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2020-07-24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消息(王玉磊 記者 吳浩)7月23日,在北鬥三號收官發射成功一個月之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海南文昌發射場,使用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推向火星。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我國要在此次任務中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這將是人類火星探測史上的首次,也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13年前,西昌航天人在西昌首次圓滿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

13年後,西昌航天人在文昌再一次完美實現了中國人逐夢火星的「天問」首秀。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從大涼山溝到星辰大海

自2007年起,素有中國「探月港」美譽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連續5次成功發射嫦娥系列探測器,完美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前兩步,西昌發射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

時光流轉,在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工程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而「天問」出徵的「母港」,在文昌發射場。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消息一經傳出,和西昌發射場一樣,同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分管的文昌發射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相比於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任務的難度更大,有航天工程師以「跨越太平洋的高爾夫」來形容任務的難度。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這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火星探測的新徵程中,文昌發射場獨具優勢、堪當重任。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建成兩個多射向、全天候、大噸位發射工位,具備了大直徑大推力火箭測試發射能力、大流量低溫環保推進劑加注能力、大質量太空飛行器綜合測試保障能力、多型號多射向火箭發射測控能力、遠距離一體化任務指揮控制能力以及核心信息系統全面自主可控能力。

從西昌到文昌,跨越的不止是緯度;從探月到探火,突破的也不止是距離,這意味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綜合測試發射能力的不斷躍升,也見證著中國航天的由大向強。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對於文昌發射場系統而言,火星探測工程和前期執行的空間站工程緊密相關。

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成功首飛,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大幕。未來,嫦娥五號將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這意味著,中國探月工程最後一步的夢想接力棒,也將從西昌交到文昌,「嫦娥飛天、海上追月」的新傳奇將在瓊北古邑全新演繹。據悉,文昌發射場將形成年6次以上的穩定發射能力,拉開發射載人空間站、貨運飛船、長徵八號等中國航天的精彩大幕。

未來,這裡還將廣泛應用人工智慧和自動控制技術,實現設施設備系統現代化和管理能力現代化,建成智慧型發射場,形成重型運載火箭測試發射測控能力,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創造更多中國奇蹟。

從克服千難萬險到如期逐夢火星

火箭首用狀態多、首次中午發射、發射窗口短、7至8月極端天氣高發,同時,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多次推遲後,26個月間僅有的14天窗口,這些嚴峻的情況,給本次發射帶來了極大挑戰。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對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採用超常措施,在堅持日例會制度、統籌計劃資源的同時,將發射臺射後恢復時間由40餘天壓減至31天,為本次首發窗口贏得時間。

21日9時許,文昌發射場地面站科技人員在氫氣置換的環節時,發現氫增壓管路一閥門出現了洩漏。

堅決不讓火箭帶隱患上天!在經過近7小時的現場勘查、測試、協商、分析、討論後,故障成功排查,可滿足飛行任務要求。此時,距離預定窗口時間只有不到45小時。為了保住發射窗口前沿,該站120多名科技人員通宵奮戰11個小時,硬是把排故的時間給「追」了回來。經過短暫地休整後,他們再次連續奮戰30個小時,成功託舉「天問一號」橫空出世。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這樣的故事,在這次發射過程中不斷湧現。

海南島進入暑期以後,文昌發射場科技人員在高溫下堅守,嚴慎細實、精益求精的維護著裝備,完成低溫加注系統液氮調試等12項例行試驗,完成1600餘臺套儀器儀表校驗,確保設施設備狀態穩定,人和裝備達到最佳效能狀態。

曾經,文昌發射場的空氣供氣系統承受了較大保障壓力,其可靠性一直是發射場能力提升的制約點。供氣系統指揮員井建鑫組織操作手仔細梳理出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通過改造管路與閥門等措施,實現了低壓段與高壓段的冗餘備份,可以在各機組高低壓段分別出現故障時,將剩餘完好設備進行組合使用,較好地提升了機組的容錯能力。

從西昌到文昌,看中國「天問」邁向更遠深空

在「萬裏海天第一棒」銅鼓嶺測控點號的光學崗位操作手侯鵬,發現車載光學設備總是存在反覆調平現象,效率過低。經過反覆實踐探索,他將設備調平時間從原先的2個小時縮短到20分鐘,極大提高了車載光學設備的工作效率。

同時,文昌發射場還聯合設備研製單位開展研究,攻克了空氣源庫活塞壓縮機機組壽命較短、換熱能力差的問題,將該類機組平均壽命從80小時提升至200小時,大大提升任務保障的可靠性。下一步還將以500小時為目標,開展運行考核試驗,全面提升該機組性能,實現國內大排量高壓無油活塞壓縮機的穩定可靠。

星辰大海,攬星九天。腳下的土地已成為追尋「天問」的新起點,頭頂的太空也將會有更多的「中國星」遨遊蒼穹。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相關焦點

  • 中國「天問」,從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黃國暢 屠海超 王玉磊中國「天問」,從文昌邁向更遠深空時光流轉,2020年4月24日,在「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工程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王玉磊、黃國暢、屠海超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順利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邁向更遠的深空。長路漫漫,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
  • 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解放軍報評論員: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原標題: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值得中國人民驕傲的事情,我們的科技又進了一步,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天問一號」搭載的是我國百分之一百自主研發的最新的、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今天的發射成功再一次印證了胖五的絕對實力有多強。「天問一號」任務極端複雜,是世界第一個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獨立自主完成火星深空探測,從測控系統,火箭系統,火星車研發都是第一次,萬事開頭難,不過相信有了這一次成功經驗,以後火星車返回地球,甚至登陸火星都有了可靠基礎。
  • 「天問」啟程探火
    新華社記者胡喆攝據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記者胡喆周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天問一號」搭載的是我國百分之百自主研發的最新的、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火箭,這次發射成功再一次印證了胖五的絕對實力有多強。「天問一號」任務極端複雜,是世界第一個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獨立自主完成火星深空探測,從測控系統,火箭系統,火星車研發都是第一次,相信有了這一次成功經驗,以後火星車返回地球,甚至登陸火星都有了可靠基礎。
  • 海南文昌,未來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即將發射13年前,西昌航天人在西昌首次圓滿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13年後,西昌航天人在文昌再一次完美實現了中國人逐夢火星的「天問」首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告訴記者:「文昌,將成為中國行星探測發射母港。」
  • 外媒讚嘆:中國天問一號史詩般的深空自拍
    中國天問一號飛船向國內傳回了一些深空自拍照片,這些照片是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中被丟棄的小型相機拍攝的一臺兩邊都有廣角鏡頭的小型相機從太空飛行器外部發射到外層空間深處。小相機每秒拍攝一張圖像,並將數據發送到天問一號,天問一號隨後將圖像傳輸到地球。一張圖片顯示了天問一號火星軌道器的金色六邊形車身,兩個銀色太陽能電池板和包含任務月球車的圓錐形空氣殼,所有這些都與深空的黑暗形成對比;第二張圖片提供了太空飛行器更遠的視角。
  • 從「東方紅」到「天問」中國航天邁向深空新「長徵」
    中新社報導,在這個特別的日子,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面向深空的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Tianwen)」系列名稱和「攬星九天」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則依次編號。 今年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按計劃,中國將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 天問時刻|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馬斯克:非常振奮人心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發來祝賀:非常振奮人心。7月23日13時25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悉,此次探測目的是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勘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當年寄人籬下,甚至落後於印度,「天問一號」忍辱負重邁向深空
    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五遙四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直指蒼穹的深空探測器就此開啟火星之旅,在接下來7個月5億公裡的漫長徵程後,「天問一號」將代表中國訪問火星,也許屈原的《天問》可以得到部分解答。
  • 「天問一號」為何在海邊文昌發射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皓我國有西昌、太原以及酒泉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天問一號」出徵,作為我國探索行星的第一步。為何會選擇在海邊文昌發射?它將要去完成哪些任務?椰林中的發射塔據文昌航天發射場官方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在進行航天發射場選址時,就曾對海南島進行評估,海南島曾一度被列為當時最佳選址之一。但因為當時面臨較為複雜的國際形勢,不得不將航天發射場設置在更為隱秘和安全的內陸地區,最終選擇了川西大涼山。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這讓中國一舉進入世界火箭第一梯隊,同級別的美國獵鷹重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63噸,遠高於中國的胖五的25噸,俄羅斯「質子-M」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4噸,與中國胖五相仿,中國重型火箭終於和美俄現役重型運載火箭的能力達到了同一個量級。
  • 2020,西昌航天的「高光時刻」
    2020年已步入尾聲,回顧一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文昌兩場一心、齊頭並進,多次創造中國奇蹟,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超級2020」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畫上一個圓滿句號。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集錦。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明年將遷至海南文昌(圖)
    該次展覽首次展出在文昌即將開工建設的新一代火箭發射場設計模型圖,該發射場將於二零一四年投入發射作用。圖為航天火箭模型。 中新社發 王辛莉 攝預計5年後海南文昌將發射首顆衛星,西昌基地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曹英學是西昌精英旅行社的董事長,最近一段時間他成了「空中飛人」,穿梭在文昌與西昌之間。
  • 天問一號踏上「奔火」旅程 中國深空測控網全程護航
    中新社海南文昌7月24日電 (郭超凱 呂炳宏)中國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工況正常。7月23日13時21分許,與中國相隔萬裡重洋的阿根廷深空站率先捕獲目標。
  • 天問一號,火星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託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我國首次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 正式啟航 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 此次探測目的是 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 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