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Top資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

2020-08-28 GET鮮科技

【航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

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發射升空,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中心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

在北京航天飛控大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正在與任務各系統進行聯調聯試,為即將到來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周密準備。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副總師張宇表示:「近期我們與發射場系統、火箭系統和探測器系統一起,進行了多次飛控協同演練,通過這幾次的飛控協同演練,檢驗了我們系統間的接口和飛行程序的正確性,也驗證了我們具備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能力。」

【航天】SpaceX搭載韓國軍用衛星ANASIS-II發射成功

攜帶韓國軍用通信衛星ANASIS-II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5:30(北京時間凌晨5點30分)從佛羅裡達州發射,成功將ANASIS-II衛星部署到太空中。

據了解,由於此次使用的是此前SpaceX載人發射任務回收的一級助推器,打破了回收助推器重新使用間隔,因此,這是迄今為止SpaceX最關鍵的一次發射任務,將有效驗證助推器回收再使用的整體時長。

【行業】2G、3G逐步退網,退網後需要升級為4G、5G手機

工信部與國家廣電總局近日密集出臺實質性舉措,助推我國5G新基建提速。2G、3G網絡將加速遷移轉網,退網後2G、3G手機可能無法完全正常使用,需要升級為4G或5G手機。與此同時,地面模擬電視信號也將關停,騰退出來的700MHz等優質頻率將用於5G建設。

【產品】微軟團隊計劃2021年春季發布首款Windows 10X商業版設備

據ZDNet消息,微軟團隊計劃2021年春季發布第一款商業版Windows 10X設備。

Windows 10X並不是一個新的作業系統,而是Windows 10的一個變種,採用更加模塊化的形式,界面全新且更加更簡潔。2021年春季推出的Windows 10X只能在單屏設備上運行,而在2022年春季,微軟將推出更新版的 Windows 10X,可在雙屏設備上運行。

【產品】2021 年版 5G iPhone 或只支持單種 5G 頻段

MacRumors 消息,此前消息普遍認為今年秋季推出的 5G 版 iPhone 將支持 sub-6GHz 和 mmWave 毫米波兩種頻段。

DigiTimes 新報告指出,蘋果在考慮將 2021 年推出的 5G iPhone 改為只支持單頻段的版本。蘋果將根據當地更廣泛使用的 5G 頻段來決定不同市場採用哪種 5G 頻段,以降低成本。

【企業】Adobe 挖角 Google 研究員,研發通用拍照應用

The Verge 消息,曾帶領團隊通過軟體大幅度增強 Google Pixel 手機拍攝功能的研究人員 Marc Levoy 正式入職 Adobe。

後者表示他將為 Adobe 打造「仍未能被定義」的「通用型」拍照應用,但方向仍是通過計算技術,而非硬體來增強拍照功能,就像他曾為 Pixel 所做的那樣。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 從地球到火星要多久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任務各系統今天(7月20日)進行了聯調聯試。  從地球到火星要飛行6個半月,針對遠距離測控和長延時等特點,北京中心將全面採用新一代飛控軟硬體系統,目前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
  • 向火星進發!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準備就緒
    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發射升空,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中心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在北京航天飛控大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正在與任務各系統進行聯調聯試,為即將到來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周密準備。
  • 精心護航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擊記
    ——首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出徵太空。「30分鐘準備!」12時11分,調度聲響起,現場科技人員對任務流程、參試系統、試驗文書進行最後檢查。通過大廳巨幅大屏的兩側顯示著發射塔架的實時畫面,我們可以看到,地面人員正在有序撤離。此刻,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總師崔曉峰坐在指揮席,臉上看不出太多的緊張。儘管此次任務狀態新、飛控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但前期充分、全面的準備工作給了他足夠的信心。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下月到來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今年航天日期間,已經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即「天問一號」。隨著時間窗口的臨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什麼進展呢?總臺央視記者對此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裡程碑: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突破3億千米
    原標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裡程碑: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突破3億千米   11月17日消息,據媒體報導,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達成新裡程碑
  • 走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背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一線講述】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成績背後,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團隊並肩攜手的頑強奮戰。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青年人是重要參與者。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邁出深空探測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領域專家介紹,國際上對於火星的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截至今年6月底國際上共發射了44個火星探測器,但任務成功概率只有50%左右。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今,國際火星探測以發展新技術和獲得科學發現為主要驅動力,催生了又一個火星探測的新高潮,並在技術發展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
  • 天問·探路火星|回顧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前世今生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 通訊員 龐丹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正式啟航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於5月底運抵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陸續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各項準備工作。7月17日上午,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2小時後,將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區。後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計劃實施發射。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實施 深空探測邁出嶄新一步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次進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軌道,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實施,深空探測邁出嶄新一步。承擔本次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發射移動平臺——臍帶塔及行走裝置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市公司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連重工」)的自主研製產品。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
    央廣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7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的宇宙中向火星繼續進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在軌飛行期間,天問一號已經完成三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等飛控工作。
  • 西電團隊參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本報訊(記者姜泓 任娜 通訊員付一楓)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致力於探測器圖像與數據壓縮將「天問」的答案「打包」回傳相對於地球的近鄰「月球」,火星的距離實屬遙遠。想要讓火星探測到的各類圖像和數據「看得清」「收得回」,數據壓縮必不可少。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6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且窗口期較短。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千米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7月23日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成為一顆人造行星,與地球、火星共同繞太陽公轉,並逐漸遠離地球,飛向火星。到達火星時,探測器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有兩部分,第一,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第二,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如今終於邁出關鍵一步。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開啟,西電承包5項技術任務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李雲松教授所負責的圖像傳輸與處理團隊參與了本次火星探測中多個科學載荷的圖像和數據壓縮任務。此次發射掀開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新篇章,成為我國深空探索全新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