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嫦娥五號」登月歸來,世界各國再度將目光聚焦中國。作為目前全球航天領域的探索先鋒,我國在航天事業戰略上循序漸進,一系列發射任務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推進。據悉,此前完成發射「嫦娥五號」任務的「胖五」長徵五號又迎來了新任務。明年,它將把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天和」送入太空。這次發射任務,也將全面吹響我國打造全新國際空間站「天宮」的集結號。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天宮」國際空間站,並不是一個單一個體,而是由一系列單元組成的。其中,「天和」號核心艙是空間站的核心部分。在它完成發射並投入使用後,「問天」與「夢天」兩大實驗艙才能與其完成連接。在此基礎上,包括「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以及巡天光學艙等一系列航天設備先後正常運轉,「天宮」國際空間站才稱得上正式投入運營。由此可以看出,「天和」號核心艙發射任務對於整個「天宮」國際空間站項目實施有著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天和」核心艙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發射質量高達22.5噸,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最大太空飛行器。一旦它投入使用後,可以滿足3名航天員的長期駐留。由於「天和」自重過大,一般的火箭顯然無法作為承載發射平臺,唯有長徵五號才能符合需求。據悉,此次負責搭載發射「天和」核心艙的
是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要知道,長徵五號B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它全長53.7米,配備了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起飛質量達到了849噸。按照官方數據顯示,長徵五號B在近地軌道的載荷能力達到了22噸以上,就是為「天和」這樣大型空間站設備量身打造的。
自實踐二十號衛星開始,包括火星探測器「天問」和「嫦娥五號」探在內,「胖五」已經在1年之內先後完成了四次重量級發射任務。這款中國現役最強火箭充分證明了性能實力,也讓中國無愧於航天技術強國的稱謂。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平穩順利,此前航天部門就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特別是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完成首次飛,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這次實驗成功,也進一步檢測了長徵五號B的性能。目前,在此基礎上得到優化和提升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已經完成了研製工作,正在進行最後的檢測。不出意外的話,「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將在明年春季開啟。
按照航天部門公布的發射計劃,在「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後,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等將分批次發射,並且會接受交會對接、再生式保障、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檢測試驗。直到一切順利無誤,空間站的各個單元才會最終完成在軌轉正。僅僅是在未來兩年內,我國就將圍繞空間站建設連續進行11飛行任務,其中還包括了4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可以說,在這個龐大的航天計劃中,多批次、高頻次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將進一步檢測中國航天綜合實力。除了「胖五」之外,眾多類型的國產太空飛行器與航天技術也將進一步為「中國製造」正名揚威。(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