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們打Call!文昌航天發射場科技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1歲

2020-11-30 澎湃新聞

西昌

因月色美妙

自古便有「月城」的美譽

文昌

海南島最東端

一處美麗的海灣名為「月亮灣」

海天一色 意境非凡

從圓夢奔月、成功繞月到完美落月、再入探路再到喜搭「鵲橋」、月背著陸……從2007年起,素有中國「探月港」美譽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連續成功發射我國所有探月太空飛行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

而今年,嫦娥奔月的接力棒將由西昌發射場鄭重交接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手上。

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山呼海嘯的轟鳴聲,長徵五號火箭以雷霆萬鈞之勢拔地而起,一飛沖天。約2200秒後,火箭搭載的嫦娥五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文昌正式成為中國探月新母港。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記者 劉洋攝

緊緊鉚在測發大廳的中心計劃部副部長李本琪,在大屏看到火箭騰飛的那一刻,不禁溼潤了眼眶。

 

時光荏苒,13年前,李本琪曾擔任嫦娥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在西昌發射場滿懷豪情,恭送「嫦娥」奔月。

據了解,當時發射嫦娥一號要求較高,需要用大推力火箭先將它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5.1萬公裡的地球同步大橢圓軌道。經過專家們對長徵系列火箭進行嚴格可行性分析,最終選定運用長徵系列火箭家族中運載能力較強、發射成功率最高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承擔此次發射。

而在中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能用「長徵三號甲」等多種型號運載火箭,發射多種型號衛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便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發射月球探測器的重任。

「嫦娥五號重達8.2噸,而長徵五號是國內目前運載能力和體量最大的低溫火箭,是發射嫦娥五號的最佳搭檔。」談及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為何選擇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心副主任毛萬標說:「文昌航天發射場因緯度低、發射效費比高,射向寬、安全性好,海運便捷、可行性強等獨有優勢,更是成為更大更重太空飛行器發射的理想之地。」

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這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生動寫照。

曾多次擔任01指揮員的80後優秀青年胡旭東,是嫦娥五號任務整個發射系統的大管家,負責協調整個發射任務流程和進程狀態控制,容不得任何疏忽和失誤。

「一談到發射,大家可能最關注的就是喊倒計時口令的01指揮員,但航天發射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不分一線二線,人人都是發射大戲的NO.1。」胡旭東說。

為了嫦娥奔月的那一刻,文昌航天發射場所有科技工作者,自嫦娥五號入場以來,都和胡旭東一樣,打起十二分精神,嚴把質量關口,一次一次操作保精準,一個一個節點保順利,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

翻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人才資料,人們驚奇地發現這樣一組數據:據統計,航天工作者平均年齡33.1歲,而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科技人員平均年齡更是只有30.9歲,他們中,博士學歷佔比3.4%,碩士學歷佔比32.6%。敢想敢幹、銳意進取、拼搏創新是這群青年才俊身上最耀眼的特質。

淅淅瀝瀝的小雨,呼呼作響的海風……發射任務開始前的一個月,海南的天氣情況並不理想。陰雨不斷,颱風過境更是成為常態。

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專家、高級工程師郭學文介紹,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濱海航天發射場,屬於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高溫、高溼、高鹽霧」「強降水、強雷電、強颱風」等「三高三強」的氣候特點,給嫦娥五號發射氣象保障帶來新的巨大挑戰。

為了火箭發射萬無一失、圓滿成功,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工程師甘思舊及其所在團隊自任務開展以來,已在發射場駐紮超過60天,她告訴記者,針對此次任務氣象保障特點,氣象團隊的專家和精銳骨幹都主動請纓參加任務,數月鉚在發射場,認真研究拉尼娜現象對發射場天氣氣候的影響,分析了任務月氣候背景特徵,完善了防颱風應急預案和危險天氣預案,並準確預報了發射日窗口的天氣,確保了任務按計劃實施,火箭安全飛行。

「銅鼓嶺遙測跟蹤正常!」11月21日,距離「嫦娥五號」發射僅剩3天,在全系統演練過程中,銅鼓嶺測控點遙測組組長郭付才在執行完北鬥衛星長管任務不久後,又立馬組織人員切換設備狀態,再次投入「嫦娥五號」任務準備。

今年,在郭付才的團隊,像這樣的多種任務並行已成為常態,平均每月衛星長管時間平均400多個小時,人員三班倒、24小時值班已是家常便飯。

並行任務圖像通信系統擴容建設項目、遠程輔助測試安全隔離區建設項目、測控設備中修、防雷專項檢測問題整治……為進一步增強發射場測控通信系統服務保障能力,中心還大力引進新設備、新技術,並開展老設備適應性改造,為滿足後續快節奏、並行化的高密度航天發射測控任務需求奠定堅實基礎。

當日凌晨5點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張學宇宣布,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整個指控大廳頓時掌聲雷鳴,許多人激動難抑、喜極而泣。

無數個日夜的奮戰化作今天成功的喜悅!

「未來,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按照國家航天發展戰略,先期開展載人登月、重型火箭的論證建設和布局,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緯度、低傾角、大噸位發射能力,為中國航天未來的深空探測、行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網際網路建設以及可能的巨星座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也為助推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數字中國奠基蓄勢。」展望未來,張學宇滿懷信心地說。

來源: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文昌航天發射場15對航天新人舉行集體婚禮 他們讓祖國見證幸福
    2020年10月1日,恰逢國慶中秋雙節同慶,文昌航天發射場為15對航天新人舉辦「讓祖國見證幸福」集體婚禮。這個航天地標,被溫情的婚禮,鍍上了一層浪漫面紗。奮鬥在航天一線,他們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兩人在讀研時相識相戀,從一起自習、散步、看演出,到一起投送簡歷申請為航天事業奮鬥……在2019年秋天,他們終於如願,雙雙來到文昌這片熱土。
  • 平均年齡33歲!他們是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3天後即將迎來31歲生日的他,對著面前的麥克風喊出最後一道關鍵口令。指控大廳裡,隨處可見洋溢著自信的青春面孔。數百個關鍵測控崗位上的負責人,大多為「80後」和「90後」,平均年齡僅33歲。時光倒回10年前,嫦娥二號順利抵達環月軌道直播現場,看著許多年輕人歡欣雀躍的身影,時年57歲的總設計師吳偉仁潸然淚下。
  • 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王玉磊、黃國暢、屠海超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順利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邁向更遠的深空。長路漫漫,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文昌航天發射場:明年承擔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發射任務
    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12月22日報導,當日中午,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碧水源智能水吧進駐文昌航天發射場中轉站,為其提供高品質飲用水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這是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為確保航天人喝上安全健康的飲用水,「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碧水源攜22臺碧水源智能水吧D668X進駐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轉站(簡稱:航天文昌中轉站)。這是繼為西昌發射中心提供納濾淨水機後,再次為航天中心提供直飲水服務。
  • 單永強:文昌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開門紅」。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現代化的濱海發射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國內都處於領先地位。而講到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得不提測發指揮監控系統,這是發射場的數據匯集、處理、分發及顯示中樞,是完成航天發射任務的核心部分,可以說就是發射場的「大腦」。來自河南商丘的小夥單永強,正是本次任務測發指揮監控系統的指揮員,是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 平均年齡33歲!「不浪漫」的人,最浪漫的回應……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廳,明亮如晝。穿著藍色防靜電大褂的科研人員,緊張地忙碌在電腦「叢林」中。千裡之外,朔風凜冽的內蒙古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身著橘紅色工作服的搜救隊員嚴陣以待,等候迎接「嫦娥」回家。嫦娥五號任務北京總調度劉建剛穩坐指控大廳。3天後即將迎來31歲生日的他,對著面前的麥克風喊出最後一道關鍵口令。
  • 「嫦娥五號」飛天座駕,已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
    ●「嫦娥五號」飛天座駕,已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 昨天早晨,朝聞天下《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系列節目走進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據報導,面對接下來高密度的發射任務,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做好充足準備。為了適應新型火箭首飛,發射區新建了液氫加注庫區和氫氧排放處理系統,從而使2號工位具備液氫加注能力,由於液氫要求安全性高,2號工位塔架6層以上進行了供電系統和空調系統的防爆改造,提升安全性要求。同時,嫦娥五號探測器也將在年底前從這裡發射升空,目前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已進場組裝,各項任務都在緊鑼密鼓的展開。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文昌航天發射場 等待探訪月亮
    「十一」期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百倍的幹勁投入工作,為後續任務圓滿成功貢獻力量!」2020年10月7日,文昌航天發射場遠程控制大樓內,文昌發測站正在開展下半年高密度任務決戰誓師大會,在場參試人員慷慨激昂、意志堅定,堅決表示全力以赴投入後續高密度任務。
  • 碧水源智能水吧D668X進駐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轉站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這是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為確保航天人喝上安全健康的飲用水,「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碧水源攜22臺碧水源智能水吧D668X進駐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轉站(簡稱:航天文昌中轉站)。
  • 24歲女孩成海南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
    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發射現場,一名95後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這個來自貴州土家族的小姑娘,在單位將近80人的隊伍裡,她是最小的幾個人之一,無論年齡還是個頭。換崗不容易,換崗做指揮員更是難,而成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難上加難!可是,「大姐」做到了,而且,第一次出手就承擔了「國字號」的嫦娥五號任務。周承鈺擔任指揮的連接器系統,是發射場兩大系統——動力系統和加注系統的紐帶和「命門」,作用非常關鍵。
  • 航天人的硬核喊話!我在發射場,為祖國母親送祝福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雖然正值「雙節」假期,很多航天人仍然堅守一線、並肩作戰。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天南地北的航天人在工作之餘,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對節日的慶祝——今天繼續帶大家走進航天發射場,看看五院的試驗隊隊員如何迎接「雙節」的到來吧!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郭文彬 攝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原標題: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摘要】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
    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個蘭州人助力「嫦娥」奔月貝雨霏在認真地工作。「長五」飛天,「嫦五」奔月,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努力,這其中就有蘭州人貝雨霏和薛逢瑞。蘭州姑娘貝雨霏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助理工程師,擔任電視光端崗位操作手,更是一個擁有一身文藝特長的「寶藏航天人」,古箏、笛、簫、豎琴各種樂器樣樣能行。本次發射任務期間,貝雨霏所在的電視光端職責便是在機房中操作攝像機。
  • 計劃年底前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十一」期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計劃年底前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進行發射前的總裝和測試。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百倍的幹勁投入工作,為後續任務圓滿成功貢獻力量!」2020年10月7日,文昌航天發射場遠程控制大樓內,文昌發測站正在開展下半年高密度任務決戰誓師大會,在場參試人員慷慨激昂、意志堅定,堅決表示全力以赴投入後續高密度任務。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這值得中國人民驕傲的事情,我們的科技又進了一步,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年僅24歲!
    文昌發射場最年輕女指揮年僅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