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60年中,人類共進行了40多次從地球飛往火星的任務。人類發射的飛行器,有的飛掠過火星,有的繞其飛行,有的實現了著陸,還有的在火星上實現了行走。火星也是第一顆被近距離拍攝的行星。

21世紀發射的火星任務非常成功,有的甚至遠遠超過預期,但是,成功是建立在早期失敗的基礎上的,之前有一半以上的火星任務失敗了,要麼沒能離開地球,要麼在接近目標時與地面失去了聯繫。美國和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進行了火星探測的第一次嘗試,在那之後,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的很長時間裡,人們對探索火星都沒什麼興趣,現在,已經有六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更多的探測任務也在計劃之中,一個私人資助的項目正在開發太空飛行系統,以實現將人類送上火星的計劃。

火星著陸點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八個探測器在火星著陸。它們著陸火星的目的第一是為了調查探測器周圍的火星環境,比如1976年抵達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以及2008年抵達的鳳凰號;第二是在火星大陸上行走,並進行調查工作。
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探測任務
美國水手系列探測器第一個成功地完成了火星任務,水手4號第一個飛掠火星並拍攝了近距離的照片。水手9號是第一個環繞火星軌道運行的探測器。第一次在火星軟著陸的是蘇聯製造的火星3號,但是未傳回任何數據。
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

近些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突飛猛進,開展探月工程的同時也在積極地籌備火星探測計劃。2016年,我國正式成立了火星探測任務的項目,火星探測任務也被命名為「天問一號」。針對火星,主要是探索火星上的活動,它過去是否存在生命,是否具備誕生生命的條件。
探索火星之路任重道遠,它關係著未來人類的生存大計,能否改造火星,讓它成為人類的第二個棲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