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護航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擊記

2020-07-24 文匯網

火熱的天氣,火熱的心情。今天12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裡,銀屏閃爍,緊張有序。

精心護航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擊記

充分準備,迎接歷史性時刻

這個牽引神舟、護送嫦娥的中國航天飛行控制「神經中樞」,將見證中國航天的又一個歷史性時刻——首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出徵太空。

「30分鐘準備!」12時11分,調度聲響起,現場科技人員對任務流程、參試系統、試驗文書進行最後檢查。通過大廳巨幅大屏的兩側顯示著發射塔架的實時畫面,我們可以看到,地面人員正在有序撤離。

此刻,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總師崔曉峰坐在指揮席,臉上看不出太多的緊張。儘管此次任務狀態新、飛控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但前期充分、全面的準備工作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在任務前的最後幾分鐘,他還笑著與身邊的同事相互加油打氣。

此前,在任務準備階段,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牽頭組織,完成了內場遙操作聯試、無線聯試、深空接口聯試和測控通信系統聯調,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和信息收發的正確性。發射前,他們集中開展了關鍵飛控過程協同演練,檢驗了系統間的接口和飛行程序的正確性,也驗證了測控團隊具備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能力。

大廳裡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所有人都專注地緊盯眼前的工作,不敢有一絲懈怠。

「1分鐘準備!」12時40分,調度口令再次想起。期待已久的時刻,已經從分鐘臨近至秒鐘。

「10、9、8、7……點火!」12時41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大屏上,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赤焰熊熊燃燒,照映著騰飛的夢想,點燃了所有人的興奮與雀躍。

精心護航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擊記

接好「第一棒」,精算入軌參數

「發現目標!」「遙測正常、跟蹤正常!」來自測控站的報告聲接連傳來,飛控大廳裡的科技人員有的緊盯電腦屏幕,有的關注大屏實時畫面,有的根據實時數據緊張測算,各個崗位各司其職,像不同的樂手在共同演奏一曲交響樂章。

在大廳的巨幅屏幕上,顯示著實時的任務數據、主要測控站點信息、實景圖像等,根據實時數據模擬的三維動畫也在不斷地動態更新,為現場決策提供參考。

「助推器分離!」

「拋整流罩!」

「火箭一二級分離!」

「器箭分離!」

按照預定時間,各項動作圓滿順利,調度口令一個個傳來,大廳裡一次又一次響起掌聲。

精心護航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目擊記

這時,領航「天問一號」的接力棒交到了北京中心手中。在飛控大廳旁的第二指揮廳裡,北京中心總師、軌道專家謝劍鋒正帶領團隊飛快地計算著探測器的入軌參數。這是接力棒的「第一棒」,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棒。探測器是否入軌成功,這一棒跑得是否順利,都取決於他們的計算結果。

大屏上的測站區域不斷閃爍,模擬三維動畫和實景相機拍攝畫面相互切換,所有科技人員都在等待軌道計算結果。

13時17分,探測器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約5分鐘後,總調度劉建剛的聲音再次傳來:「太陽帆板展開,工況正常!」大廳裡掌聲再次響起。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後,將要經歷漫長的地火轉移階段才能到達火星的引力影響球。在這一過程中,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要對探測器進行不間斷測控,牽引其按照預定軌道運行,在多個關鍵時間節點進行軌道控制,保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能夠在正確的時間順利被火星捕獲

今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此前曾有多個國家和組織宣布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截至目前僅剩美國、阿聯和我國確認繼續實施火星探測任務,再次印證了探火的複雜性和高難度。我國「天問一號」任務首次發射即要實現「繞、著、巡」,更對飛行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此做了大量充足的準備工作,有信心有決心從這一刻起,為我們的火星探測器精心護航,向「火」而行、載夢星河!

作者:李瀟帆 韋琳可宋星光 鄭蔚

攝影:王永亮

編輯:趙徵南

相關焦點

  • 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探火目擊記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郭文彬 攝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郭文彬 攝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題: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探火目擊記作者 韋琳可7月23日12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裡,銀屏閃爍,緊張有序。
  •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團隊副總師趙煥洲 七個多月守護天問 向「火」而行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全力牽引「天問」奔火之路不迷航
    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作者:李瀟帆 宋星光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順利升空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接過接力棒,將在接下來的數月內全力護送「天問」抵達火星。  據介紹,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後,將要經歷漫長的地火轉移階段才能到達火星的引力影響球。
  • 28歲姑娘成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北京總調度
    央視軍事微信公號9月22日消息,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誰在地面遙控它?誰又在為它保駕護航?一起走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認識與「天問一號」「伴飛」的中國航天人。
  • 守護「天問」向「火」而行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據介紹,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 從地球到火星要多久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任務各系統今天(7月20日)進行了聯調聯試。  從地球到火星要飛行6個半月,針對遠距離測控和長延時等特點,北京中心將全面採用新一代飛控軟硬體系統,目前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踏上了「探火」徵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首次火星探測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繞、落、巡」三大探測任務,這是世界航天史上從未有過的。據了解,美國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也僅僅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了環繞、著陸兩種探測目標。為此,天問一號集成了一個「三套餐」組合。包括火星軌道環繞器、著陸器、巡視器(火星車),將分別實現「火星環繞」、「火星表面降落」、「巡視探測」三項探測任務。
  • 科技Top資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
    【航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飛控任務準備就緒國家航天局近日宣布,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將擇機發射升空,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中心各項飛控任務準備進展順利。在北京航天飛控大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正在與任務各系統進行聯調聯試,為即將到來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周密準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副總師張宇表示:「近期我們與發射場系統、火箭系統和探測器系統一起,進行了多次飛控協同演練,通過這幾次的飛控協同演練,檢驗了我們系統間的接口和飛行程序的正確性,也驗證了我們具備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能力。」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天問一號著陸火星至少還需再闖三關
    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專訪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北京時間10月28日22時,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這份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
    這份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觀賞指南」請收好新華社記者胡喆、張建松、周旋世界首次一步實現火星探測「繞、著、巡」,最遠距離達4億公裡如何實現超遠距離深空通信?火星探測器發射後將經歷怎樣的歷程到達火星?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記者為您梳理了一份此次火星探測的「觀賞指南」。
  • 走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背後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新華社記者才揚攝【一線講述】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成績背後,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執著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團隊並肩攜手的頑強奮戰。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青年人是重要參與者。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當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這次逐夢,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決心。歷史上,人類總計開展過40餘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24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環繞、飛越探測居多。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15秒,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實施發射,在飛行2177秒後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正常,探測器太陽翼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 為何偏偏選中它?
    天問一號探測器要想衝出地球抵達火星,絕不是簡單地從「三環」跨越到「四環」,而是長途跋涉幾個月,直線距離突破4億公裡的旅程。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型號總師崔曉峰告訴記者,天問一號要經歷發射入軌段、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火星停泊段以及離軌著陸段。 這其中,地火轉移段指的是從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到進入火星引力影響球的飛行階段。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動 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行星探測新篇章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 張高翔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開啟問天之旅。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宣布,「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飛行正常,火星探測器已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現在,我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地球最為相近,擁有高山、平原和峽谷等多種地形,火星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
  •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天問奔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見圖,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有兩部分,第一,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第二,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
    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發布的消息,截至9月11日上午9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1.37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530萬千米。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相關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那麼進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