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2020-07-24 光明網

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如今終於邁出關鍵一步。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相關焦點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 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正式啟航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於5月底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7月17日上午,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2小時後,將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計劃實施發射。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有兩部分,第一,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第二,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其中,在技術發展水平方面,國際上已實現對火星的飛掠、環繞、著陸、巡視探測,技術難度更大的採樣返回和載人探測仍有待突破技術瓶頸。在科學研究成果方面,國際上通過不同探測形式與任務,在火星軌道運動規律與參數、火星大氣、火星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探索和成就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樹立了前進的方向,也向我們探索火星提出了挑戰。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下月到來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今年航天日期間,已經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即「天問一號」。隨著時間窗口的臨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什麼進展呢?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根據我國的計劃,將在今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天問·探路火星|回顧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前世今生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 通訊員 龐丹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實施 深空探測邁出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進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軌道,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實施,深空探測邁出嶄新一步。承擔本次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發射移動平臺——臍帶塔及行走裝置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市公司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連重工」)的自主研製產品。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日報7月23日文昌電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7月23日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視頻詳解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視頻詳解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華網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此次「天問一號」將經歷怎樣的考驗?負著哪些使命?又將完成哪些任務?(記者胡喆 視頻來源:國家航天局)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科技Top資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
    【航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發射升空,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中心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在北京航天飛控大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正在與任務各系統進行聯調聯試,為即將到來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周密準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副總師張宇表示:「近期我們與發射場系統、火箭系統和探測器系統一起,進行了多次飛控協同演練,通過這幾次的飛控協同演練,檢驗了我們系統間的接口和飛行程序的正確性,也驗證了我們具備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能力。」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西電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本報訊(記者姜泓 任娜 通訊員付一楓)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致力於探測器圖像與數據壓縮將「天問」的答案「打包」回傳相對於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的距離實屬遙遠。想要讓火星探測到的各類圖像和數據「看得清」「收得回」,數據壓縮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