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2020-07-24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姜哲)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約2180秒的飛行後,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五號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最高、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長徵五號火箭起飛質量約87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運載能力,把中國火箭送入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主流火箭陣營。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中國未來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探月工程三期以及火星探測任務,都將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長徵五號火箭。國家航天局供圖

飛出中國火箭最快速度

此次發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加速到超過11.2千米/秒的速度,之後完成分離,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火箭末級則相當於太陽系的人造行星,將繞太陽運轉。

當太空飛行器的速度達到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時,就可以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去往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因此,第二宇宙速度也被稱為「逃逸速度」。這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此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意味著長徵五號火箭正式開始服役。

此次任務開創了我國深空探測器重量的新紀錄。天問一號重量接近5噸,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比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重了一噸多,是目前我國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深空探測器。在世界範圍看,達到這一重量的火星探測器也是屈指可數。

發射深空探測器,需要火箭提供足夠的發射能量,獲得足夠大的初始速度。在長徵五號火箭之前,當時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三號乙火箭,大約可以將2噸左右的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而長徵五號的地火轉移軌道發射能力,超過了5噸。因此,發射天問一號這樣的大號探測器,只有「胖五」能夠勝任。

「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長徵五號火箭。國家航天局供圖

唯一可勝任三類任務的火箭

至此,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已完成了高軌大衛星、載人飛船試驗船及深空探測器三類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成為長徵火箭家族中唯一可以勝任三種任務類型的火箭。

在發射高軌道大衛星方面,長徵五號火箭將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從5.5噸提高到14噸,可以滿足新一代衛星平臺的發射需求,與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共同構成了發射高軌道衛星的能力階梯。

據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我國未來高軌衛星重量可以達到8噸左右,只能通過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同時,在搭配合適的上面級後,長徵五號火箭也可以用一箭雙星的形式同時發射兩顆5.5噸重量的高軌衛星。

長徵五號火箭將我國深空探測的對象從月球拓展到了太陽系內行星。此前,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承擔了月球探測器發射任務,相繼發射了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但是,在更遠的深空探測和更重的探測器發射任務中,長徵五號優勢更為突出。長徵五號火箭可以把5噸的載荷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足夠攜帶著陸器和巡視器,使得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落、巡」三類探測成為可能。

明年起,長徵五號B火箭將成為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的「專屬列車」。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與長徵五號火箭同屬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製,擁有長度達到20.5米的國內最大整流罩,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達到25噸級,將在未來兩到三年時間內,完成我國空間站艙段的發射。

「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長徵五號火箭。國家航天局供圖

任務前瞻:即將執行嫦娥五號與空間站任務

從去年年底開始,「胖五」系列迎來了誕生以來首輪高密度發射。

記者從火箭院了解到,按照計劃,長徵五號遙五火箭也將在今年實施發射,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1年一季度,長徵五號B火箭將再次出徵,執行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任務。從2019年12月到2021年一季度,15個月間,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將完成5次發射。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介紹,長五系列火箭工作量比較大,標準周期是57-58天一次任務。接下來的任務時間都挺緊張,從去年10月長五遙三進場算起,到明年長五B遙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一年半共5發任務,對長五來說,已經算是高密度。

近幾年,高密度發射已成為中國航天常態,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發射數量居於世界第一位。但以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長徵二號丙火箭為代表的「金牌火箭」完成了大部分發射任務,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數量佔比並不高。

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高密度發射,傳遞出新的信號。首先,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組成最複雜的火箭,長徵五號火箭高密度發射意味著在產品生產、裝配測試、技術管理、後勤保障等各方面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具備更強的實施發射的能力。同時,長徵五號成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中首個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型號,也預示著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臺中央。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陳思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行星探測」時代。在航天領域,運載火箭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了探索太空的步伐和在全球「太空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在運載能力為王的太空時代,誰擁有更強的火箭,誰就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人類與火星的距離又近一步。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作者 郭超凱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成功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亮點頗多。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人類與火星的距離又近一步。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天問」升空 七個月後,火星見
    但火星環繞器由於探測器到地球的距離遠,通信延時大,無法完全依靠地面指令對星上出現的突發狀況進行實時處理。探 秘送「天問」探火星 為何只能靠「胖五」執行「天問一號」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最高、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起飛質量約87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
  • 天問·探路火星|五大亮點!最快「胖五」把探測器送入蒼穹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本文圖片: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張高翔;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速度最快的「胖五」提起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大家並不陌生。從2016年首飛到今年火星探測任務,長徵五號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 胖五長徵五號火箭,身擔重任!
    承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火箭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佼佼者,它的運載能力比傳統火箭有了大幅提升,未來還將承擔我國的太空探測、深空探測、空間站建設等多個重大工程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 天問·探路火星|五大亮點!最快「胖五」把探測器送入蒼穹
    本文圖片: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張高翔;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速度最快的「胖五」提起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大家並不陌生。從2016年首飛到今年火星探測任務,長徵五號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長徵五號火箭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因為體型比其他長徵火箭更加寬大,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親切地稱呼為「胖五」火箭。
  •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事實上,胖五就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由於其體型較大,所以也被大家親切的稱之為胖五。據了解,長徵系列五號是為了滿足我國航天發展需要 ,並且彌補我國與發達國家航天領域之間的差距,從而主研發的一款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
  • 「胖五」飛出最快速度,開啟行星探測時代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胖五」火箭首次執行工程應用任務,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它的精彩表現吧!
  • 解讀|「胖五」如何把探測器送去火星?
    2020年我國有兩項對地外天體的重大探測活動: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和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由於對運載能力的高要求,這兩項發射任務自然只能由我國現役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擔綱發射主角。
  • 解讀 |「胖五」如何把探測器送去火星?
    2020年我國有兩項對地外天體的重大探測活動: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和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嫦娥五號」。由於對運載能力的高要求,這兩項發射任務自然只能由我國現役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擔綱發射主角。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大幅度提升了我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達到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2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14噸級。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胖五」助「天問」精準追星本報記者 張航 通訊員 姜哲昨天12時41分,震耳欲聾的轟鳴中,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就在剛剛,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在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四 1000 多噸的推力下,以十幾分鐘翻越 220 多座珠穆朗姆峰的速度,衝破大氣層,奔向距離地球超過 6000 萬公裡的紅色星球。
  • 解讀 | 為何「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整體普查甚至是全球勘測;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我國火星探測「十大問」,帶你詳細了解「天問一號」
    我國長徵五號將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展我國首次探火之旅。1、為何取名天問?《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而我們國家,單火星車的重量就有240公斤,所以只能一直在等待大推力火箭胖五的成功,這樣才能攜帶大量的重量,才能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實際技術是要遙遙領先印度的,深空探索,我們的目標應該是NASA。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從絕望到充滿希望,挑戰火星探測的地獄難度
    二、大推力火箭的曲折之路2006年,我國決定立項研製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胖五」。終於,在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遙一火箭成功首飛。但成功的背後,其實並不是完全成功,由於長徵5號遙1火箭的二級晶片出現異常,致使實踐十七號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可以說長徵五號遙一火箭的那次發射,是半成功半失敗的。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 由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雷帝網 樂天 7月23日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剛剛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又稱「胖五」)發射升空。,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我國行星探測新時代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俗稱「胖五」)搭載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軌道,環繞兩個月後探測器將登陸火星,勘測行星地質特徵、土壤和冰的分布、大氣電離層和環境性質。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