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未來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2020-07-24 文匯網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即將發射

13年前,西昌航天人在西昌首次圓滿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13年後,西昌航天人在文昌再一次完美實現了中國人逐夢火星的「天問」首秀。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告訴記者:「文昌,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保住26個月裡僅有14天的窗口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漫漫長路,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相比於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任務的難度更大,有航天工程師以「跨越太平洋的高爾夫」來形容任務的難度,對「天問」出徵的「母港」——文昌航天發射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建成兩個多射向、全天候、大噸位發射工位,具備了大直徑大推力火箭測試發射能力、大流量低溫環保推進劑加注能力、大質量太空飛行器綜合測試保障能力、多型號多射向火箭發射測控能力、遠距離一體化任務指揮控制能力以及核心信息系統全面自主可控能力。

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成功首飛,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大幕。對於發射場系統而言,火星探測工程和前期執行的空間站工程緊密相關。

「胖五」從安裝測試廠房邁向發射工位

如何針對火箭首用狀態多、首次中午發射、發射窗口短、7至8月極端天氣高發等特點,還要能夠在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多次推遲後,死死咬緊保住26個月間僅有的14天窗口,對發射場帶來了極大挑戰。

為此,中心黨委科學安排計劃,採用超常措施,堅持日例會制度,統籌計劃資源,將發射臺射後恢復時間由40餘天壓減至31天,爭分奪秒,全力搶抓,為首發窗口贏得時間。

特別是海南島進入暑期以後,發射場科技人員在高溫下堅守、炙烤下嚴謹、承壓中前行、犧牲中奮進,嚴慎細實、精益求精的維護著裝備,完成低溫加注系統液氮調試等12項例行試驗,完成1600餘臺套儀器儀表校驗,確保設施設備狀態穩定,人和裝備達到最佳效能狀態。

「這次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重大工程的開局之戰,是『兩個一百年』進程中的重大成就和標誌性工程,發射場有能力也有信心完成好此次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介紹說。

堅決不讓火箭帶隱患上天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即將發射

雖然文昌發射場不久前成功實現了長徵五號B首次飛行,但依然來不得絲毫懈怠。

曾經,發射場空氣供氣系統承受較大保障壓力,其可靠性一直是發射場能力提升的制約點。供氣系統指揮員井建鑫組織操作手仔細梳理出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通過改造管路與閥門等措施,實現了低壓段與高壓段的冗餘備份,可以在各機組高低壓段分別出現故障時,將剩餘完好設備進行組合使用,較好地提升了機組的容錯能力。

同時,發射場還聯合設備研製單位開展研究,攻克了空氣源庫活塞壓縮機機組壽命較短、換熱能力差的問題,將該類機組平均壽命從80小時提升至200小時,大大提升任務保障的可靠性。下一步還將以500小時為目標,開展運行考核試驗,全面提升該機組性能,實現國內大排量高壓無油活塞壓縮機的穩定可靠。

在銅鼓嶺測控點號的光學崗位操作手侯鵬,發現車載光學設備總是存在反覆調平現象,效率過低。經過反覆實踐探索,他將設備調平時間從原先的2個小時縮短到20分鐘,極大提高了車載光學設備的工作效率。

攻堅克難,玉汝於成。21日9時許,地面站科技人員在氫氣置換的環節時,發現氫增壓管路一閥門出現了洩漏。

「胖五」從安裝測試廠房邁向發射工位

堅決不讓火箭帶隱患上天!在經過近7小時的現場勘查、測試、協商、分析、討論後,故障成功排查,可滿足飛行任務要求。此時,距離預定窗口時間只有不到45小時。

為了保住發射窗口前沿,該站120多名同志通宵奮戰11個小時,硬是把排故的時間給「追」了回來。經過短暫地休整後,他們再次連續奮戰30個小時,成功託舉天問一號飛向深空。

「文昌發射場將形成年6次以上的穩定發射能力,拉開發射載人空間站、貨運飛船、長徵八號首飛等中國航天的精彩大幕。」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說,「未來,這裡將廣泛應用人工智慧和自動控制技術,實現設施設備系統現代化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建成智慧型發射場,形成重型運載火箭測試發射測控能力,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創造更多中國奇蹟。」

從西昌到文昌,跨越的不止是緯度;從探月到探火,突破的也不止是距離,詮釋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綜合測試發射能力的不斷躍升,也見證著中國航天的由大向強。

星辰大海,攬星九天。文昌已成為追尋「天問」的新起點,頭頂的太空也將會有更多的「中國星」遨遊蒼穹。

作者:王玉磊 黃國暢 屠海超 郭文彬 鄭蔚編輯:趙徵南責任編輯:劉棟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王玉磊、黃國暢、屠海超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順利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邁向更遠的深空。長路漫漫,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後,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搭載的科學載荷開機,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到達火星後,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了要進行探測作業,還會將它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我們認識火星、了解火星。
  •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四川在線消息(王玉磊 記者 吳浩)7月23日,在北鬥三號收官發射成功一個月之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海南文昌發射場,使用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推向火星。時光流轉,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工程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而「天問」出徵的「母港」,在文昌發射場。
  • 中國行星探測第一飛
    據新華社海南文昌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後,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搭載的科學載荷開機,開始火星表面巡視探測。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到達火星後,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了要進行探測作業,還會將它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我們認識火星、了解火星。
  • 長徵5B運載火箭海南文昌順利發射成功
    5月5日18時06分,全新的長徵5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順利發射成功,這不僅是全新結構的長徵5B運載火箭的首飛,更是其首次搭載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飛行,在這裡祝賀長徵5B首飛成功,中國加油!中國航天加油!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新華社西昌12月30日電(黃國暢、王玉磊)「天問」「嫦五」出徵,「北鬥」「高分」收官,「長五B」「長八」首飛……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所屬西昌、文昌兩個發射場以18發的高密度發射次數,繼2018年、2019年後連續第3年位列中國航天發射榜首。
  • 文昌:中國探月新母港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如今,這裡迎來一個全新標簽:中國探月新母港。 年輕的發射場,年輕的航天人 「5、4、3、2、1,點火!」 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嫦娥五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胡旭東下達了「點火」指令。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原標題: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摘要】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本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批准立項,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將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明年將遷至海南文昌(圖)
    該次展覽首次展出在文昌即將開工建設的新一代火箭發射場設計模型圖,該發射場將於二零一四年投入發射作用。圖為航天火箭模型。 中新社發 王辛莉 攝預計5年後海南文昌將發射首顆衛星,西昌基地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曹英學是西昌精英旅行社的董事長,最近一段時間他成了「空中飛人」,穿梭在文昌與西昌之間。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作者 郭超凱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成功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亮點頗多。
  • 中國「天問」,從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時光流轉,2020年4月24日,在「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工程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相比於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任務的難度更大,有航天工程師以「跨越太平洋的高爾夫」來形容任務的難度,對「天問」出徵「母港」——文昌航天發射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火星探測的新徵程中,文昌發射場獨具優勢、堪當重任。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圖為「天問一號」發射現場。新華社記者 胡 喆攝據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記者胡喆、周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