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曾遭17級大風 主體結構完好

2021-01-07 中華網

原標題:為了飛向深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來源:中國青年報(2016年06月26日04版)

6月23日下午,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即將點火升空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旁,廠區工作人員正在搬運設備。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雋輝/攝

6月25日晚上,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成功首飛,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在發射任務中首次亮相。在發射現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見證了這兩個即將寫入中國航天史的「第一次」,並採訪相關專家,解碼這一新建發射場。

與酒泉、太原、西昌發射中心形成沿海內陸、高低緯度結合的布局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坐落於海南島東北角,背靠省會海口,坐擁廣闊南海。

因此,它是我國第一個濱海發射中心,同時也是緯度最低的航天發射場。

2009年9月,這一新建發射場舉行開工奠基儀式,2014年11月基本建成。記者在現場看到,海南文昌發射場主要包括龍樓發射場區、文昌辦公生活區、海口試驗技術部、琛航島測控區等功能區,包括測試發射、測量控制、氣象、通信、技術勤務保障五大系統。

目前,這一發射場由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管理使用。6月2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易自謙說,發射場選址海南,優勢明顯——

一是離赤道更近,即緯度低、發射效費比高,能夠提升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

二是射向寬、安全性好,火箭殘骸落區均在海上;

三是海運便捷、可行性強,能夠解決大推力火箭的運輸難題;

四是布局優化、優勢突出,與酒泉、太原、西昌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形成沿海內陸、高低緯度、各種射向相結合的科學布局。

根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了解,酒泉發射場主要承擔載人太空飛行器和大傾角中低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太原發射場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西昌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

相應地,文昌發射場未來將主要承擔貨運飛船、大噸位空間站、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深空探測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

易自謙告訴記者,在發射能力方面,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射向範圍覆蓋90度至175度。在測控能力方面,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具備執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以及西昌、酒泉、太原發射場多種射向任務的測控支持能力。

曾遭遇超17級大風 主體結構安然無恙

藍天、白沙、碧海、椰林,這是海南島給旅遊者最美好的憧憬。然而,對於建設者而言,面對更多的卻是「高溫高溼鹽霧」和「強降雨強颱風強雷暴」等惡劣地理條件。據介紹,整個發射場建設過程採用了多項措施以應對颱風、雷暴和鹽霧腐蝕。

2014年7月,超強颱風「威馬遜」不期而遇,從海南文昌正面登陸,瞬時最高風速達到99m/s,超過我國最大測定風值17級的上限。

目擊者回憶,第二天,發射場一片狼籍,太空飛行器垂直總裝測試場房保溫外牆的鋁鎂蒙板,像撕碎的紙片一樣四處紛飛,施工臨時板房被盡數夷平,兩人合抱粗的百年老樹也被攔腰吹斷……然而,根據發射場相關負責人的介紹,包括塔架在內的所有發射場建築,主體結構都完好無損,經受住了這次質量「大考」。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師周湘虎稱,文昌發射場發射塔架為鋼框架核心筒結構,是鋼筋混凝土與鋼結構的一個混合結構,能有效抗擊颱風。

據介紹,針對室外不同設備面臨的鹽霧環境問題,發射場開展了3種類別、3種防腐等級試件、加速腐蝕試驗和室外暴露試驗驗證,確定了室外金屬構件的重度防腐塗裝保護體系。在室內防鹽霧腐蝕方面,發射場利用空調系統進行室內除溼和鹽霧吸附,同時加強建築防雨防潮設計,改善通風條件,創造低溼低鹽霧的室內工作環境。

受氣候條件影響,文昌每年維護成本是否高於其他發射場?易自謙說,海南高溫高溼高鹽霧,設備設施維護保養的工作量不可避免地要大一些。比如,要除溼降溫,確保設備處於良好環境。要防腐除鏽,工作量極大。

他們採取把設備集中存放保管、大小空調機組結合使用,提高效率;採取主動防護措施,加強設備設施防腐防鏽蝕防護,提高使用壽命等。他們還將加強調研國內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提升發射場使用管理水平。

為保首飛編制了113份應急預案

目前,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已成功執行長徵七號、長徵五號發射場合練任務,19次我國火箭發射主動段跟蹤測量任務,今天,該發射場剛剛執行長徵七號的首飛任務,未來還將承擔長徵五號的首飛任務。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相關負責人稱,該發射場的建成還有另外兩個重大意義,一個是成功實現了大推力火箭發射能力的突破——採用「新三垂一遠」測發模式,縮短火箭測試發射周期,攻克了新型運載火箭推進劑貯運、加注、控制難關,實現運載能力由10噸級到20噸級的重大跨越,標誌著我國已經跨入世界大噸位火箭發射行列。

另一個是成功實現了信息化指揮控制能力的突破——首創國產化軟體開發平臺,研發測控指揮監控系統等配套軟體,確保了航天發射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絕對安全。研製發射中心運行管理平臺,對測發測控設備進行遠程操作控制,實現了組織指揮一體化、操作使用遠程化、信息管理網絡化、技術保障智能化。

在長徵七號發射之際,有媒體記者問到,發射場如何確保長徵七號發射任務萬無一失?

易自謙表示,航天發射是一項高技術、高風險的事業。這次任務是長七火箭的首飛,也是文昌發射場的首次,可以說風險更大。他說,從國內外案例看,世界各國近20年18次大中型火箭首飛,成功率約70%,風險遠高於成熟火箭發射。任務又正值海南汛期,雷暴、強降水、颱風等危險性天氣多,對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提出了很高要求。

易自謙說,發射場系統牢固樹立底線思維,立足最困難、最複雜、最惡劣的情況,從崗位人員、航天產品、設備設施、文書軟體、環境場地和組織管理等方面,逐個系統、逐個階段、逐個項目、逐個步驟評估風險等級,擬制測發、測控、通信、氣象等7份系統級風險分析報告,識別了37項主要風險,制定了146條防控措施,編制了113份應急預案,組織應急處置、群眾疏散、搶救搶險等19次桌面推演和應急演練,確保正常情況有程序、異常情況有預案、特殊情況有對策。

今晚,南海濱,椰林旁,長徵七號實現了首飛,同樣經受大考的新建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也開啟了「首飛」大幕,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相關負責人稱,這標誌著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出了關鍵一步,在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本報海南文昌6月25日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在海南建一個火箭發射場?
    長徵七號火箭將於本月在海南文昌發射,對於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來說,這將是發射中心自建成以來的第一次發射任務。然而尷尬的是,部分網友甚至不知道我國已經在海南建成了一個全國最大的火箭發射場,而更多的網友則是對我國已經有3個發射場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在海南再建一個?
  • 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
    原標題:中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海南文昌【摘要】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承擔返回式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承擔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 1038天堅守背後——記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胡旭東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2020年5月5日,我國最大推力新一代火箭長徵五號B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精確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工程拉開帷幕。 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指揮大廳的正中央,本次首飛任務的「01」指揮員、發射場發射部副部長胡旭東緩緩摘下眼鏡,任由淚水湧流。
  • 海南不止有自貿港,還有航天城!長五的御用發射場為什麼定在文昌
    2016年6月25日,伴隨著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也完成了它的首次發射任務,此舉標誌著我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同年11月,我國的大火箭長徵五號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了首飛。此後,文昌航天發射場還執行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發射任務。今年年底,它還將會執行嫦娥五號月面採樣發射任務,還有明年年初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任務。
  • 我國四大航空發射場,文昌發射場佔據哪些優勢?
    據了解,這次的發射地點是文昌航天發射場,而這次發射任務是我國的探工程啟動以來,首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發射任務,它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為繼西昌發射場之後的一個新探月場所。、西昌以及太原發射場,不同的發射場有不同的任務分工,其中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濱海發射基地,開放程度很高。
  •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將迎來高光時刻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2016年6月25日,長徵7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圓滿成功人們觀看火箭發射時,真是萬眾歡呼,熱血沸騰,為之自豪!據了解,2025 年前後,我國載人宇宙飛船將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飛向月球,在廣寒宮裡留下中國人的腳印。「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做煙羅。」浩瀚的宇宙,寄託了人類數千年的飛天夢想,深邃的太空,將吸引著人類好奇的目光。
  • 探營嫦娥五號出徵地 文昌發射場安全環保自主可控
    原來,每次火箭發射前,這座小鎮上的酒店就會漲價。平時150元一晚的標間,這次漲到了約900元,有人甚至提前一兩個月就訂了房。5公裡外,11月17日就位的嫦娥五號,靜靜矗立在發射塔架的懷抱之中,旁邊有成片的椰林作伴。「那天轉場花了2個小時。」發射場太空飛行器廠房勤務負責人史祥健告訴記者。
  • 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王玉磊、黃國暢、屠海超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順利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邁向更遠的深空。長路漫漫,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
  • 海南文昌:各地民眾海灘熬夜觀賞火箭發射
    海南文昌:各地民眾海灘熬夜觀賞火箭發射 2020-11-24 11:26:38 駱雲飛 攝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 (凌楠)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火箭發射時間雖是在凌晨,然而民眾觀看火箭發射的熱情,絲毫不減。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早早就到海邊,等待觀看火箭升空。圖為民眾觀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升空。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迎來高光時刻
    文昌與酒泉、西昌、太原成為我國四大衛星發射基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為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滿足新型運載火箭和未來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需求,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2009年9月開工建設的我國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測試發射、測量控制、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五大系統組成,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等發射任務。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明年將遷至海南文昌(圖)
    該次展覽首次展出在文昌即將開工建設的新一代火箭發射場設計模型圖,該發射場將於二零一四年投入發射作用。圖為航天火箭模型。 中新社發 王辛莉 攝預計5年後海南文昌將發射首顆衛星,西昌基地只承擔應急發射任務曹英學是西昌精英旅行社的董事長,最近一段時間他成了「空中飛人」,穿梭在文昌與西昌之間。
  • 「長五」送「嫦五」文昌發射場準備好了
    2020年7月初,嫦娥五號探測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太空飛行器廠房保障團隊先行進入任務狀態。9月22日,長徵五號火箭跨越千裡登陸海南,正式拉開這次國字號任務的帷幕。本次任務謀劃早、準備足,在過去的56天裡,發射場各系統通力合作,動力系統和火箭廠房勤務系統在雙線任務並行的高能狀態下仍保持著出色的工作效能。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2016年6月25日,長徵7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圓滿成功人們觀看火箭發射時,真是萬眾歡呼,熱血沸騰,為之自豪!據了解,2025 年前後,我國載人宇宙飛船將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出發,飛向月球,在廣寒宮裡留下中國人的腳印。「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做煙羅。」浩瀚的宇宙,寄託了人類數千年的飛天夢想,深邃的太空,將吸引著人類好奇的目光。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文昌航天發射場科技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1歲
    而今年,嫦娥奔月的接力棒將由西昌發射場鄭重交接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手上。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記者 劉洋攝緊緊鉚在測發大廳的中心計劃部副部長李本琪,在大屏看到火箭騰飛的那一刻,不禁溼潤了眼眶。 時光荏苒,13年前,李本琪曾擔任嫦娥一號發射任務01指揮員,在西昌發射場滿懷豪情,恭送「嫦娥」奔月。
  • 「宇宙級狗糧」來了!海南文昌這場集體婚禮,也太太太甜了吧
    2020年10月1日上午文昌航天發射場內禮花齊放身著婚紗禮服的新人聚集攝新人周童、李媛淼都在發射場工作,從同學到戀人,再一起成為航天人,他們的愛情見證了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段段「高壓」又「高能」的任務期。長徵五號火箭總裝測試廠房藍色大門前時,他們的眼中滿是幸福和甜蜜。
  • 世界第二重型火箭!長徵五號運抵海南 將發射實踐18號衛星
    2016年11月3日20點43分,我國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首發,順便將實踐17號衛星送入太空。長徵五號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關鍵一步,標誌著中國航天迎來了大火箭時代。
  • 長江七號火箭發射成功
    20:06 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19:58 作為中國最新研製的最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火箭總長53.1m,芯級直徑3.35m,捆綁4個2.25助推器,起飛重量597噸,運載能力將達到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噸。這一為滿足載人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的需求而研製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達到國外同類火箭先進水平。
  • 長徵-7火箭「喝」上液氧煤油-液氧煤油 長徵 四氧化二氮 防水隔熱...
    小貼士  防水防風能力長徵家族之最  由於長徵-7的首飛是我國運載火箭第一次在新建的低緯度發射場——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所以在長徵-7火箭的設計中,如何適應全新發射場的環境一直是研製人員關注的重點。為此,採取了應對措施,使火箭呈現出以下新面貌。
  • 單永強:文昌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開門紅」。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現代化的濱海發射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在國內都處於領先地位。而講到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得不提測發指揮監控系統,這是發射場的數據匯集、處理、分發及顯示中樞,是完成航天發射任務的核心部分,可以說就是發射場的「大腦」。來自河南商丘的小夥單永強,正是本次任務測發指揮監控系統的指揮員,是航天發射場信息網絡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