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待命,我國即將加入「火星探索俱樂部」

2020-10-18 地理沙龍

新聞資料:2020年7月17日,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總裝測試,並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擇機發射,屆時「胖五」將把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送往火星,本次任務將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此前該系列的四次飛行均為試驗性飛行。

我國即將加入「火星探索俱樂部」

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如果從體積、質量和運行狀態等角度來看,地球和其他七顆行星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和水星、金星和火星這幾顆「類地行星」的相似度就更高了。不過,由於這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的距離遠近不同,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由於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適中,所以在八大行星中目前已知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這就是地球有別於其他其他行星以及人類已知的其他天體之間最大的區別,地球所在的這個軌道位置我們就稱為「宜居帶」。

待命出發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很顯然,「宜居帶」應該是一個範圍,在這個範圍內行星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剛好能夠滿足水保持液態狀態,比如地球的平均溫度大約為15℃。大量液態水的存在是生命演化的必要條件,地球生命的最初誕生就是在海洋中,經歷了數億年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海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最終出現了我們人類。數億年來,地球上的生命從來沒有離開過地球,而我們人類顯然不想被一直困在地球上,不斷探索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也包括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

金星、地球和火星

目前人類除了地球之外,唯一登陸去過的星球就是地球的衛星「月球」,那麼,除了月球之外下一個目標是誰呢?很明顯位於地球軌道內側的金星和外側的火星就成為我們首選目標,金星雖然距離較近,但是由於表面溫度高達465℃至485℃,大氣層濃密而且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6%以上,大氣壓力相當於地球的90個標準大氣壓,地表風速高達350千米每小時,這些條件讓金星成為了一個地獄,不僅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極低,而且也不利於探測器的著陸和開展科學工作。

在火星表面工作的好奇號

這麼一來,繼月球之後,人類宇宙探索的首選目標就是「火星」了,火星位於地球軌道以外,距離地球的距離會隨著兩者的公轉運動而發生變化,其中在發生「火星衝日」(火星衝日是指火星、地球和太陽幾乎排列成一線,地球位於太陽與火星之間)現象時,地球和火星的距離最近,大約為6000萬千米,而此時人類可以用最少燃料將探測器送往火星,「火星衝日」現象的發生大約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下一次火星衝日將出現在2020年10月6日。

火星衝日

雖然在「火星衝日」現象發生時,人類可以利用較少的能源將探測器送往火星,但是總體而言「火星探測」計劃,是一個既費錢又需要科技支撐的重大項目,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實施。在「火星探測」方面,美國無疑是當之無愧的老大,美國從1964年開始就著手探索火星,先後向火星發射了「奧德賽」火星探測器、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和洞察號等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探索,美國宇航局還計劃發射「毅力(Perseverance)號探測器」,計劃將在2021年登陸火星並進行探索。

毅力(Perseverance)號探測器(假想圖)

除了美國之外前蘇聯冷戰時期就有探索火星計劃,隨著蘇聯解體,國力衰落很多計劃也無法繼續實施,歐洲航天局也有火星探索計劃,目前俄羅斯和歐洲航天局在火星探索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受到財力影響,難以和美國的探測活動相比。此外,日本和印度也有火星探測計劃,特別是印度在2013年發射了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並宣布獲得成功,但真實性飽受質疑。日本在1998年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除了以上國家之外,目前其他國家對於火星探測都沒有實質性的計劃和動作。

火星探測器家族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批准立項,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從而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此次發射後我國有望加入「火星探索俱樂部」,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歐洲航天局)、日本和印度之後,第六個開啟火星探測的國家,此次將要發射的探測器名字為「天問一號」,我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將來還會有「天問二號」、「天問三號」等探測器,我國也將逐漸拉開行星探測的序幕。

世界現役的大型運載火箭

(從左到右分別是:重型獵鷹、重型德爾塔4、長徵5號、質子M和阿麗亞娜5火箭)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
    記者今天獲悉,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開展相關準備工作。備受全球矚目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據介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守護好火星探測研製團隊的身體健康,對於確保任務圓滿實施意義重大。華潤生命科學集團向該院火星探測研製團隊捐贈一批「琦香囊貼」,呵護航天科研人員健康,助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疫情防控工作。
  • 天問一號探測器即將發射,我國有望加入火星俱樂部
    根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布的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於7月20日至25日在中國南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擇機發射。天問系列是我國對行星探測任務的命名。我國首次對火星進行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命名為「天問一號」。它是在今年4月24日正式確定命名的,源於屈原長詩《天問》,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
  • 胖五就位 嫦五即將奔月採樣返回
    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作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屆時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值得中國人民驕傲的事情,我們的科技又進了一步,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天問一號」搭載的是我國百分之一百自主研發的最新的、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今天的發射成功再一次印證了胖五的絕對實力有多強。「天問一號」任務極端複雜,是世界第一個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獨立自主完成火星深空探測,從測控系統,火箭系統,火星車研發都是第一次,萬事開頭難,不過相信有了這一次成功經驗,以後火星車返回地球,甚至登陸火星都有了可靠基礎。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天問一號」搭載的是我國百分之百自主研發的最新的、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這次發射成功再一次印證了胖五的絕對實力有多強。「天問一號」任務極端複雜,是世界第一個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獨立自主完成火星深空探測,從測控系統,火箭系統,火星車研發都是第一次,相信有了這一次成功經驗,以後火星車返回地球,甚至登陸火星都有了可靠基礎。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海南不止有自貿港,還有航天城!長五的御用發射場為什麼定在文昌
    2016年6月25日,伴隨著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也完成了它的首次發射任務,此舉標誌著我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同年11月,我國的大火箭長徵五號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了首飛。此後,文昌航天發射場還執行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發射任務。今年年底,它還將會執行嫦娥五號月面採樣發射任務,還有明年年初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任務。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胖五」轉運成功「嫦娥」奔月在即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我國行星探測新時代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俗稱「胖五」)搭載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軌道,環繞兩個月後探測器將登陸火星,勘測行星地質特徵、土壤和冰的分布、大氣電離層和環境性質。
  • 海南文昌,未來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即將發射13年前,西昌航天人在西昌首次圓滿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13年後,西昌航天人在文昌再一次完美實現了中國人逐夢火星的「天問」首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告訴記者:「文昌,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 「天問一號」為何在海邊文昌發射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皓我國有西昌、太原以及酒泉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天問一號」出徵,作為我國探索行星的第一步。為何會選擇在海邊文昌發射?它將要去完成哪些任務?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滿足新一代運載火箭和新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於2010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年底初步投入使用,2016年同時具備長徵五號、長徵七號兩型火箭發射條件。
  • 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曾遭17級大風 主體結構完好
    6月23日下午,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即將點火升空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旁,廠區工作人員正在搬運設備。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雋輝/攝6月25日晚上,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成功首飛,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在發射任務中首次亮相。在發射現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見證了這兩個即將寫入中國航天史的「第一次」,並採訪相關專家,解碼這一新建發射場。
  • 胖五B型即將首飛,送可載7人的新式飛船上天,知道這飛船多牛嗎
    長徵五號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也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之一,僅次於美國馬斯克太空探索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和美國宇航局的德爾塔Ⅳ型火箭,可排世界第3位,比歐洲阿麗亞娜-5型火箭和俄羅斯質子-M型火箭運力稍強一點,長徵五號火箭的主箭芯級直徑達5米,比長徵其他系列火箭都粗很多,就連助推器也直徑3.35米,所以又被人們稱之為「胖五」。
  • 預計7月23日,我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升空踏上火星探測之旅
    我國備受矚目的「天問一號」即將展開火星探測之旅,目前探測器已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由長徵五號(胖五)承擔此次發射任務,其中包含一臺軌道飛行器、一臺著陸車、一輛漫遊車,預計7月20至25日擇期發射,歷史9個月後將於2021年4月著陸火星。
  • 獨家微視頻丨「胖五」歸來!兩年前發射失利後測發大廳畫面首公開
    2016年11月3日 「胖五」首次發射成功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最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標誌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實現了全新跨越,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本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批准立項,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將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胖五」歸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人們稱為「胖五」,是我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重要工程,作為我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複雜程度高。
  • 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原標題: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摘要】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 我國四大航空發射場,文昌發射場佔據哪些優勢?
    據報導,我國近期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順利地完成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工作。據了解,這次的發射地點是文昌航天發射場,而這次發射任務是我國的探工程啟動以來,首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發射任務,它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為繼西昌發射場之後的一個新探月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