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2020-07-24 科普大世界

2020年7月23日,註定將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的中午12:41長徵五號遙四型火箭託舉著我國首顆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行星探測夢想,開往去往火星的徵程。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火星是地球的鄰居,距離我們最近時只有5400多萬公裡,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也是太陽系中和地球表面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科學家認為將來在火星的表面建立封閉式基地,裡面模擬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將可以依靠太陽光的照射實現植物的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實現類似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並可持續運行,那麼人類就可以在其中生存,這樣的構想說明將來人類向火星移民生活和工作是可以實現的。而且將來人類或可以改造火星,使之便出現類似地球這樣的生態環境,將其打造成第二地球。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所以探索火星意義重大,它也代表著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和地球一樣的行星,人類開始走向星際空間,走向了星辰大海,開始尋找和建造新的家園。對我們國家來說,能夠用探測器登陸火星是一個創舉,他代表著揭開了我國探測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航天領域的新篇章。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天問一號發射之後,大約將經歷7個月的長途跋涉,預計在2021年2月份進入火星軌道,被火星引力捕獲後繞行火星數月之久,然後著陸器再與軌道器分離,著陸器將執行降落動作登陸火星。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那麼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會降落到火星的哪個地方呢?已有的消息稱它將登陸火星北半球的烏託邦平原上,其降落的坐標或是火星的北緯46.7°,東經117.5°。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火星上這個烏託邦平原有什麼特殊嗎?它其實是火星上最大的由天體撞擊形成的平原,其直徑超過3200千米,接近火星直徑的一半,火星的北半球大都是窪地,這地方地勢較低,表面有大量的火星巖石,由於緯度相對較高,這裡的氣溫也比較冷,極端低溫接近或超過地球南極的溫度。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這個地方也是1976年9月到達火星的美國維京二號火星探測器的降落地,通過其發回的照片顯示來看,這個地方有霜凍現象,說明這裡有水蒸氣存在,不過火星上的「霜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結合的產物。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但是美國宇航局於2016年底的時候還是在烏託邦平原的下方探測到了大量的水冰存在的證據,其下方有永久凍土帶,蘊藏的水資源量超過12萬億噸,比北美洲五大湖中蘇必利爾湖的水量還大,很顯然,這裡是火星上的一片富水區,這些水被認為是火星北半球遠古海洋的遺留。將來人類前往火星移民,或可以在這個平原上利用這些水資源生存。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參考資料:

《科技日報》7月23日文章《「天問一號」,究竟要問什麼?》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趕在美國之前奔向火星
    今天中午12點40分,在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順利點火併成功地將我國首個自主的火星探測器送進地火轉移軌道,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二級滑行階段,箭器分離後「天問一號」將朝著火星飛去,將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在衝日期間會達到極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億千米,而在火星發生大衝時,這個距離甚至不足6000萬千米。 火星衝日意味著這時可以使用較小花費將探測器送往火星,因此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通常也會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高潮。
  • 海南文昌: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要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難度係數非常高。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火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天問一號」啟程火星,它真的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嗎?並非如此
    2020年7月,可以說是全球航天愛好者的福音——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的火星探測窗口期如期到來,阿聯、中國、美國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進行火星探測器的發射。7 月 20 日,阿聯先行一步,藉助日本H2A運載火箭,從日本鹿兒島將阿拉伯世界的首個火星探測器送上太空。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集軌道飛行器、著陸器、火星漫遊車於一身的「天問一號」,按計劃將在約 7 個月後到達神秘的紅色星球,我國將向著全球第三個降落在紅色星球的國家這一目標前進。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
  • 火星,你好!我國公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及標識,將首登火星
    在2020年4月24日,我們國家也公開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及標識。火星,你好,請準備好接待來自我們祖國的探測器。據新聞報導,國家航天局宣布我們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還公布了首次探索火星的標識為「攬星九天」。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奔向太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許,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現在,火箭搭載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正奔向太空,奔向地火轉移軌道。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例如,我國嫦娥1號、嫦娥2號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嫦娥3號、嫦娥4號採用著陸探測、巡視探測,即一次發射兩個探測器;即將發射的嫦娥5號採用採樣返回探測方式,將從月球上取回2公斤樣品到地球,供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進行精查。印度今年7月22日發射的月船2號探測器原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個目標,但其著陸器與軌道器分離後在月面著陸的計劃卻在9月7日遭遇失敗,不過軌道器運行仍能正常工作。
  • 熱烈祝賀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來源:公眾號「思壯快訊」​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此次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火星,7個月後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中國明年7月發射火星探測器
    航天專家表示,中國計劃在一次火星任務中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在航天史上史無前例。  新京報訊 中國2020年「探火」,這一計劃已非首次披露。去年9月,在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分論壇上,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就曾「官宣」,我國將在2020年和2028年左右進行兩次火星探測,後一次將採樣返回。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走」,開啟中國航天新篇章
    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集軌道飛行器、著陸器、火星漫遊車於一身的「天問一號」,按計劃將在約 7 個月後到達神秘的紅色星球,我國將向著全球第三個降落在紅色星球的國家這一目標前進。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升空,7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已經開始了對外太空的探測,我國也是不甘於「屈居人下」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在2020年的7月23日也就是近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首次執行火星勘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圖片來源: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北京時間2020年7月22日夜晚,中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我國將擇機實施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發射任務。
  • 「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人們在海灘觀看火箭發射。探測器將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此次發射也是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按計劃,長徵五號遙五火箭今年也將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探月任務,明年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長徵五號成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中首個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型號,也預示著我國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臺中央。
  • 中國航天延續「超級模式」我國將在2020年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畫面中的年輕人們,就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飛控團隊成員,這個團隊,其實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中負責探測器飛行控制的團隊。簡單的說,他們就像是火星探測器的引路人。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將在這個團隊的幫助下到達火星,完成「繞、落、巡」一系列任務。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你的第N代會移民火星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科普蘇州 ,ID:HQBY69121LL】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獨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下一站火星!對於中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來講,最大的問題就是未知。首個關鍵的節點當然是發射,不管任何時候脫離地球引力都是一種高風險。第二個關鍵節點,當火星探測器從地球發射升空,進入到奔火軌道入口時將獨自奔赴火星,七個月之後在火星附近剎車。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讓火星見證中華民族的崛起
    我國首顆自主打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在2020年7月23日12:41,搭載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1/7,質量是地球的1/11,它的引力足以能吸附大氣,只是由於火星失去了磁場作用,才使得它的大氣層變得越來越稀薄,如果能對火星加以改造,比如通過大型小行星的撞擊啟動火星內部熔巖活動,找出火星的磁場,再通過小行星帶來的水,給火星的表面增加水資源,那麼將來甚至可能將火星改造成另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