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下雪了,西昌航天人投身「高密度」的心卻很熱

2020-10-24 我們的太空

2020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連日來,四川涼山出現持續降溫天氣,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更是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降雪。巍峨綿延的雪山與高大的乳白色火箭,鮮紅的質量標語和深藍的工作服,在川西高原的這片航天熱土,共同勾勒出一幅壯美的騰飛畫卷。

涼山下雪了,冷不冷?當然冷!但是西昌航天人投身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心卻很熱。繼10月12日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以來,全體科技工作者積極備戰後續發射任務。他們承壓作戰、連續作戰、堅守作戰,不畏寒冷天氣,決心用任務成功報效祖國。在這個銀裝素裹的雪天,讓我們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看看奮戰一線的航天人怎麼說。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01指揮員白春波

「天氣再冷,也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2020年是中心航天事業的奮鬥之年,從長五B首飛到北鬥全球組網收官之戰再到『天問一號』逐夢火星,每一次大國重器呼嘯九天的光彩奪目,無不記錄著我們的鏗鏘步伐。能夠有幸參與到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徵程中,我感到非常幸運、非常自豪!」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低溫加注系統指揮員王甲

「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迎戰高密度任務時間緊急,留給我們的時間很短,雖然天氣寒冷,但是為了保證火箭順利起飛,我們必須『五加二』『白加黑』,擼起袖子加油幹,把手頭的工作做到極致,也是人生中的一種波瀾壯闊。」

西昌觀測站工程師劉楚斌(中)業餘時間打籃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觀測站工程師劉楚斌

「我所從事的偉大航天事業,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我為是其中的一份子而自豪。攀登科技的高峰需要勇氣,需要實幹精神、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今年以來,我們的科技工作者24小時輪班值守,共計完成衛星長期管理值班任務1396.4小時。氣溫雖低,但我們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幹勁。我要更好發揮自己這顆『螺絲釘』的作用,在航天強國的徵程中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技術部測發室副主任胡嘉(左一)現場檢查設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測發室副主任胡嘉

「雖然天氣寒冷、格外忙碌,但有幸參與到高密度任務中,我感到非常自豪!每一次任務的成功,都是對我們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激勵著我們再接再厲,再奪全勝!我一定在工作中爭當先鋒,繼續保持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為航天事業貢獻更多力量,為建設航天強國不懈奮鬥。」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指控站雷達技師劉朝震

「山頭自有雄魂焰,誓託神星凌九天。因為我深愛的事業在這裡,這也讓我堅定了要繼續做一個守望火箭、衛星的牧星人。牛頭山精神是堅守、奉獻、實幹,我們這個團體有技術能力,再加上這股不服輸的拼勁,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阻礙,在新的高密度任務徵途上再立新功。」(文/圖 黃國暢 王玉磊 記者 楊曉虹)

相關焦點

  • 讓祖國見證幸福 西昌等七地航天人同步舉行集體婚禮
    國慶佳節,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七地同步聯動其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會場為37對航天新人舉辦「讓祖國見證幸福」集體婚禮。舞臺上,由新郎榮崢傑、新娘趙怡涵帶來的歌曲《有點甜》引得臺下掌聲陣陣。原來,夫妻二人都是中心的航天工作者,但一個在溝裡,一個在市區,平日聚少離多。多才多藝的他們,相識在一次文藝創演的舞臺上。
  • 細數西昌航天逐夢蒼穹的「北鬥」記憶
    首戰告捷:2000年10月31日00:02:00,西昌發射場使用長徵三號甲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一號01衛星。這是一次具有標誌性歷史意義的勝利,象徵著中國航天成功突破美歐封鎖,邁出了獨立自主研發衛星導航系統的第一步,自此中國航天邁入自主、獨立、高速發展的春天,西昌航天迎來了首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
  •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
    昨晚西昌又發射衛星了 一箭雙星!西昌發射場2020年發射任務收官!據悉,此次長徵十一號發射是該中心第二次執行固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年度高密度發射任務的收官之戰,責任重大、意義重大。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第十二屆集體婚禮浪漫舉行
    他們中有的因投身抗疫、高密度任務而推遲婚禮,有的專門選擇最具紀念意義的集體婚禮……從相愛到相守,他們的愛情,不僅見證了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也見證了黨委政府和各行各業對航天事業的大力支持。他說,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不斷推動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為西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熱切地希望新人們在今後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敬互愛,保持真情常在,共同擔負起家庭責任。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啟新一輪高密度任務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西昌10月12日電(王玉磊、黃國暢)我國12日凌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這是西昌發射場地面系統設備設施集中升級改造後的首次發射,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今年新一輪高密度任務的首戰。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新一輪高密度任務首戰告捷
    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新一輪高密度任務的首戰,也是西昌發射場地面系統設備設施集中升級改造後的首次發射。「高空作業最危險、管理維護設備最雜、涉及接口最多、射後恢復工作最重、高密度任務轉換最急。」塔勤分隊平臺操作手尚猛介紹說,以前這樣的大項轉換至少需要半個月,現在發射密度高,一周內就要完成。周期壓縮的背後,是大家假期無休、日夜加班拼出來的。同時,在熱火朝天的發射場,航天工作者們廣泛開展群眾性質量改造活動。
  • 青春相約·情定航天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起「雲鵲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中國探月的「母港」,先後成功發射了「嫦娥」「鵲橋」等系列衛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奔月的夢想。在山溝裡常年執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中,中心廣大科技人員工作連軸轉,加班加點成為常態,很多人主動放棄休假,部分適齡青年的婚戀問題也逐漸成為個人的難事、家裡的急事、領導的心事。
  • 2020,西昌航天的「高光時刻」
    2020年已步入尾聲,回顧一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文昌兩場一心、齊頭並進,多次創造中國奇蹟,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超級2020」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畫上一個圓滿句號。2020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集錦。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旗飄揚 下半年高密度發射任務拉開戰幕
    初秋時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展下半年高密度任務決戰誓師大會,各參試單位慷慨激昂、意志堅定,堅決表示全力以赴投入後續高密度任務,凝聚起了牢記囑託、接續奮鬥、再創奇蹟的磅礴力量。時光回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雙重考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以航天發射任務為中心的各項工作,全體科技人員「向疫戰、向天行」的使命擔當,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航天發射「兩個萬無一失」「兩個全面勝利」。
  • 涼山冬陽
    到西昌下站,已黃昏,當停車邛海邊時,天黑了下來,氣溫突下0℃,趕緊進房,欲用熱水衝一下凍體,偏偏水溫不高,被子不厚,全憑所帶衣物多,才勉強渡過了涼山第一夜。想到堯富所言「西昌氣候好」,不過是一句應景的話罷了。邛海古稱邛池,《後漢書·西南夷列傳》言:「地陷為淤澤,因名邛池」。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點擊「涼山日報」關注我哦2020年10月26日23時19分,伴隨著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14天再次圓滿完成新的發射任務,實現了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兩戰兩捷
  • 海南日報數字報-西昌有山文昌靠海攜手共念「山海經」
    「嫦娥五號將於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3月1日,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三號總指揮顧問、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在京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這兩條消息,令海南人歡欣鼓舞、滿心期待,而對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州長羅涼清———一個看似和海南少有關聯的領導幹部來說,他也百感交集。
  • 四川西昌、攀枝花主城區都下了「頭皮雪」 氣溫陡降10多度
    「昨天還是豔陽高照,一夜氣溫陡降10多度,今天早上城區就下雪了。」1月11日,地處四川南端的西昌、攀枝花氣溫陡降,主城區飄起了雪花。據悉,西昌、攀枝花的冬季暖和,城區下雪較為罕見。
  • 助力涼山經濟發展 川航12月新開3條西昌航線
    ,標誌著川航成都=西昌=珠海新開航線順利首航。去程航班號為3U8721,09:00從成都起飛,10:20到達西昌;11:05從西昌出發,13:55到達珠海。回程航班號為3U8722,15:00從珠海起飛,18:00到達西昌;19:00從西昌出發,20:15到達成都(具體以川航官方渠道查詢為準)。  在此兩天前,川航已經順利首航西昌=鄭州新開航線。該航線由空客A320執飛,每周二、四、六各1班。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航天名城-西昌,會發生電腦系統被輕易攻破這種小兒科的事件嗎?
    這讓我無論如何也無法將西昌、航天、教育、保密幾個詞放在一起來思考。西昌市,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2017年年末常住總人口為77.72萬人,城鎮化率為58.92%(達到國家平均水平)。西昌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的排名情況為:2017年70多、2018年80多,2019年90多。 西昌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旅遊資源豐富,鐵路公路機場等設施完善發達。
  • 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風雨兼程的半個世紀裡,西昌發射場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在走向高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的徵程上,創造了中國航天史多個「第一」,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天新高度。   西昌發射場組建於1970年12月,經過50年不懈奮鬥,這裡已成為我國發射次數最多、對外開放最早、發射軌道最高的航天發射場,躋身世界十大航天發射場行列。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火箭殘骸精準定位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
    日前,記者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獲悉,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後,藉助新研發的火箭殘骸信息處理與發布系統,落區工作人員僅用25分鐘就找到了發射火箭助推器殘骸,而此前完成這項工作短則幾小時,長則大半個月。這一系統的研發團隊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姚勝生介紹,系統順利通過任務檢驗,標誌著我國火箭殘骸精準定位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 精心組織一心向「上」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的收官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張學宇:今天凌晨我們用長徵十一固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兩顆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探測器(衛星),這是中科院科技先導二期工程的首發,也是西昌航天發射場的收官。今年以來,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兩場高密度任務的持續雙重挑戰,連續奪取了長徵5B首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收官等國字號重大任務的圓滿成功。
  •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中國離月亮最近的度假天堂西昌再次引起海內外的關注。自1984年執行首次發射任務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先後將58顆國內外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首次發射試驗通信衛星、首次發射實用通信衛星、首次發射國際商業衛星、首次發射大推力捆綁式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等多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