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後火星見!「天問一號」這一動作意義重大

2020-10-13 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

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

探測器調姿示意圖


探測器深空機動軌道示意圖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了解到,對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此次變軌意義重大。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探測器將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期間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探測器深空機動軌道示意圖



深空機動是什麼?與軌道修正區別在哪?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火星環繞器團隊介紹,深空機動是指在地火轉移段實施的一次變軌機動。通過深空機動可以改變探測器原有的飛行速度和方向,使其能夠沿著變軌後的軌道順利飛行至火星。


執行深空機動是運載入軌彈道和地火轉移軌道聯合優化的結果,能夠提升運載的發射能力、增加探測器的發射質量,使探測器可以攜帶更多的推進劑,更好地完成探測任務。與速度增量較小,發動機工作較短的常規中途修正不同,深空機動過程中,探測器由發射入軌的逃逸轉移軌道變軌為精確到達火星的軌道,速度增量大,發動機工作時間長,對探測器控制和推進系統提出了極高要求。


深空機動的3大好處


通過使用深空機動進行軌道設計和軌道控制,八院火星環繞器團隊不但成功增加了探測器的推進劑攜帶量,還實現了3方面目標。


首先,深空機動將一個大的捕獲速度增量分解為兩次相對較小的速度增量,有利於減小發動機單次工作時間,保證發動機工作的可靠性。


同時,深空機動的實施有利於3000N發動機的標定,過程中可對3000N大發動機進行推力和比衝標定,而精確的發動機標定參數可以更好地確保火星捕獲的精度。


通過深空機動,八院火星環繞器研製團隊實現了對探測器到達時間的優化,能夠得到更加有利的捕獲點處的光照條件和通信條件,也使捕獲時探測器經歷的火影時間(探測器進入太陽光被火星遮擋的陰影區)和通信盲區時間更短。


如何實現深空機動


執行深空機動任務需要八院火星環繞器團隊根據預定到達火星時間、軌道參數與即時測控定軌參數制定深空機動變軌策略,完成對應的探測器姿態和軌道控制,確保探測器在深空機動後處於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上。


為了完成地面測控精密定軌和器上精確自主軌道控制,本次深空機動中,地面對探測器的定軌任務由我國深空測控站和天文臺共同完成,準確保證了探測器變軌的精密定軌需求。為了能夠精確自主控制軌道,火星環繞器裝備了高精度陀螺、加速度計以及具備故障識別與自主處理能力的器上計算機,充分保證了軌控的精度和可靠性。


瞄準3億公裡以外


本次深空機動中,環繞器瞄準的制動捕獲時火星的位置距離環繞器約3億公裡遠,誤差控制約200公裡,相當於北京到上海約1200公裡距離中瞄準一個直徑約0.8米的目標。


在八院火星環繞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此次深空機動控制的實際精度優於設計指標。


後續,團隊將根據探測器實際飛行狀態,迭代優化中途修正策略,利用中途修正持續對到達火星的軌道再進行精確修正,保證探測器能夠按計劃準確進入火星捕獲走廊,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環火軌道,開展著陸火星的準備和後續科學探測等工作。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這一動作意義重大!4個月後火星見
    ◎ 謝攀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
  • 邁出關鍵一步,「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4個月後將到達火星
    當然,我們國家在這一領域也有非常大的進步。相信大家只要聽到「天問一號」就會想到火星,這是我們國家的首個探測火星的探測器。說實話,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起步並不算太早,但是,我們完全做到了後來者居上。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介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一億千米了。更加值得開心的事情是,天問一號順利完成了深空機動,換句話說就是,在天空中實現了「變道」。很多網友禁不住提出疑問: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有專家直言:還有4個月就能到達火星了。
  • 邁出關鍵一步,「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4個月後將到達火星
    當然,我們國家在這一領域也有非常大的進步。相信大家只要聽到「天問一號」就會想到火星,這是我們國家的首個探測火星的探測器。說實話,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起步並不算太早,但是,我們完全做到了後來者居上。據介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一億千米了。更加值得開心的事情是,天問一號順利完成了深空機動,換句話說就是,在天空中實現了「變道」。很多網友禁不住提出疑問: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有專家直言:還有4個月就能到達火星了。
  • 天問一號4個月後有望到達火星
    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 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據了解,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與火星交會,期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在航天專業術語中,為了減少飛行偏差,使探測器沿著正確的軌道飛行而進行的變軌控制稱為修正。
  • 「天問」升空 七個月後,火星見
    「天問一號」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北晚 新華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一步完成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通過以往對火星的探測,人們在火星上發現了存在水的證據。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條件以及火星是地球的過去還是未來?
  • 脫離地球軌道奔向火星懷抱,天問一號4個月後將與火星交會
    脫離地球軌道奔向火星懷抱,天問一號4個月後將與火星交會  「天問一號」正式離開「母親懷抱」。  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改變探測器當前軌道,使其進入一條新的軌道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機動。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起步雖晚,但起點高、跨越大,從立項伊始就瞄準當前世界先進水平確定任務目標,明確提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如果這一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
  • 意義重大!專家解讀天問一號深空機動四大看點
    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截至深空機動前,天問一號已飛行超過78天,距離地球超過2900萬公裡,目前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 脫離地球軌道奔向火星 天問一號4個月後將與火星交會
    「天問一號」正式離開「母親懷抱」。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改變探測器當前軌道,使其進入一條新的軌道而進行的軌道控制稱作機動。此次軌道機動在距離地球大約2940萬千米的深空實施。對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此次變軌意義重大。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4個月後將與火星相遇
    「天問一號」正式離開「母親懷抱」北京時間10月9日23時,在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的操作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至此,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可以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能夠與火星精確相交的飛行軌道。
  • 天問一號,火星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託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我國首次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 正式啟航 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 此次探測目的是 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 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
    圖為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現場畫面。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  本報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陳海波、通訊員楊璐從國家航天局獲悉,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約480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 航天界大事,「天問一號」今升空,意義重大
    據新華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被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往火星,執行火星科學探測任務。此次探測任務意義重大,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首批登陸火星的國家之一。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變道」
    天問一號在軌道設計中,安排了一次深空機動和四到五次軌道修正。這次深空機動相當於唯一一次「變道」,意義重大。至此,探測器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也就是說,沿著變道後的軌道飛行,天問一號就能直接抵達火星附近。據國家航天局消息,天問一號將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其間還將實施兩到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火星,中國天問來了!7個月後見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攝立項4年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7 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 7 月23日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這個動作,登陸火星的關鍵一步!
    ——把「天問一號」送到火星分幾步?10月1日「天問一號」在奔火路上利用兩個廣角鏡頭髮回自拍照「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已經在太空中飛行80天這不昨天我國這次火星探測計劃歷時十個多月其中7個月在路上」即將開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天問」一詞來自屈原楚辭中的一篇
  • 為何各國都不惜成本去火星?「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意義非凡
    「天問一號」是我國十年磨出的「一劍」!從2010年到2020年,歷經了十年的時間,我國僅通過一次發射,就可以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這三個步驟,其它的國家可是經過了幾十年,而且還是分多步才實現的成就,但我們本次僅通過一次就完成,這在人類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10月28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這兩種偏差如果日積月累起來,就會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偏離和火星交匯點,為了避免與火星「擦肩而過」,需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完成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此後還將會有1-2次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我國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長徵五號成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中首個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型號,也預示著我國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臺中央。新京報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