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中國天問來了!7個月後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攝立項4年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7 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 7 月23日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
-
「天問」升空 七個月後,火星見
「天問一號」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北晚 新華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一步完成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通過以往對火星的探測,人們在火星上發現了存在水的證據。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條件以及火星是地球的過去還是未來?
-
「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人們在海灘觀看火箭發射。長徵五號成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中首個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型號,也預示著我國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臺中央。新京報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開啟!7個月後抵達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開啟,而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40次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經過7個月5500萬公裡的航行,預計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附近。隨後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升空,7個月後抵達火星附近
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已經開始了對外太空的探測,我國也是不甘於「屈居人下」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在2020年的7月23日也就是近日,在海南島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首次執行火星勘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
-
我國首個行星探測器趕赴火星,7月後它將降落於火星的一片富水區
2020年7月23日,註定將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的中午12:41長徵五號遙四型火箭託舉著我國首顆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行星探測夢想,開往去往火星的徵程。天問一號發射之後,大約將經歷7個月的長途跋涉
-
7個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有哪些難點?
聊點科技【7個月到達火星 天問一號火星之旅有哪些難點?】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和環繞器組成。此次任務要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探測。目前,國際上只有美國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但不是一次實現,而是分幾次任務實現的。
-
4個月後火星見
◎ 謝攀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
-
4個月後火星見!「天問一號」這一動作意義重大
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探測器將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期間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中國火星探測器離成功有多遠?俄專家:太難了,考驗7個月後到來
7月23日,一條「火龍」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直奔蒼穹,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按計劃,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要同時實施火星環繞探測、登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探測車將會在火星活動90天時間,一旦成功就會創造一個世界紀錄。
-
火星環繞器上海造!7個月,跨越4億公裡飛近火星
在探月工程日趨完善後,中國航天進一步延續「超級模式」,開始向更深遠的外太空進發,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令無數人魂牽夢繞的火星,這個荒涼、空寂、礫石遍布、黃沙漫天的紅色神秘星球。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從地球出發,開啟飛向火星的旅程,一步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任務目標。
-
火星環繞器上海造!7個月,跨越4億公裡飛近火星
在探月工程日趨完善後,中國航天進一步延續「超級模式」,開始向更深遠的外太空進發,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令無數人魂牽夢繞的火星,這個荒涼、空寂、礫石遍布、黃沙漫天的紅色神秘星球。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從地球出發,開啟飛向火星的旅程,一步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任務目標。
-
飛行7個月,「天問一號」怎麼才能到火星?
2020年我國有兩項對地外天體的重大探測活動: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和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由於對運載能力的高要求,這兩項發射任務自然只能由我國現役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擔綱發射主角。對月球及更遠的天體或空間開展的探測活動普遍認為是深空探測。同是深空探測任務,火星與月球環境差異顯著,給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設計要求帶來了質的變化。
-
飛行7個月,「天問一號」怎麼才能到火星?
2020年我國有兩項對地外天體的重大探測活動: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和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由於對運載能力的高要求,這兩項發射任務自然只能由我國現役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擔綱發射主角。
-
嘿,火星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到達火星要分幾步?
-
7個月,4億公裡,中國人正式向火星進發
7個月,4億公裡,中國人正式向火星進發!上海航天負責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 「根據任務分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承擔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火星環繞器攜帶著陸巡視器,主要完成地火轉移、火星制動捕獲、軌道調整等任務,為火星車提供3個月的中繼支持服務,通過攜帶的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等有效載荷對火星開展約一個火星年的科學探測,實現對火星全球普查和局部詳查。據介紹,環繞器具備三大功能:飛行器、通信器和探測器。
-
下一站火星,今年7月出發
剛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宣了長五火箭已瞄準7月火星探測發射窗口,天問一號真·箭在弦上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有三大看點:1.長五火箭再次出山,全力抓住今年7月下旬的火星探測窗口,火星探測每約26個月才有一次最佳機會。今年中、美、阿聯三家同臺競技,看誰是最靚的仔。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天問一號4個月後有望到達火星
據了解,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與火星交會,期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新聞延伸:天問一號探火「裡程表」 7月23日,成功發射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稱,天問一號到達火星時,將距離地球約1.95億千米,實際飛行路程約4.7億千米(因地球和火星相對距離在不斷變化)。
-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7個月長途跋涉奔向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