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2020-07-20 光明網

作者:吳江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

編者按:

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包括中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探測器將啟程飛往火星。

為什麼要去火星?

火星和地球有什麼區別?

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

……

從今天開始,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將聯合科學大院,推出「奔·火」專欄,帶大家解開火星之謎。

從古至今,人類始終在仰望星空,追尋無盡宇宙背後的秘密。「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這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天問》中的一句,意思是明暗不分渾沌一片,誰能探究根本原因?迷迷濛蒙這種現象,怎麼能將它認清?

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早在我國戰國時期就有了「五星」的說法,分別叫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人們還把地上的五大「元素」配上天上的五顆行星,從而產生了更加通俗的叫法,「金木水火土」。《史記·天官書》中記載道,「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其中的「螢惑」就是指火星。它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以其紅光熒熒似火而得名。又因在天上的視運動,時而由西往東,時而由東往西,很迷惑人,得名熒惑。此外,火星還被稱作罰星、執法。《廣雅·釋天》中記載道,「營惑謂之罰星,或謂之執法」。

十六世紀,歐洲迎來了科技革命和文藝復興的頂峰,丹麥天文學家谷·布拉赫(Tycho Brah),將人類肉眼觀測天體的精度提高了上百倍,達到了肉眼觀測的極限。他的學生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利用第谷多年積累的觀測數據,推算出了火星橢圓軌道,創立了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十七世紀初,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人類利用望遠鏡打開了宇宙之窗。天文學家開始利用望遠鏡觀測火星,並獲得一系列重大的發現。1659年,荷蘭天文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觀測到火星的自轉現象。1666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 測定火星的自轉周期為24小時40分。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前蘇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如是說。

隨著太空科技的進步,人類已經初步具備了走出搖籃的能力。火星探測器將人類的觀測點從地球拓展到火星,人類對於火星這位地球鄰居的特性有了更深的了解。1964年11月28日美國火星探測器水手四號(Mariner 4)發射升空,於228天後接近略過火星,首度送回22張火星近距離的地面影像。

1976年7月20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海盜一號(Viking 1)成功著陸火星,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火星上著陸並且成功向地球發回照片的火星探測器。

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海盜1號(Viking 1)火星探測器(圖片來源:NASA)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在萬眾矚目中被推出,獲名「天問」。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除了中國,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的火星探測窗口,還有美國的「毅力」號和阿聯的「希望」號計劃發射火星探測器,同場競技,精彩紛呈。

朋友們,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相關焦點

  • 向星辰大海出發!9圖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任務
    【向星辰大海出發!9圖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任務】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公布。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據了解,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今年實施。為什麼叫「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要探什麼?戳圖了解轉發期待!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 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
  • 火星探測器並不是在地球和火星距離最近時出發的
    我們經常能在關於火星探測方面的文章中看到:為什麼火星探測器要每隔26個月才會有一次發射時機?那是因為每隔26個月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在火星和地球距離最近時發射探測器可以節省燃料 ,到達火星的時間最短。
  • 向著火星出發
    聞鍾記郵(3599)向著火星出發走過四季,每逢晴朗的星空就會引起人們的好奇,那天空中星星點點的光,來自遙遠的星星無論有風與否,每一顆星星看上去都在眨著眼睛,只是不知道哪一顆星星上還有高級的生命存在,時空與空間擋不住人類對天空的嚮往,2003年楊利偉巡遊蒼穹,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巡天之夢,從此太空中有了中國人的身影,萬戶先生再也不會感到遺憾
  • 已經有六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向火星出發
    在過去的60年中,人類共進行了40多次從地球飛往火星的任務。人類發射的飛行器,有的飛掠過火星,有的繞其飛行,有的實現了著陸,還有的在火星上實現了行走。火星也是第一顆被近距離拍攝的行星。美國和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進行了火星探測的第一次嘗試,在那之後,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的很長時間裡,人們對探索火星都沒什麼興趣,現在,已經有六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更多的探測任務也在計劃之中,一個私人資助的項目正在開發太空飛行系統,以實現將人類送上火星的計劃。
  • 出發:火星!俄羅斯晶片設計失誤,中國火星探測器被送入地獄!
    向地球軌道發射衛星需要第一宇宙速度這個梗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所以各國製造的火箭,能達到這個速度那是最起碼的要求,要不然就直接墜回地球!但在2011年發生了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其實完全不會,因為我們是在地球軌道上加速飛向火星的,探測器不僅繞地球公轉,而且還在地球軌道上繞太陽公轉,因此我們可以看成是一個在地球軌道上向火星出發的探測器!
  • 向著火星,出發!(附你該知道的火星知識點)
    (原標題:向著火星,出發!火星繞太陽一圈需要687個地球日,這是火星時間的一年。
  • 天問一號,出發了!火星,明年見
    火星探測為什麼要飛7個月?這其實跟我們人類現在的航天技術,特別是我們的發動機,還有太空飛行器的設計能力相關的。理論上講,如果我們可以持續提供動力的話,探測器去火星的時間還可以縮短,但是相比於技術上的問題來說,時間是可以等待的,所以我們設計現在火星探測的軌道,通常使用的叫做霍曼轉移軌道。
  • 【國內營地】出發去火星!青海冷湖 火星登陸計劃訓練營!
    在營地期間,學生們需要接受火星登陸計劃訓練,完成真實火星任務:從人類移民火星後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定製真實的生存、探測課程,解決未來移民的實際問題。艙外衛星通訊和交通系統如何搭建等,集合生物學、編程、工程、信息通訊等多種學科的綜合型任務,並利用定製化的材料,將設計的火星基地搭建出來,最終向專業導師演示和介紹小組項目,接受導師的評審。
  • 《今日科學》|下一站,向火星出發(下)
    嘉賓: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侯錫雲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處在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的分界線位置2019年10月,美國「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曾存在鹽水湖。我們國家在實現了月球探測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火星。
  • 為什麼發往火星的太空飛行器,要在同一時間段出發?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賈瑛卓 在2020年7月,有3顆太空飛行器要從地球出發,開始它們的火星探索之旅。為什麼3顆太空飛行器都選在同一時間段發射呢?人們經常說的「發射窗口」到底是怎麼回事?
  • 向著火星,出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向著火星,出發!】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記者胡喆 周旋)
  • 火星徵程開始!向新世紀的最大戰場出發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公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這昭示著我國對於火星的航天徵途就此展開了!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2018年7月25日,法新社消息稱,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水 。2019年10月,美國「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曾存在鹽水湖 。火星還具有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
  • 出發吧,向著火星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如今終於邁出關鍵一步。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向著火星,出發
    「我們登上火星,是因為我們必須如此,因為進化在我們心中埋下了流浪的火種,我們在地球上99.9%的時間都是浪子,而流浪的下一站,就是火星。」航天專家表示,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 火星,我們來了!
    (資料圖片)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人類為什麼要向火星進軍?探索火星將會帶來怎樣的價值和意義?火星是否真的會成為地球之外的另一個人類家園?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之旅拉開了帷幕。日月安屬?
  • 「出發,去火星!」科幻世界X國星宇航火星科普沙龍即將開啟 直播地球同步線上衛星全直播
    就被排進了To Do List的前列太陽系最高的山脈與地球相近的大氣寬闊蜿蜒的河床巨大的峽谷裂縫像一股股無形的力量在牽引著我們喚醒著那些刻在我們基因裡的探索精神——我們無法不抬頭仰望星空主題沙龍給你來一場夏日的火星科普盛宴這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COO王瓏博士以及
  • 「焦點訪談」出發,去火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主任設計師劉秉說:「地球和火星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實時在變化的,在打靶的時候是打的一個移動靶,差之毫厘,謬之千裡,要求準確度非常高。在以往發射任務中直接向火箭的計算機注入一條軌道參數就可以了,現在是每天都有3條軌道,可以實現連續14天都有發射機會,這樣的話就是42條軌道。」
  • 天問一號出發火星!全球第47個火星探測器來了,一圖讀懂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顆具有大氣與氣候的類地行星,來自中國的客人——「天問一號」探測器正來看你了!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自主探測之旅開啟,「天問一號」將帶著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向深空出發,奔赴火星。這也是中國航天第369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