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王者歸來」!
「胖五」發射記🚀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航天人就開始醞釀和規劃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30年來,有艱難的攻關,有挫折和挑戰,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邁向大火箭時代留下的印記。
2016年11月3日 「胖五」首次發射成功
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最大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標誌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實現了全新跨越,運載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2017年7月2日 「胖五」第二次發射失利
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發射。火箭飛行至346秒時突發故障,發射任務失利。
時隔兩年 「胖五」歸來!🚀
2019年10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今天(12月21日)上午8時25分,承載著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2小時後,安全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2月底前後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
火箭有多大 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身高57米,腰圍15.7米以上(直徑5米),相比其他腰圍僅有10米多的兄弟們(直徑3.35米)來說,它簡直是一個不可比及的大塊頭,航天人更是親切地稱之為「胖五」。
塊頭越大,力氣越大!
「胖五」可以將接近25噸的載荷送到相同的位置。未來探月三期、火星探測、載人空間站等眾多航天工程的實施都指望它呢!
不就是把火箭做大多加點燃料嗎?
這可不是簡單地將火箭放大!
火箭做大意味著重量越重,要求火箭具有更大的推力。要製造這樣大的火箭,發動機是關鍵。特別是要製造出無毒無汙染的綠色推進器,那就需要大推力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和大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尤其是大推力的液氫液氧發動機,設計、加工難度極大,被譽為火箭製造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製造液氫液氧發動機究竟有多難?
首先,液氫液氧發動機所使用的燃料是零下253攝氏度的液氫和零下183攝氏度的液氧,這都達到了低溫的極限,對燃料的運輸和貯存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這一點在「胖五」800多噸的身軀裡得到了實現,因此人們又形象地稱它為「冰箭」。
其次,氫氧發動機軸承的轉速要求每分鐘旋轉35000轉,這對發動機所使用的材料和製作工藝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胖五」碩大無比的身軀裡,聚集了10萬多個零部件,對於每個零部件都要求精確到微米,不能出現一絲一毫的冗餘。「胖五」的出現
意味著我國由航天大國
開始邁向航天強國!
央視新聞全程關注,敬請期待!
監製/唐怡 陸毅
製片人/崔霞 馬麗君
編導/王稷鈞 丁子
編輯/吳啟航 宋雲霄 姜哲 賈智雲 周雅露 於翔 史嘯 徐昳晨
包裝/韓旭
「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張文軍 王玉磊 李鑫
©央視新聞
期待「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