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2020-07-24 帶你看雲南


今天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探測器

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據悉,此次探測目的是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成功著陸火星,以及火星車進行巡視勘測。


這樣高起點、高難度的挑戰

離不開中國航天人的努力


而其中

有著雲南籍航天人的身影

他們承擔了什麼樣的任務?

對此次任務又有哪些看法?


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


張樹磊,來自雲南澄江,投身航天23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91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負責中心系統工程師團隊任務工作組織計劃的抓總統籌。


他的心裡話——


一回首,我已經到基地20多年了,在這20年裡,我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進步與騰飛。西昌發射場從剛來時一年打兩三發任務,發展到現在,一年可以打將近20發任務,我們的發射周期也從以前的一發任務將近60天,縮短到現在兩發任務發射間隔只需要15天左右,發射效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我們所能發射的火箭也從以前的一兩種型號發展到我國現役所有火箭型號;我們還創造了連續86次航天發射成功的世界紀錄,在我們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的努力下,中國航天從西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第一次成功地在月球背面實現了軟著陸和「月兔」號巡視器自主巡視。西昌成為了中國航天的聖地、高地和福地。


從西昌走向文昌,我們的視野更寬了,射向更廣了,射程更遠了,載荷更重了。在這裡,我們實現了「胖五」首飛,實現了「天舟」升天。當前,「天問一號」發射任務將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我相信我們火星探測一定會成功,並圓滿實現工程目標。因為我們有西昌航天精神,海島創業精神的支撐;因為我們有嚴慎細實、精益求精的好作風;因為我們有國際領先、運行高效的管理體系;還因為我們有一支敢打硬仗、善打勝仗的好隊伍。


胡嘉,來自雲南昆明,投身航天15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69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測發地面系統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負責測發地面系統工程師團隊工作的技術牽頭和行政管理工作。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他的心裡話——


我是一名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了15年的雲南人,一直和發射場地面設備打交道。火箭一飛沖天的畫面總是讓人無比激動,但在此之前的複雜而周密的地面準備工作,才是火箭順利起飛、衛星探測器飛船成功入軌的重要保障。如果說火箭的飛行是以秒、分鐘為單位來計數的,那麼地面準備工作就是以周、月為單位來進行。從火箭的運輸、測試到燃料加注,每一項工作都與地面設備密切相關。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這15年來,我親眼見證了發射場地面設備從現場手動控制到遠程操控、從國外設備唱主角到國產自主可控設備全面運用、從依賴人工到自動化智能化的轉變。同時,由於地面設備的原理相同,我也親身參與了文昌發射場的部分建設工作,看見了一座現代化的發射場在椰樹林中拔地而起。


現在,文昌發射場作為中國最新、最先進的發射場,成為了我國火星探測的母港。地面設備永遠不能上天,我們這群「地勤人」也不會有航天員那麼偉大,但我們的心一樣嚮往深空,嚮往無垠的宇宙,嚮往著中國航天問鼎天下的那天。


樊晶,來自雲南宣威,投身航天10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50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擔任氣象預報員。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他的心裡話——


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我擔任氣象預報主班,負責任務各個關鍵節點以及加注發射階段所需氣象預報預警產品的製作及發布,為「天問」問天尋找最佳飛天窗口。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非常有幸能參與這次裡程碑意義的航天發射任務,能在發射現場見證了中華民族向太空進軍的號角。「天問一號」來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從屈原向天叩問宇宙起源,到今日中國航天人探索火星,不僅僅是航天科技和深空探測水平方面的巨大提升,更對人類文明進程及探索宇宙與生命的意義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


志高霄漢近,夢廣天地小。面向星辰大海,我們航天人懷揣航天夢、強國夢,保持探索太空、遨遊太空的無限渴望,凝神聚力、勇攀科技高峰,實幹擔當、定能攻克一切艱難險阻,飛抵夢想的時空!


此次探測火星難點在哪裡?

為什麼選擇文昌發射中心?

與以往相比此次發射任務有何不同?

......


想更多地了解這場「英雄之旅」

來看看工程師們的「官方解答」


7月17日,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為何這一次選擇的是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 測控系統工程師 盛午剛:

火星探測器質量重達5噸,而且需要達到宇宙速度才能脫離地球重力束縛前往火星,因此需要起飛推力大、運載能力強的運載火箭,目前我國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現役火箭正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而且只有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能夠滿足本次火星探測器運載需求。


2


Q


此次任務為什麼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相比其他發射中心有怎樣的優勢?


A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 測控系統工程師 李禮航:

本次火星探測任務只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才能滿足探測器發射需求,而海南發射場是目前唯一能發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發射場;海南發射場緯度低,地球自轉切向運動速度大,能夠為火箭提供較大的初始運動速度,有利於節省火箭燃料、提高火箭運載能力。


與以往相比,執行「天問一號」發射任務有哪些難度?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 測控系統工程師 李禮航:

火星探測發射窗口兩年一遇,世界航天強國紛紛亮出壓箱底的技術同臺競技,「天問一號」是我國火星探測首役之戰,也是我們探索浩瀚太空、建設航天強國的關鍵一戰,勝戰壓力大;火星探測需要將探測器準確送入地球向火星的轉移軌道,軌道設計難度大、測量控制精度要求高。


在測控方面,我們測控系統團隊做好了哪些準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 測控系統工程師 盛午剛:

在火箭測控系統方面,我們已經完成了包括光學、雷達、遙測、遙控等多手段,陸基、海上和天基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測控系統布局,並嚴密檢驗了測控系統與火箭測控合作目標接口的匹配性、反覆驗證了測控系統工作的協調性和可靠性,能夠全方位檢測火箭整個飛行過程中的工作狀態和飛行姿態,確保火箭安全飛行。此外,我們也已經做好了與深空測控系統的對接工作,確保火箭和探測器分離後深空測控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鋪獲探測器,順利完成後續的測控工作,全程為探測器的火星之旅保駕護航。


與以往相比,執行「天問一號」任務有哪些創新點?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數據處理系統高級工程師 劉濤:

地球—火星轉移軌道並不是傳統的地球衛星軌道,這對火箭飛行彈道的判斷和外推有新的特殊要求。以往任務中太空飛行器的軌道是橢圓軌道,本次任務中是雙曲線軌道。數據處理系統雙曲線軌道計算是我們首次面臨的課題,算法需要重新研究,軟體也需要進行適應性修改。此外,本次任務還需要計算太空飛行器的逃逸能量。逃逸能量是衡量太空飛行器是否能擺脫地球引力的控制、前往火星的最直觀的信息。本次任務對太空飛行器初始軌道的精度要求很高,對於火箭系統、測控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發射任務之前,我們一般會做哪些準備工作?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 測控系統工程師 盛午剛:

規劃設計測控系統布局;檢驗測控系統與測控合作目標的接口匹配;驗證各個系統工作的協調性和可靠性;氣象會商;射前功能檢查和推進劑加注。


火箭發射需要氣象窗口,此次發射任務的氣象窗口情況如何?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高級工程師 黨建濤:

沒有雨,不打雷,也沒有颱風,高空風和地面風都不大,所有氣象條件都滿足。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此次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

邁出的第一步


火星,我們來啦!


相關焦點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航天六院3000N主發動機深空機動點火 助推天問一號精準奔向火星
    3000N主發動機,在距離地球2940萬公裡的浩渺太空,圓滿完成480秒點火工作,順利實現天問一號探測器深空機動,助推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更加精準地奔向火星。此次3000N發動機通過480秒點火工作,既改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當前軌道,使其進入到一條新的軌道,這一軌道,是一條能夠準確地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準相交的軌道;同時,也驗證了3000N的深空在軌性能。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 鹹陽這家企業功不可沒!
    7月27日,「天問一號」成功獲取了地月合影,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實現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目標!此次「天問一號」任務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工作90多天,並將億萬公裡外的見聞傳回地球,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那麼「天問一號」環遊太空跟鹹陽高新區有什麼關係呢?
  • 走,一起去火星!「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厲害了我的國
    就在今天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想和你一起奔向火星」「飛吧,胖五!將來一起漫步太空!」「和胖五一起,向星辰大海出發!」科技君突然有了一種既視感:中國人:胖五要奔向火星了!火星人:胖五要送貨上門了!莫名喜感有木有?
  • 奔向火星關鍵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奔向火星關鍵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新華網10月9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航天科技人員在現場工作。2020年10月9日23時,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 走進航天新時代,與「天問一號」一起去火星
    目標火星!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們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14億國人航天夢的新一步!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與60位獲邀嘉賓在海南文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不僅如此,這次火星著陸點命名,由心懷夢想的你來決定!
  • 奔向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多遠?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天問一號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 計劃今年進入環火軌道並著陸火星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今天(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
  • 陝西力量助推天問一號精準奔向火星
    2020年10月9日23時,由位於陝西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3000N主發動機,在距離地球2940萬公裡的浩渺太空,圓滿完成480秒點火工作,順利實現天問一號探測器深空機動,助推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更加精準地奔向火星。
  • 飛向火星,中國航天人與「天問」還要面對好幾道坎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目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被送入預定軌道。如果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腳步要走的更遠,火星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此外,在科學界一直在討論火星為什麼處於宜居帶卻與地球在環境方面有著巨大差別,火星的今天會不會成為地球的明天。正是有著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人類,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包括美蘇在內的航天大國均已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印度也於2013年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
  • 12時41分「天問一號」奔向火星
    這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奔火之路正式開啟,北京中心將接過接力棒,全力以赴護送「天問一號」抵達火星。據悉,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馮秋瑜 通訊員宋星光、韋琳可、姜哲現場激動人心的2167秒見證「天問一號」奔向火星昨天12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裡,這個牽引神舟、護送嫦娥的中國航天飛行控制「神經中樞」,見證中國航天的又一個偉大時刻——首次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出徵太空。這一次,中國航天的目標是火星。
  • 今日航天快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探親火星今天滿月
    今日航天快訊★今天是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奔火滿月之日。截至23日12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裡程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目前探測器飛行正常。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之路怎麼走?中間還得闖幾關?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探測研究火星對於認識人類的家園地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縱觀來看,人類對於這個陌生「鄰居」火星的思考從未停止,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稱在火星上發現了人為開掘的「運河」,而後被證實為「視錯覺」,然而卻激起了人類對火星的好奇。
  • 你好,天問一號!|東方紅一號衛星|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東方紅|火星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
  • 300萬公裡太空傳來喜訊,天問一號發動機點火,奔向火星無人能擋
    圖為天問一號探測器此前,中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該探測器已經飛行了一段時間,離地球已經有300萬公裡遠,而在近日,300萬公裡外的太空傳來喜訊,在進入軌道後,天問一號發動機又點火,完成軌道修正,繼續飛向火星,這次再點火,讓天問一號再次亮出了實力,因為天問一號可以從300萬公裡外發回信號,其發動機還能自主點火,體現了中國先進的航天技術,看來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已經無人能擋了。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等你抵達!成功十年磨一劍 起步雖晚起點高本報訊(記者 雷嘉)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我們在火星等著你!」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奔向火星!此時此刻,火星上有哪些小夥伴在等著「天問一號」呢?大名鼎鼎的「好奇號」也曾在火星上度過一段孤獨的時光呢……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科學國家隊功不可沒
    中科院供圖7月23日12時41分,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探測器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將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始為期近7個月的奔火之旅。在「天問一號」任務中,中國科學院繼續牽頭論證提出了任務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方案,繼續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和多項工程關鍵重要產品的研製任務,後續還將與國家航天局聯合組織開展科學數據應用研究。
  • 焦點訪談:「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