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火星進發!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準備就緒

2020-08-28 瞻述者

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發射升空,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中心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

在北京航天飛控大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正在與任務各系統進行聯調聯試,為即將到來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周密準備。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副總師張宇說:「近期我們與發射場系統、火箭系統和探測器系統一起,進行了多次飛控協同演練,通過這幾次的飛控協同演練,檢驗了我們系統間的接口和飛行程序的正確性,也驗證了我們具備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能力。


相對於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任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具有太空飛行器平臺新、探測領域新、實施周期長、測控模式複雜、軌道控制要求高以及應急處置難度大等特點。針對全新的任務,北京飛控中心於2018年初就組建了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今年以來,他們針對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和空間站等重大航天任務並行準備的形勢,積極克服疫情影響,統籌調整人員配置,科學調配測控網資源,制定了場所使用及系統切換方案,確保滿足任務需求。

張宇表示:「我們制定了與探測器飛行軌道相同的一個軌道動力學模型,以及相應的測量模型,然後建立了相應的控制算法,保證火星探測器在指定的時間和指定的地點準時到達火星並進行自動捕獲,保證它環繞火星開展後續的飛控任務。


此次任務中,北京飛控中心將全面採用新一代飛控軟硬體系統,這也是對新一代軟體系統以及國產化硬體平臺功能性能和協同工作匹配性的一次全面、系統的檢驗。


相關焦點

  • 科技Top資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
    【航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發射升空,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中心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在北京航天飛控大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正在與任務各系統進行聯調聯試,為即將到來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周密準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副總師張宇表示:「近期我們與發射場系統、火箭系統和探測器系統一起,進行了多次飛控協同演練,通過這幾次的飛控協同演練,檢驗了我們系統間的接口和飛行程序的正確性,也驗證了我們具備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能力。」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今天中午12點40分,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順利點火併成功地將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器送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二級滑行階段,箭器分離後「天問一號」將朝著火星飛去,將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 從地球到火星要多久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任務各系統今天(7月20日)進行了聯調聯試。  從地球到火星要飛行6個半月,針對遠距離測控和長延時等特點,北京中心將全面採用新一代飛控軟硬體系統,目前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讓火星見證中華民族的崛起
    我國首顆自主打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在2020年7月23日12:41,搭載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所以將來人類向火星移民生活和工作是可以實現的。中華民族有著14億多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近1/6,我們對火星的探測尤其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用探測器登陸火星,也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所能達到的航天科技水平,對今後我國對火星等行星的探索具有重大的開創意義。
  • 7個月,4億公裡,中國人正式向火星進發
    7個月,4億公裡,中國人正式向火星進發!上海航天負責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 「根據任務分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承擔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師兼環繞器總設計師王獻忠介紹說,火星環繞器採用「外部六面柱體+中心承力錐筒」構型,滿足5個飛行階段和11種飛行模式的設備布局需求。
  • 火星:NASA探測器傳回神秘聲音?中國探測器春節入軌!阿聯首顆
    其中有阿聯的「希望號」於2020年7月20日搭乘日本的H2A型火箭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成為去年探測火星的首顆探測器,也是阿拉伯世界探測火星的首顆探測器。計劃於2021年2月9日抵達火星軌道。由於阿聯並不具備軟著陸技術和經驗,所以「希望號」探測器將在火星軌道環繞飛行。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阿聯率先發射,我國中繼衛星已準備就緒,靜待「天問一號」發射
    而就在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從日本的鹿兒島由日本H2A運載火箭帶上天空。「希望號」是阿聯乃至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希望」。「希望號」是一個重1.5噸的探測器,設計的壽命達到兩年。
  • 已經有六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向火星出發
    美國和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進行了火星探測的第一次嘗試,在那之後,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的很長時間裡,人們對探索火星都沒什麼興趣,現在,已經有六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更多的探測任務也在計劃之中,一個私人資助的項目正在開發太空飛行系統,以實現將人類送上火星的計劃。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奔向太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許,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現在,火箭搭載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正奔向太空,奔向地火轉移軌道。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又有新的突破
    小編今近日關注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布的消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3億公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快5個月,中途也完成了多次軌道修正等操作。根據航天局計劃任務,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預計在明年5月會著陸火星#,在10月份的時候,經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地面控制任務團隊精確操作控制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共搭載了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了探測器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今年將向火星進發
    這首詩叩問了大量天文現象和歷史事件,表達了對真理的求索,正與中國深空探測氣質相符。此次命名透露了中國深空探測一項更長遠的計劃,火星只是第一步。新京報訊 昨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防控疫情,在線上舉辦了啟動儀式。我國公開徵集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任務標識發布。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系列」成為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名,「天問一號」是其中第一次任務。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我國火星探測器傳回第一幅火星照片!
    2月5日20時,「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動機點火工作,順利完成地火轉移段第四次軌道中途修正,以確保按計劃實施火星捕獲。國家航天局同步公布了「天問一號」傳回的首幅火星圖像。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197天,距離地球約1.84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10萬公裡,飛行裡程約4.65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2020年7月23日,註定將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的中午12:41長徵五號遙四型火箭託舉著我國首顆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行星探測夢想,開往去往火星的徵程。5400多萬公裡,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也是太陽系中和地球表面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科學家認為將來在火星的表面建立封閉式基地,裡面模擬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將可以依靠太陽光的照射實現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實現類似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並可持續運行,那麼人類就可以在其中生存,這樣的構想說明將來人類向火星移民生活和工作是可以實現的。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三次中途軌道修正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可能大家並不陌生,今年7月在我國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將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用長徵五號(大胖妞)火箭順利將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器各系統現在狀態良好,各系統均工作正常正向目標火星奮力前進。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
    」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三部分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火星漫遊車,這也是中國首輛火星車,將對火星進行全方位的探測。火星車重量約 240 公斤,為「毅力號」的四分之一,以太陽能電池為動力,設計壽命 90 天,但可正常使用 2-3 年。其頂端有避障的全景相機和可識別礦物質成分的多光譜相機,另配有 4 個太陽能電池板、探測雷達、磁場探測儀和氣象測量儀。
  • 我國首個火星任務發射成功,「天問一號」的意義及鮮為人知的背後
    就在剛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載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點火發射,成功的進入預定軌道,奔向火星,萬眾沸騰!:人類總是要走出地球的,現在的深空探索、火星探測,都是為後續人類(我國)走進太空、開發火星資源、實現星際移民做鋪墊和技術準備的。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