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註定將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的中午12:41長徵五號遙四型火箭託舉著我國首顆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行星探測夢想,開往去往火星的徵程。
火星是地球的鄰居,距離我們最近時只有5400多萬公裡,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也是太陽系中和地球表面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科學家認為將來在火星的表面建立封閉式基地,裡面模擬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將可以依靠太陽光的照射實現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實現類似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並可持續運行,那麼人類就可以在其中生存,這樣的構想說明將來人類向火星移民生活和工作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將來人類或可以改造火星,使之便出現類似地球這樣的生態環境,將其打造成第二地球。
所以探索火星意義重大,它也代表著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和地球一樣的行星,人類開始走向星際空間,走向了星辰大海,開始尋找和建造新的家園。對我們國家來說,能夠用探測器登陸火星是一個創舉,他代表著揭開了我國探測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航天領域的新篇章。
天問一號發射之後,大約將經歷7個月的長途跋涉,預計在2021年2月份進入火星軌道,被火星引力捕獲後繞行火星數月之久,然後著陸器再與軌道器分離,著陸器將執行降落動作登陸火星。
那麼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會降落到火星的哪個地方呢?已有的消息稱它將登陸火星北半球的烏託邦平原上,其降落的坐標或是火星的北緯46.7°,東經117.5°。
火星上這個烏託邦平原有什麼特殊嗎?它其實是火星上最大的由天體撞擊形成的平原,其直徑超過3200千米,接近火星直徑的一半,火星的北半球大都是窪地,這地方地勢較低,表面有大量的火星巖石,由於緯度相對較高,這裡的氣溫也比較冷,極端低溫接近或超過地球南極的溫度。
這個地方也是1976年9月到達火星的美國維京二號火星探測器的降落地,通過其發回的照片顯示來看,這個地方有霜凍現象,說明這裡有水蒸氣存在,不過火星上的「霜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結合的產物。
但是美國宇航局於2016年底的時候還是在烏託邦平原的下方探測到了大量的水冰存在的證據,其下方有永久凍土帶,蘊藏的水資源量超過12萬億噸,比北美洲五大湖中蘇必利爾湖的水量還大,很顯然,這裡是火星上的一片富水區,這些水被認為是火星北半球遠古海洋的遺留。將來人類前往火星移民,或可以在這個平原上利用這些水資源生存。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7月23日文章《「天問一號」,究竟要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