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2020-12-04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家航天局,以及航天戰線的各位同仁,感謝大家對中國航天事業、對中國深空探測工程的關心與支持。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順利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發射任務的成功,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探索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的生動體現,是貫徹「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理念的具體實踐,是工程全線克服疫情影響,大力協同、攻堅克難的又一重要成果。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火星的第一步,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


  後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經過2.5個月的環繞飛行後,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後,環繞器升軌返回停泊軌道,為著陸過程提供中繼通信;著陸巡視器將在火星烏託邦平原南部預定區域實施軟著陸。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2020年4月被正式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也是我國首次行星探測任務,旨在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從而拉開我國行星探測序幕。


  天問一號任務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系統組成。工程總體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運載火箭採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本次發射也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全箭為兩級半構型,使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將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發射任務由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採用「新三垂」測發模式和遠距離測發控方式。完成升級的深空測控系統與新建的地面應用系統將支撐4億公裡距離的測控和科學數據的可靠接收。


  天問一號的科學目標主要聚焦在研究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表面物質組成、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進一步加深人類對火星——這顆地球的「姊妹星」的科學認識。通過實施天問一號任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軟著陸、長期自主管控、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完整配套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可持續發展。


  朋友們,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寫就了長詩《天問》,以「遂古之初,誰傳道之」開篇,一連發出177問,其中「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更是充分體現出人類的探索精神。近代以來,人類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方興未艾。我國從「東方紅一號」到載人航天,從探月工程「五戰五捷」到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中國人以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以矢志奮鬥踐行報國情懷,實現一步又一步跨越。夢想的力量,探索的歷程,合作的胸懷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定不移的決心和勇氣,體現了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的理念和格局。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的實施,以打造開放共贏的科學平臺為著力點,與多個國家和組織創新開展了多個層面、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我們願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同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推進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今年,世界上還有兩個火星探測器已經或即將飛赴火星。在此,我們祝願國際同行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徵途順利,我們將一路同飛,攜手共進,期待共同達到預期目標,取得豐碩成果。

相關焦點

  • 國家航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關情況
    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自主實施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發射成功後,國家航天局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毛萬標介紹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公室主任孟華主持發布會。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對於整個火星探測任務來說僅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 國家航天局舉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舉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發射有關情況。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新華社記者 胡 喆攝據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記者胡喆、周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箭在弦上、SpaceX星鏈無線路由器認證......
    >1、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箭在弦上: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文昌VR航天體驗館助力航天事業
    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據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批准立項,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 張高翔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開啟問天之旅。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巡視勘測。這次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正式拉開了行星探測的序幕。當天中午,坐標海南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隨著最後一聲倒計時完畢,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大約2167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
    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原標題: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來源:央視新聞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9大看點
    飛向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9大看點】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這個遍布著沙丘礫石的紅色星球,是地球的過去,還是地球的未來?天問一號,這個來自中國的火星使者,將帶來哪些發現,我們拭目以待。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記者胡喆、周旋)「圜則九重,孰營度之?」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向著火星,出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日報7月23日文昌電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7月23日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如今終於邁出關鍵一步。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e公司訊,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這一步的具體時間,早在幾年前就已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研團隊研究鎖定,並實現在預定窗口如期順利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在烏託邦平原南部區域實施軟著陸。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