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月15日在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度外太空研究組織指揮中心拍攝的火星探測器模型。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印度首次星際飛行任務取得成功——24日早些時候把一個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這幫助印度加入外太空探索精英俱樂部。
美聯社24日稱,發動機工作24分鐘後推動探測器進入既定軌道,這時,科學家們激動地歡呼起來。
在位於班加羅爾的控制中心,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站在一起的印度總理莫迪說:「我們已突破人類進取和創新的界限。」
他說:「我們指揮探測器經過一條幾乎沒有人知道的路線。」他「在這一歷史性時刻」向這些科學家和「所有印度同胞」表示祝賀。
科學家稱,火星軌道探測器計劃的最後階段完美無缺。這是印度太空計劃的裡程碑,顯示印度可以完成複雜的任務,充當商用、導航和科研衛星的全球發射平臺。
對這個有12億人口且大部分人口都很貧困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此次探測器進入軌道是一項重大成就。
使飛行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絕非易事。世界各國進行的嘗試有一半以上(41次當中的23次)都以失敗告終,包括日本1999年的一次嘗試。
美國1964年發射的「水手4號」成功掠過火星,並傳回21張火星表面的照片。前蘇聯和歐洲航天局的探測器分別於1971年和2003年抵達火星。
這臺重1.3噸的飛行器將圍繞火星飛行至少6個月。飛行器搭載的5臺太陽能儀器將收集科學數據,這些數據或許能幫助人們了解火星的天氣系統,以及據信曾經在火星上大量存在的水有何種遭遇。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4日報導,印度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當日在歷經10個月的太空航行之後,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這使該國成為亞洲唯一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的國家。
印度將火星軌道探測器送入太空耗資7400萬美元,在最近的火星探測任務中成本最低。美國發射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MAVEN)探測器耗資6.71億美元。
印度現在加入了一個實現星際旅行的小「俱樂部」,該俱樂部為數不多的成員包括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局的成員國。這就給了印度在中國和日本等嘗試登陸火星未果的亞洲競爭對手面前炫耀的資本。
接下來,印度的火星任務將是用其搭載的5臺儀器證明甲烷的存在。從可行性研究到登陸火星,印度僅僅用了4年時間。
路透社24日說,印度火星軌道探測器計劃的成功,將提振該國50年來的太空項目。印度總理莫迪計劃擴大在航天基礎設施和科技方面的投入。
這次任務的成功,讓印度成為繼美俄和歐洲之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往火星軌道或使其登陸火星的國家。
法新社24日稱,印度成為第一個首次嘗試火星之旅即告成功的國家。
這一成功是印度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源泉,因為它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競爭對手甩在了後面。
印度如今加入了一個能炫耀其探索火星能力的精英俱樂部,該俱樂部由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組成。超過半數的火星探測計劃都已失敗告終,包括中國2011年的一次嘗試。
專家說,這是印度展示其高超技術的良機,也使其有機會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更勝一籌。印度太空計劃專家珀勒瓦·巴格拉說:「這是一次低成本技術展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競爭也包括太空領域,這給了印度一次趕超中國的機會。」
印度是2012年5月啟動這項計劃的,此前不久,中國探索火星的嘗試失敗。
--
參考消息客戶端,中國最權威的外媒資訊平臺。下載參考消息客戶端,請戳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