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昌航天的「高光時刻」

2021-01-13 讀創

2020年已步入尾聲,回顧一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文昌兩場一心、齊頭並進,多次創造中國奇蹟,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超級2020」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畫上一個圓滿句號。

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集錦。郭文彬 攝

西昌航天「向疫戰、向天行」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雙重考驗,全體科技工作人員「向疫戰、向天行」,決心用任務成功報效祖國,用任務成功為祖國加油。

疫情必須防控,任務不能暫停,決不能讓疫情影響國家重大發射任務!2月20日5時7分,伴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中心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衛星C星、D星、E星、F星,中國航天迎來疫情發生以來的首戰告捷,用任務圓滿成功為全國戰「疫」加油鼓勁。

「你向疫戰、我向天行」的白春波、朱君芳夫婦。郭文彬 攝

這期間,中心黨委充分認清關鍵任務在中心、巨大責任在中心、重大風險在中心,科學處理一個黨委、一個機關與兩個發射場、兩套人馬的關係,持續強化雙指揮長制和各級組織機構作用發揮,在兩個發射場區指揮部下分別成立疫情防控組,科學統籌疫情防控下的人員定崗、廠房分配、射後恢復等各項工作,為保證按時發射、安全發射、成功發射提供了有力支撐,實現了航天重大工程捷報頻傳,極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

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

質量是航天事業的生命和永恆主題。面對今年2次任務失利,中心科技工作者以「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決心意志,扭轉了被動局面,並連續取得了西昌、文昌兩場航天發射的16戰16捷,奇蹟西昌、奇蹟文昌在這裡交相輝映,為中國奇蹟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任務愈險,鬥志愈強,信念愈堅。今年來,面對嚴峻質量形勢,西昌航天人始終牢記「兩個務必」、一切「從零開始」,持續加強一體化管理體系運行,嚴格落實「雙想」複查、「雙崗四檢查」「五按」「五不操作」等法規制度和「雙向質量交底」「嚴把三關」「防三躁」「防三誤」等管控措施,探索建立駐廠質量監督代表制度,紮實做好質量整頓和作風教育,廣泛開展「學、議、講、查、評」群眾性質量活動,推動建立常態化質量建設「四項機制」,進一步提高了抓質量保成功的核心能力。

提前半年實現北鬥全球組網,44次發射百分之百成功

天闊參橫移北鬥,天河漫漫北鬥璨。

6月23日9時43分,在經歷中國航天史上最大規模推進劑洩出再加注後,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在中心西昌發射場順利升空,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部署。

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在中心西昌發射場順利升空。郭文彬 攝

同心追夢北鬥,奮鬥創造奇蹟。作為北鬥唯一母港,中心幾代科技工作者接續奮鬥、聚力託舉,20年來以44次發射百分之百圓滿成功向祖國和人民交上優異答卷。

北鬥發射史,也是中心成長史。特別是在近兩年的時間內,他們連續成功實施20次北鬥衛星發射任務,將30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鬥二號備份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創造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速度新紀錄,在世界航天發展史上再次創造了「中國速度」。

探索浩瀚宇宙,「天問」「嫦娥」遠徵深空步履鏗鏘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

11月24日,長徵五號搭載嫦娥五號在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天問一號從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踏上徵途。郭文彬 攝

據悉,中國探月計劃的起點,正是始於素有「嫦娥」母港之稱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的首顆衛星——嫦娥一號啟程奔向38萬公裡外的月球。從此,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陸續從中心西昌、文昌發射場啟程,將望月千年的中華民族與月亮的距離越拉越近。

而早在嫦娥五號奔月之前,這裡還獲得了一個耀眼的稱號——中國行星探測母港。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探測器從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出徵,奔向火星,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截至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預計將於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5月中旬著陸火星進行巡視探測。中國有望通過一次任務完成「繞、著、巡」三項目標,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首發!首飛!我國新型運載火箭從這裡密集騰飛

5月5日,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標誌著我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

同時,這也是中國乃至亞洲火箭首次發射超過「兩萬公斤」的太空飛行器,進一步奠定了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運載能力在世界現役火箭第一梯隊中的地位。

11天後,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首次從西昌發射場一飛沖天,極大提升了中心衛星發射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力,為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發射需求奠定基礎。

而在剛過去不久的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同樣在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完美「首秀」,將我國運載火箭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有效填補了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能力空白。

至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具備了10多種構型火箭發射能力,實現了從幾年執行1、2次發射任務到1年執行近20次任務的能力躍升。今年,中心以18發的高密度發射次數,繼2018年、2019年之後,連續第3年位列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榜首。

「天問」「嫦五」出徵,「北鬥」「高分」收官,「長五B」「長八」首飛……「超級2020」,西昌航天見證著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也見證著中國航天的跨越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審讀:譚錄崗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航空航天的重大高光時刻
    2020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裡,從北鬥衛星系統的全球組網到嫦娥五號探月取土成功返回,中國航天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不斷地突破進取,在航天航空事業上不斷書寫神奇。在連續兩年摘得全球航天發射榜冠軍頭銜之後,今年中國航天又繼續開啟超級模式。下面我們就來回顧2020年航天的重大高光時刻。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昨天(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2020"宇宙網紅"川普的高光時刻
    2020"宇宙網紅"川普的高光時刻 2020-12-30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但對於經歷了「超級發射」模式的中國航天而言,這只是累累碩果的其中之一。2020年即將結束,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的瞬間吧。  年度發射次數屈居全球亞軍  按計劃,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將於當地時間12月29日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升空,將一顆法國軍用衛星送入軌道。這次發射同時也標誌著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活動的全部結束。
  • 盤點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環球時報記者 任重 晨陽 馬俊 劉揚】「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從月球取回1731克月壤樣品」成為2020年年底刷屏的爆款新聞。但對於經歷了「超級發射」模式的中國航天而言,這只是累累碩果的其中之一。2020年即將結束,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的瞬間吧。
  • 細數西昌航天逐夢蒼穹的「北鬥」記憶
    首戰告捷:2000年10月31日00:02:00,西昌發射場使用長徵三號甲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一號01衛星。這是一次具有標誌性歷史意義的勝利,象徵著中國航天成功突破美歐封鎖,邁出了獨立自主研發衛星導航系統的第一步,自此中國航天邁入自主、獨立、高速發展的春天,西昌航天迎來了首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0年全景掃描
    新華社西昌12月23日電隨著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圓滿收官。至此,這個中心組建50年來,先後使用10多型火箭實施160多次航天發射,成功將200多個各類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時間迴轉至1970年冬,一支隊伍從茫茫戈壁出發,穿河西走廊、越秦嶺、跨大渡河,來到四川大涼山深處。
  • 致敬2020,你Pick哪個高光時刻?
    公司多次亮相國家級媒體今天,我們精選了24條媒體報導共同回顧2020年的高光時刻奔跑迎新年 載譽出發1.來源:光明日報5月27日,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受邀參加由光明日報社主辦的「2020企業校招光明大直播」湖北專場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
  • 讓祖國見證幸福 西昌等七地航天人同步舉行集體婚禮
    國慶佳節,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七地同步聯動其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會場為37對航天新人舉辦「讓祖國見證幸福」集體婚禮。舞臺上,由新郎榮崢傑、新娘趙怡涵帶來的歌曲《有點甜》引得臺下掌聲陣陣。原來,夫妻二人都是中心的航天工作者,但一個在溝裡,一個在市區,平日聚少離多。多才多藝的他們,相識在一次文藝創演的舞臺上。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新華社西昌10月15日電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王玉磊、黃國暢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    任務推遲5天後,西昌航天人艱難地創造了低溫燃料二次加注並發射成功的世界航天史新紀錄。同時,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及地區。    21年後,中心執行風雲二號系列收官星H星發射任務時,中心氣象系統不僅接受的氣象信息增加了上百倍,還將數據處理時間縮短了30%,大大提高了對暴雨範圍、強度等的預報精度。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註定不平凡的2020,「一碗麵」的高光時刻
    挑戰與機遇並存的2020年,中國經濟能從衰退走出了一個V字反轉,背後少不了中國尖端科技的爆發式推動力,航天科技即是代表之一。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實驗任務圓滿成功,為星際旅行打造了一輛「太空巴士」;北鬥全球定位系統組網成功,一舉超越美國GPS;嫦娥五號進入緊鑼密鼓的最後階段……  重大發射任務、密集發射次數,逐漸清晰的多層次太空戰略,中國航天迎來了一個超級2020。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於2020年7月下旬實施的中國火星探測任務舉世關注,不過,「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的亮點遠不僅如此。從2016年至2020年9月27日,我國共實施140次宇航發射任務,2018年和2019年航天發射次數連續居於世界首位。
  • 「2021首飛」西昌航天基地內觀禮長徵三號送「天繪」上崗
    長徵中國自研航天運載火箭天繪中國自研立體測繪衛星翻過2020,迎來2021,「長徵三號」將帶上「天繪」衛星邁出2021年「長徵」的第一步此前,我們曾數次帶領孩子們前往海南文昌發射基地觀禮,震撼的現場感和國家科技的振興,讓大家久久難忘,興奮不已!你是否想過要親眼目睹這震撼的場面?
  • 涼山下雪了,西昌航天人投身「高密度」的心卻很熱
    西昌發射場更是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降雪。但是西昌航天人投身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心卻很熱。繼10月12日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以來,全體科技工作者積極備戰後續發射任務。他們承壓作戰、連續作戰、堅守作戰,不畏寒冷天氣,決心用任務成功報效祖國。在這個銀裝素裹的雪天,讓我們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看看奮戰一線的航天人怎麼說。
  • 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風雨兼程的半個世紀裡,西昌發射場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在走向高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的徵程上,創造了中國航天史多個「第一」,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天新高度。   西昌發射場組建於1970年12月,經過50年不懈奮鬥,這裡已成為我國發射次數最多、對外開放最早、發射軌道最高的航天發射場,躋身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場行列。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黃國暢 王玉磊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航天兒女多奇志,漫步環宇問蒼穹。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
  •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據悉,此次長徵十一號發射是該中心第二次執行固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年度高密度發射任務的收官之戰,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之一
    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至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航天發射場,成為中國航天對外開放的標誌「窗口」。30年前首次執行對外商業發射任務以來,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用智慧、鮮血和生命鑄就輝煌,探索形成商業發射、搭載服務、整星出口、「天地一體化」等多種國際航天商業服務模式。
  • 西昌航天「通信人」用身軀搭建通信橋梁 用生命守護星間鏈路
    半個世紀的非凡歷程裡,一代代西昌航天人接續拼搏,追夢西昌、奮鬥西昌、奇蹟西昌,把自己的青春年華融進祖國的星座,將中國航天的「長徵」延伸至深邃無垠的太空。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03年,北鬥一號系統建成;2012年12月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北鬥的建成,舉全國之力;北鬥的應用,惠民生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