的飛行器將圍繞火星飛行至少6個月。飛行器搭載的5臺太陽能儀器將收集科學數據,這些數據或許能幫助人們了解火星的天氣系統,以及據信曾經在火星上大量存在的水有何種遭遇。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4日報導,印度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當日在歷經10個月的太空航行之後,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這使該國成為亞洲唯一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國家。

印度將火星軌道探測器送入太空耗資7400萬美元,在最近的火星探測任務中成本最低。美國發射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MAVEN)探測器耗資6.71億美元。

印度現在加入了一個實現星際旅行的小「俱樂部」,該俱樂部為數不多的成員包括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局的成員國。這就給了印度在中國和日本等嘗試登陸火星未果的亞洲競爭對手面前炫耀的資本。

接下來,印度的火星任務將是用其搭載的5臺儀器證明甲烷的存在。從可行性研究到登陸火星,印度僅僅用了4年時間。

路透社24日說,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計劃的成功,將提振該國50年來的太空項目。印度總理莫迪計劃擴大在航天基礎設施和科技方面的投入。

這次任務的成功,讓印度成為繼美俄和歐洲之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往火星軌道或使其登陸火星的國家。

法新社24日稱,印度成為第一個首次嘗試火星之旅即告成功的國家。

這一成功是印度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因為它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競爭對手甩在了後面。

印度如今加入了一個能炫耀其探索火星能力的精英俱樂部,該俱樂部由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組成。超過半數的火星探測計劃都已失敗告終,包括中國2011年的一次嘗試。

專家說,這是印度展示其高超技術的良機,也使其有機會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更勝一籌。印度太空計劃專家珀勒瓦·巴格拉說:「這是一次低成本技術展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競爭也包括太空領域,這給了印度一次趕超中國的機會。」

印度是2012年5月啟動這項計劃的,此前不久,中國探索火星的嘗試失敗。

--

參考消息客戶端,中國最權威的外媒資訊平臺。下載參考消息客戶端,請戳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傳回首張火星照片
    據外媒報導,9月25日,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在7300千米高度傳回首張火星照片。此前一日,作為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曼加裡安」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也將印度帶入外太空探測的「精英俱樂部」。科技發展 不甘人後「曼加裡安」號的成功入軌,標誌著印度成為第一個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的國家。這也意味著印度在2008年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後,向外太空邁出了更近一步。此前對印度參加航天技術競賽一直唱衰聲不斷的西方媒體,這次也不吝溢美之詞。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美國的強大和發達絕不是空穴來風,在深海探測器上就足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比如"阿爾文號"載人深潛器,它從1964年開始啟用直到退役,在長達46年裡共下潛了4637次,共把9270人次的科學家安全地送到了深海海底。另外,這艘深潛器的最大功勞是1977年在東太平洋科考時,發現了深海熱液和「黑煙囪」,並發現了周圍的「熱液生物群」。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中國"人造月亮"在2020年完成並進入空中軌道飛行。這個計劃是我國在重慶舉辦的「創新創業」活動中提出來的。這個項目一經披露,立即在國內引外起極大的轟動並引起關注。造一個"人造月亮"掛在天空上,這個想法絕非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來的。其實,這個想法和做法世界上個別國家的科學家早有之。赫爾曼、奧伯特。據查百度資料得知,最早提出"人造月亮"想法的是赫爾曼、奧伯特。他的提出的構想是,在地球上空掛一圈的鏡子,通過反射陽光,讓巴黎的大街小巷再無黑夜的煩惱。
  • 火星軌道開春晚 天問一號過大年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於濛汜。 它已經飛行了將近半年的時間,目前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還有近830萬公裡的旅程(數據來源中國國家航天局,更新於1月3日),預計將在2月實施近火制動,2月10日進入環火軌道,然後呢,經過一系列的複雜操作, 5月就要登陸火星啦。2月10日,恰逢中國春節前夕,不知多少航天人又要不眠不休,來給我們送這份新春大禮。
  • 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24日將抵火星或成亞洲第一
    NASA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已於昨日進入火星軌道;緊接著的是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它將於24日抵達。「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去年11月中旬發射升空,已在太空飛行10個月,旅程約7億公裡。「截至目前,這個探測器的表現一切都好,」項目經理戴維·米切爾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團隊、飛行系統和一切地面儀器都準備好等待它進入火星軌道。」
  • 溫哥華公園裡的那麼多"野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那這些兔子是從哪兒來的呢?溫哥華公園管理局(簡稱VPB)表示,兔子和公園有一段歷史故事。VPB生物學家Nick Page說,這些兔子已經在公園生活了15年之久。起初,一些養了寵物兔子的人不想再養了,就把兔子放到這裡讓它們"回歸大自然"。傑裡科沙灘公園是溫哥華市第二大公園,市民們經常在此野餐、放風箏,曬日光浴或遊泳戲水。
  • 天問·探路火星|中國加入火星「精英俱樂部」,外媒怎麼看?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沁涵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自主行星探測的重要一步。「天問一號」計劃對火星進行「環繞、著陸、巡視」,如果順利完成,將為全球首次同時展開「三步走」的計劃。對於中國這次歷史性發射任務,外媒和外國同行也頗為關注。
  • 阿聯火星探測器要來了!火星探測變簡單了嗎?
    全世界40多次探測火星任務,成功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美國完成的。現在為什麼阿聯也有能力來探測火星了呢?請聽我往下分析。目前全世界有能力獨立探測火星的國家只有三個——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其中只有美國真正成功了,並且經驗豐富。很多網友可能會說:「別瞎說,人家印度已經成功探測火星了!」其實,這個真不是瞎說,因為我強調的是獨立探測!
  • 外媒:中美探測器競飛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8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去火星可不像到地中海藍色海岸度假那麼容易:這是一趟耗時六七個月的旅程,而且因為軌道和距離問題,每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窗口期。然而嘗試者越來越多。在今年7月15日至8月15日這個發射窗口期,太空之路像度假外出的高速路一樣擁堵。雖然歐洲已經將其「火星太空生物學」計劃推遲至2022年秋季,但仍有另外三個項目要進行。
  • 當年寄人籬下,甚至落後於印度,「天問一號」忍辱負重邁向深空
    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五遙四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直指蒼穹的深空探測器就此開啟火星之旅,在接下來7個月5億公裡的漫長徵程後,「天問一號」將代表中國訪問火星,也許屈原的《天問》可以得到部分解答。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做一下普及,對火星探測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火星軌道探測,相當於放了一個衛星,印度的探測器就是這種;另一種就是降落火星表面並行走探測,後者更加複雜,中國剛剛發射的就是這種。這總讓人想起ESA的伽利略衛星導航項目,拉中國投錢,卻不能參與核心研發,中國一怒之下自己搞「北鬥」導航,如今「北鬥」已經覆蓋世界,歐洲的伽利略還在天上數星星……印度,2014年發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進入軌道圍繞火星運動,雖然屬於低水平探測,但卻是亞洲最早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
  • ​不要小瞧印度,在航天領域火星探測領先於中國,還破了紀錄
    原本印度計劃曼加裡安號服役時間只有6個月,可是在接下的2年裡一直在服役。不過印度的探火任務並沒有著陸火星,只是攜帶了5個探測儀器在火星軌道上對火星進行科學研究。這5個一起分別是研究火星大氣的曼阿爾法光度計,研究火星甲烷的探測器,研究火星粒子的探測器,火星大氣中性粒子質譜儀和熱紅外光譜儀,當然高清相機也是任何探測器必不可少的。截至目前,印度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依舊在運行。
  • 印度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欲當太空競賽「領跑者」
    開啟火星計劃 遭輿論質疑   據ISRO消息,此火星探測器名為「Mangalyaan」,是一個無人駕駛的飛行器,重1.35噸,大小有如一個標準冰箱,外層覆蓋著金色反光箔。該火星探測器預計繞地球20到25天,然後將進入為期9個月的火星之旅,計劃於2014年9月24日抵達火星軌道,整個過程將飛行逾2億公裡。
  • 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升空,印度網友十分崩潰,美國開始「打廣告」
    多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巨大的成就,從最初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到如今的「嫦娥探月」工程,說明如今的中國正在不斷變強。此外在2016年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正式拉開帷幕,這次我國並沒有採取「三步走」的方法,而是採取了「兩步走」的發展模式。首先發射火星探測器,順利著陸火星之後,隨後便發射載人航天飛船登陸火星,之所以我國敢如此大膽實施這一計劃,完全是因為近年來中國科技不斷進步的原因。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因為,美國和他的一些所謂"鐵哥們",就是用這把"鹽"來擦抹我們這處已經受傷的傷口,也正因為我們的晶片研發落後,才讓這痛很難癒合。當今世界,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晶片的主要消費大國而且是市場份額巨大。據統計,每年中國用於購買晶片的資金大約為為3000億左右,特別是2018年中國的晶片市場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然而,在這種繁華的背後卻難以掩飾國人的無"芯"之痛。既然是「無芯之痛」,痛在哪?痛就痛在在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上,多項為零。
  • 落後印度7年,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印媒:當心中國航天追上印度
    ,印度網友笑了:我們印度7年前就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了,並且能夠成功進入火星的預定軌道。,中國這次發射的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火星探測器,探測器是要在2021年第一季度降落在火星表面的,而印度只不過是在7年前發射了一顆火星軌道衛星。
  • 史上造價最便宜的火星探測器,出自印度,被戲稱為「火星照相機」
    在科學家們發表相關觀點之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把目標轉向了這個和地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並且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的火星。於是乎,有能力發射衛星的國家都躍躍欲試,幾乎都向太空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以至於我們中國和日本在第一次發射探測器時就沒有成功,反倒叫印度領了先,成了第四個成功發射探測火星的國家。但這還不是最讓人吃驚的地方,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整一個火星探測項目總花費遠不及超級大國——美國花銷的一半。也是真的便宜。以不足七千五百萬美元的價格一舉拿下&34;之稱。
  • 中國驕傲!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簡述人類與火星的那點事
    7月23日12時40分,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預計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將一次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 添了這對雙胞胎女兒,一瞬間張杰的評論開始"炸"了!
    有了家園商城↓↓↓你足不出戶,在中國也能搶到好東西了,一定要看下面喲,"新年"特價大促開始了喲,千萬別錯過看下面...Costco,Superstore商品大促正式拉開。。。這幾天加拿大超市裡的這些東西賣瘋啦!
  • 火星探測簡史3(前蘇聯成功率僅5.6%,美國、中國、印度呢)
    自1960年至今,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46次。其中美國21次、前蘇聯18次、俄羅斯2次、俄羅斯與歐洲合作1次、歐洲1次、日本1次、印度1次、中國1次。在人類所有的46次發射中,成功17次,失敗25次,其餘4次發射任務一半成功一半失敗(都是軌道器成功入軌,著陸器著陸失敗,按照2次成功計算成功率),總成功率為41.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