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開門紅」。
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現代化的濱海發射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國內都處於領先地位。而講到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得不提測發指揮監控系統,這是發射場的數據匯集、處理、分發及顯示中樞,是完成航天發射任務的核心部分,可以說就是發射場的「大腦」。來自河南商丘的小夥單永強,正是本次任務測發指揮監控系統的指揮員,是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發射場初創的建設者
2012年夏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的單永強同志來到了初創時期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那時的發射場,到處都是工地,一片建設的場面,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條件異常艱苦。住在民房,沒有空調沒有自來水;住處沒有電,首先就要自己動手拉電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是第一代文昌發射場建設者的最真實寫照。
單永強調試測發指揮監控系統設備
離開了大城市的喧囂,忍受著發射場的寂寞,在海南島這片熱土上,單永強與很多發射場的創業者一起,共同見證了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從無到有,與發射場一起不斷成長。
科研項目的排頭兵
2017年6月,返校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再次回到單位時,單位主頁網站不再適應使用需求,要進行改版重做,急需一個項目負責人。單永強主動請纓,承擔起了網站改版負責人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他就把自己業餘時間都投入到網站開發中。
他還購買了很多關於網站軟硬體方面的各種書籍,仔細鑽研網站技術機理,並應用到項目開發中,想方設法提升網站性能,做到精益求精。
全新的網站經歷一次次修改完善,終於走向成熟,交付使用。不僅方便了單位人員工作辦公、上傳下達,還成為單位對外的一張名片。他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圓滿完成了單位網站的改版開發工作。
單永強正在進行項目開發工作
為適應火星探測任務的技術狀態變化,測發指揮監控系統需要進行適應火星探測器改造項目。單永強在項目中負責測發指揮監控系統Web和地勤信息Web的開發工作。他全身心投入到項目開發和測試任務中。
改造項目任務繁多,有Web軟體後端程序的優化和性能提升、新格式的數據在Web上的顯示發布、地面加注供電等系統改造後,地勤信息Web軟體的參數配置修改和顯示發布等工作。多少次加班加點編寫代碼,多少次辛勤測試不知疲倦。艱苦的汗水終究獲得了回報,改造項目高質量完成,提升了整個系統遂行火箭測試發射任務的能力,得到了上級的一致好評。
試驗任務的指揮員
單永強出色的業務能力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同事的廣泛認可。2019年5月起,單永強開始擔任測發指揮監控系統負責人。工作中,他總是能一絲不苟,認真負責,團結好系統人員,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帶動整個集體的作風,帶領系統人員圓滿完成各項工作。
2020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單永強以系統指揮員的身份組織測發指揮監控系統參試,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為此,他做了充分準備,認真吃透各個分系統操作文書,測試中絕不放過一個疑點。
單永強組織測發指揮監控系統參加探火任務
測試前,他周密組織系統人員預想,預想測試流程、步驟、重難點測試和應急處置方法。測試後,認真組織回想,回顧測試過程,查漏補缺,固化經驗,力求做到萬無一失。試驗文書、設備設施、人員培訓、風險防控,應急演練各項工作,一個都不能少。他本著「質量就是生命,安全重於泰山」的要求,用航天人的嚴謹,完成了一項又一項工作,確保火箭測試發射任務的順利實施。
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繫民族尊嚴,正是這樣的精神激勵著單永強向著更高的夢想不斷前進。
(陳明奕 鄭懷周)
來源:國防時報
編輯:王舒涵
編審:李超
通聯:國防時報新媒體 20289601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