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火星,今年7月出發

2020-08-23 太空精釀

剛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宣了長五火箭已瞄準7月火星探測發射窗口,天問一號真·箭在弦上了!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有三大看點:

1.長五火箭再次出山,全力抓住今年7月下旬的火星探測窗口,火星探測每約26個月才有一次最佳機會。今年中、美、阿聯三家同臺競技,看誰是最靚的仔。

2.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大工程任務。三合一抵達火星後,軌道器(環繞器)攜帶二者對火星勘查,達到最佳著陸窗口後一分為二:著陸器攜帶巡視器(火星車)經歷火星著陸「死亡7分鐘」,軌道器在軌中繼信號,保持與以億千米遠來記的地球聯繫。

最終:軌道器環繞火星,「登高望遠」;著陸器極限降落,「觀天測地」;巡視器自由移動,「明察秋毫」。天問一號猶如刀尖上起舞,工程技術難度可謂是近些年人類火星探測新高。

3.中國深空探測和行星科學研究新高度。作為中國行星際空間探測系列任務「天問」的開山之作,天問一號以火星為目標,將全面驗證中國深空探測系統工程能力(重型火箭,探測器工程,深空通訊等),也將開闢行星科研新天地。軌道器攜帶7個重要儀器,巡視器攜帶6個,幫助科研工作者和大眾以「中國視角」全面了解火星。

天問一號只是開始,未來的「天問」還會延續,不僅要去,還要火星採樣返回,還要去小行星、木星,最終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別問為什麼。問就是時隔千年之後,中國航天人想用實際行動回答屈原在《天問》中發出的千年之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答案很簡單:咱們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嘛。

(圖源:航天科技集團)


相關焦點

  • 下一站,火星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同時,此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也意味著長徵五號火箭正式開始服役。為守候火箭發射,當日凌晨,南方日報記者抵達與文昌發射場一水之隔的龍樓鎮淇水灣沙灘。
  • 百度聯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推出火星知識直播「下一站,火星」
    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在2020年7至8月執行。屆時「天問一號」將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駛向宇宙,探索未知。為了讓大眾對火星探測和相關知識有更清晰的了解,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打造「下一站,火星」科普系列直播,從6月11日開始,直到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太空,每周與大家見面。網友只需打開百度App搜索「火星」,即可進入直播。
  • 科學家:人類邁向未來的下一站火星 改造火星是痴人說夢
    人類邁向未來的下一站,就是火星。在火星上幾乎不可能依賴天然的太陽光作為植物能量來源,例如一次持續全火星數月的沙塵暴可能長期阻止絕大部分太陽光直達火星表面,形成全球性的危機,火星基地的近乎密閉方式也不可能允許自然光照明甚至發展農業。因而,火星基地中農業植物的能量必須來自人造光源,光源能量可以來自火星表面太陽能光田提前存儲的太陽能,抑或是來自核電、地熱(如果還有)、化學燃料等。
  • 向著火星,出發
    「我們登上火星,是因為我們必須如此,因為進化在我們心中埋下了流浪的火種,我們在地球上99.9%的時間都是浪子,而流浪的下一站,就是火星。」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火星探測器並不是在地球和火星距離最近時出發的
    從地球到火星的霍曼轉移軌道如下圖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探測器出發時地球與火星的距離並不是最近的,地球與火星距離最近的時間是在探測器出發一段時間後。這是因為探測器在圍繞太陽做橢圓運動,火星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其實火星圍繞太陽轉動的軌道也是橢圓)。
  • 火星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下一站
    伸出手指點這裡↑☝文/一居原創圖/來源於網絡2020年的7月到8月是火星探測的最佳窗口期,如果錯過今年7-8月這次「窗口期因為火星與地球機會在同一軌道面圍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周期為1年,火星公轉周期為2年,因此地球與火星大概每兩年會相遇一次,火星探測器選擇此時發射,更加節省成本。
  • 火星為什麼是人類邁出地球的下一站?
    人類探測火星已有60年歷史,目前依然有8個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在火星工作,它們發現火星水資源可以用「豐富」(當然,相對地球是貧瘠的)一詞形容:火星全球淺層土壤普遍存在2-3%的水分,火星表面在夏季甚至出現液態滷水流動,南北兩大極冠地區蘊藏著超過地球格陵蘭島的水冰含量,火星底部可能蘊藏巨大的液態水湖。對於小規模人口而言,已經足夠。
  • 2020|下一站火星
    40萬公裡左右,地火之間的最短距離也是這個距離的140倍,採用現有的航天技術,需要半年多時間才能抵達火星軌道,而且這個最近距離需要等26個月左右才會出現,下一次出現時間為2020年7-8月。因此,才有了今天這篇「2020|下一站,火星」。人類航天,給人的印象是專業的,高不可攀的,且是國家行為,直到馬斯克的SpaceX出現,才勉強改變了這一個固有觀念。然而火星探測,仍然是道阻且長,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以實現人類成為星際物種的目標。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火探測
    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消息,近期,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按預定計劃,發射將於7月23日左右進行,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2月21日變軌進入停泊軌道,4月擇機登陸。
  • 向著火星出發
    聞鍾記郵(3599)向著火星出發走過四季,每逢晴朗的星空就會引起人們的好奇,那天空中星星點點的光,來自遙遠的星星無論有風與否,每一顆星星看上去都在眨著眼睛,只是不知道哪一顆星星上還有高級的生命存在,時空與空間擋不住人類對天空的嚮往,2003年楊利偉巡遊蒼穹,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巡天之夢,從此太空中有了中國人的身影,萬戶先生再也不會感到遺憾
  • 下一站火星:恐怖7分鐘,天問一號400000000公裡闖關之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至此開啟長達400000000公裡的旅途。第八關:巡視器出發,開機工作。由於距離過於遙遠,地球和火星雙向通訊延時將長達幾十分鐘。且火星著陸時間一般僅在7~8分鐘左右,地面工作人員不可能人工控制複雜的火星著陸過程,這一切全要靠著陸器自己完成。火星有大氣,但又特別稀薄。這成了航天人又愛又恨的因素: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氣氣動減速,使用降落傘;另一方面,必須找準進入角度,過大著陸器會過熱焚毀,過小會打水漂一樣滑入深空,根本無法著陸。
  • 下一站火星:恐怖7分鐘,天問一號400000000公裡闖關之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搭乘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至此開啟長達400000000公裡的旅途。 而火星,處於保守宜居帶內,可以允許液態水存在。太空探索路線裡,離開了地月系之後火星是首選。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宜居」,指的是生存候選星球。和房地產廣告裡的「宜居」有本質區別。
  • 《今日科學》|下一站,向火星出發(下)
    嘉賓: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侯錫雲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處在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的分界線位置2019年10月,美國「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曾存在鹽水湖。我們國家在實現了月球探測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火星。
  • 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作者:吳江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編者按: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包括中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探測器將啟程飛往火星。為什麼要去火星?火星和地球有什麼區別?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
  • 美國火星探測器出發最晚,卻要比我國的提前三個月登火,怎麼回事
    火星探索是當今世界各航天大國的熱門探索項目,今年也被認為是火星探測年,今年的7月份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窗口期,這樣的機會每兩年零4個月才會有一次,因此今年有三架火星探測器趕往火星,分別是阿聯的「希望」號,我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
  • 歐陽自遠壓軸「下一站,火星」系列直播 百度泛知識直播展現強大活力
    8月17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百度App、我們的太空共同推出的《下一站,火星》系列科普直播節目邀請到「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作為主講人,為網友講述人類探索星辰大海的歷程。至此,《下一站,火星》系列科普直播圓滿收官。
  • 我國將於7月至8月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中國探測車將首次登陸火星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包為民介紹,今年7-8月,我們將用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新一代運載火箭裡的最大個進行發射。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
  • 目標火星,出發
    撰文 | 薛離擔負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剛剛發射升空!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了解到,飛行7個月後,它將抵達火星上空並著陸,畫下首個中國的火星「足跡」。由於火星運行軌道,每隔兩年多,地球上會迎來一次最佳發射窗口,即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刻。因此,7月17日,執行此次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便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擇機發射。
  • 我國將在今年7、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自從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將進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很多網友就開始期待各種與此有關的消息。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與地球較近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根據我國的計劃將在今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