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沁涵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自主行星探測的重要一步。「天問一號」計劃對火星進行「環繞、著陸、巡視」,如果順利完成,將為全球首次同時展開「三步走」的計劃。對於中國這次歷史性發射任務,外媒和外國同行也頗為關注。
今年7月底至8月初,有三個國家發起火星探測任務,阿聯7月20日已成功發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中國「天問一號」緊隨其後,美國預計下周發射「毅力號」火星車。美媒CNN發文稱,火星將成為最新的競技場,並認為太空競賽將不可避免地摻雜政治因素,美國不想讓中國在太空領域搶佔先機。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23日在社交媒體上向「天問一號」問好,「中國正在加入火星探索的國際社區,美國、歐洲、俄羅斯、印度,還有不久之後的阿聯將歡迎你們來到火星,開啟令人興奮的科學探索之年。祝天問一號安全航行。」美媒彭博社指出,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中的主導地位發起挑戰。
英媒《衛報》則稱,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航天航空項目發展迅速,中國嘗試通過「天問一號」任務加入到徵服火星的「精英俱樂部」。
印媒《印度斯坦時報》報導,中國這項裡程碑式的發射任務,向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展示自己的實力。日本廣播協會(NHK)評論稱,中國以「宇宙強國」為目標,去年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探測,今年進行火星探測。
國際科學期刊對「天問一號」任務給予了積極評價,點明中國太空發展在全球的地位。《自然》(Nature)雜誌23日以「中國火星任務的成功發射拉開了全球深空探測時代的序幕」為題在網站發文,「阿聯成功發射之後,『天問』進一步印證一個事實:太陽系探索不是美國和歐洲的特權,而是一個全球產業。」文章援引昆士蘭科技大學天體生物學家大衛·弗蘭納裡的觀點稱:「這一項頗具雄心的任務代表著中國在太空項目上的巨大進步。」
《科學》(Science)雜誌指出,如果火星探測任務順利,將預示著中國在太空項目上的驚人進步,將中國置於太空領導者的行列。
責任編輯:李怡清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