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摘要】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新華社海南文昌6月25日電(記者王婷、梅常偉、王玉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易自謙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前夕表示,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選址海南文昌具有三大優勢。緯度低,發射效費比高,提升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科學研究表明,距赤道越近、緯度越低,地球自轉速度越大,利用慣性離心力,在燃料不變的情況下,火箭可以節省推力攜帶更大的載荷。同時,在低緯度發射場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時,由於夾角偏小,衛星機動到地球同步軌道所需燃料減少,也可延長衛星壽命。海南省是我國緯度最低,距赤道最近的省份,緯度為19度。西昌、太原、酒泉3個衛星發射中心的緯度分別為28度、38度、41度。世界上最著名的低緯度發射場是位於南美洲北部法屬蓋亞那的法國庫魯發射場,北緯5度,是目前法國唯一的發射場,也是歐空局主要的航天活動中心。最靠近赤道的發射場則是義大利聖馬科航天發射場,位於南緯2.9度。海運便捷、可行性強,解決大推力火箭運載難題其次,靠海的發射場解決了火箭運輸的問題。通過大推力火箭運載空間站是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關鍵一步,大推力火箭直徑都很大。此前,由於受鐵軌寬度影響,火箭最大組件的最大直徑不能超過3.5米。如今,火箭從水路運輸,不再受鐵軌大小的影響。文昌地理位置靠海,建成的清瀾港碼頭可停泊大推力火箭運載船隻,具備海運條件。長徵七號火箭就是5月8日搭乘遠望21號從天津港裝船起航,經過6晝夜海上航行,途經渤海、黃海、東海、臺灣海峽、南海等海域,安全抵達海南文昌清瀾港碼頭的。射向寬、安全性好,火箭殘骸落區均在海上火箭發射後,助推器和箭體將剝離,形成火箭殘骸。火箭殘骸一般墜落在發射點以東1000公裡以內。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射向覆蓋90度到175度,火箭發射後,1000公裡內是茫茫大海,墜落的火箭殘骸不易造成傷害。布局優化,優勢突出海南文昌發射場未來將主要用於發射新一代大型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等航天發射任務。發射場投入使用後,將與酒泉、太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形成沿海內陸、高低緯度、各種射向相結合的科學布局,推動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相關焦點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曾遭17級大風 主體結構完好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雋輝/攝6月25日晚上,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成功首飛,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在發射任務中首次亮相。在發射現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見證了這兩個即將寫入中國航天史的「第一次」,並採訪相關專家,解碼這一新建發射場。
  • 海南不止有自貿港,還有航天城!長五的御用發射場為什麼定在文昌
    2016年6月25日,伴隨著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也完成了它的首次發射任務,此舉標誌著我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同年11月,我國的大火箭長徵五號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了首飛。此後,文昌航天發射場還執行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發射任務。今年年底,它還將會執行嫦娥五號月面採樣發射任務,還有明年年初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任務。
  • 「天問一號」為何在海邊文昌發射
    椰林中的發射塔據文昌航天發射場官方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在進行航天發射場選址時,就曾對海南島進行評估,海南島曾一度被列為當時最佳選址之一。但因為當時面臨較為複雜的國際形勢,不得不將航天發射場設置在更為隱秘和安全的內陸地區,最終選擇了川西大涼山。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據央視新聞7月23日報導,今天(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單永強:文昌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現代化的濱海發射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國內都處於領先地位。而講到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得不提測發指揮監控系統,這是發射場的數據匯集、處理、分發及顯示中樞,是完成航天發射任務的核心部分,可以說就是發射場的「大腦」。來自河南商丘的小夥單永強,正是本次任務測發指揮監控系統的指揮員,是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 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王玉磊、黃國暢、屠海超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順利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邁向更遠的深空。長路漫漫,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
  • 我國四大航空發射場,文昌發射場佔據哪些優勢?
    據了解,這次的發射地點是文昌航天發射場,而這次發射任務是我國的探工程啟動以來,首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發射任務,它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為繼西昌發射場之後的一個新探月場所。、西昌以及太原發射場,不同的發射場有不同的任務分工,其中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開放程度很高。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1038天堅守背後——記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胡旭東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2020年5月5日,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火箭長徵五號B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精確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工程拉開帷幕。 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指揮大廳的正中央,本次首飛任務的「01」指揮員、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胡旭東緩緩摘下眼鏡,任由淚水湧流。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明年將遷至海南文昌(圖)
    該次展覽首次展出在文昌即將開工建設的新一代火箭發射場設計模型圖,該發射場將於二零一四年投入發射作用。圖為航天火箭模型。 中新社發 王辛莉 攝預計5年後海南文昌將發射首顆衛星,西昌基地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曹英學是西昌精英旅行社的董事長,最近一段時間他成了「空中飛人」,穿梭在文昌與西昌之間。
  • 美媒:中國海南文昌或將媲美甘迺迪航天中心
    【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場最新進展】【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網站8月5日刊載評論文章,文章由中國在海南島建造文昌航天中心的話題開始,分析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定位、環境及近年航天文化的轉變。文章的作者顧克岡(Gregory Kulacki)博士是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全球安全項目的中國問題主管和資深專家。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09年9月14日海南文昌發射場開工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09年9月14日中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海南航天發射場在海南省文昌市開始動工建設。 文昌市位於海南省東北部,地處東經108°21′至東經111°03′,北緯19°20′至北緯20°10′之間,東、南、北三面臨海。
  •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運抵文昌...
    新華社海南文昌1月20日電(李國利、鄧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0日透露,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大約一周的海陸運輸,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 等待探訪月亮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9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 通訊員 黃國暢 高傑)今年「十一」恰逢國慶和中秋兩個節日,地上的人們忙賞月,而天上的月亮也正等待著中國探測器的再次造訪。「十一」期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
  • 文昌航天發射場科技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1歲
    而今年,嫦娥奔月的接力棒將由西昌發射場鄭重交接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手上。至此,文昌正式成為中國探月新母港。談及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為何選擇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心副主任毛萬標說:「文昌航天發射場因緯度低、發射效費比高,射向寬、安全性好,海運便捷、可行性強等獨有優勢,更是成為更大更重太空飛行器發射的理想之地。」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這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生動寫照。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
    記者今天獲悉,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正在開展相關準備工作。備受全球矚目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據介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備受全球矚目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開展。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守護好火星探測研製團隊的身體健康,對於確保任務圓滿實施意義重大。華潤生命科學集團向該院火星探測研製團隊捐贈一批「琦香囊貼」,呵護航天科研人員健康,助力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疫情防控工作。
  • 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開幕
    本屆論壇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國家航天局指導,以「加快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打造國際交流合作新平臺」為主題,將開展主論壇、遙感應用分論壇、新形勢下的商業航天暨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年會、國際航空航天教育論壇等活動。省政府還舉行工作座談會,就加快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推動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聽取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的意見和建議。
  • 文昌航天發射場:明年承擔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發射任務
    伴隨著一次次新火箭騰飛,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綜合測試發射能力得到不斷檢驗和提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6月,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成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截至目前,該發射場已建成了國內最大最先進的航天低溫加注系統,培養了一支經驗豐富的指揮操作團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使用和管理經驗,形成了多型號火箭和太空飛行器並行測試發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