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2020-07-24 人民政協網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行星探測」時代。

在航天領域,運載火箭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了探索太空的步伐和在全球「太空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在運載能力為王的太空時代,誰擁有更強的火箭,誰就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那這次成功執行任務的火箭有何特別?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人送綽號「胖五」。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運載力最大

本次承擔任務的火箭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因為體型比其他長徵火箭更加寬大,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被親切地稱呼為「胖五」。

「胖五」全長近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在「胖五」出現之前,我國火箭在不同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分別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約5.5噸(長徵三號乙火箭)和近地軌道(LEO)約13.5噸(長徵七號火箭),長徵五號火箭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這些數字。

「作為我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大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左右,為建設空間站而研製的長徵五號B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到。

此次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重量接近5噸,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比「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重了一噸多,是目前我國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深空探測器。在世界範圍看,達到這一重量的火星探測器也是屈指可數。

因此,承擔這一任務的非「胖五」莫屬。

「此次發射成功表明,依靠長徵五號火箭強大的運載能力,我國行星探測之旅站上一個新的起點,將使我國深空探測的腳步從月球邁向行星,正式開啟行星探測時代」。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長徵五號火箭第一總指揮李明華說。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飛出最快速度

除了更重,這次任務還要求火箭飛得更快。

與以往發射不同,過去火箭載荷基本在地球軌道範圍內,分離時達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即可。而這次要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去往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即相當於到太陽的行星軌道上。

因此,根據發射任務要求,「胖五」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求加速到超過11.2千米/秒的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之後完成分離,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李東表示,「此次發射火星探測器,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創造火箭發射軌道設計數量新紀錄

本次發射的另一特殊之處在於:由於地球、火星與太陽的位置時刻都在變化,長徵五號火箭在窗口期內不同時刻的發射軌道也會有所差別,相當於打「移動靶」。

為了讓探測器更加精確的入軌,研製團隊進行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將每天30分鐘的發射窗口細分成3個寬度10分鐘的窗口,對應3條發射軌道,14天的窗口期內一共設計了42條發射軌道,這在中國航天的發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創造了單次發射軌道設計數量的新紀錄,並首次實現了發射軌道的自動切換。

同時,隨著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首飛,實現了我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首戰告捷。在兩個半月的時間完成兩次發射任務,對於長徵五號這樣規模龐大、系統複雜的大型火箭而言是極具挑戰的。這次發射成功,意味著長徵五號火箭向「高密度」發射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未來「胖五」將更「忙碌」

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已經先後完成了高軌大衛星、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深空探測器三類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成為長徵火箭家族中唯一可以勝任三種任務類型的火箭。

未來,長徵五號火箭會更加「忙碌」。

比如,長徵五號火箭將繼續深空探測之旅,在年內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對月球樣本的採用返回。

作為與長徵五號火箭同屬的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成為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的「專屬列車」。其25噸的運載能力,同時還具備「零窗口」發射、大推力直接入軌、大直徑艙箭分離等「黑科技」,將在未來兩到三年時間內完成我國空間站艙段的發射。

此外,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可以同時發射多顆大重量的高軌衛星,以「一箭多星」的形式快速實現衛星「星座」部署。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表示,「長徵五號火箭進入工程應用階段,讓我國火箭運載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也讓我們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將有力支撐國家重大航天工程的實施,對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王碩 通訊員:姜哲

編輯:莫愁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為何非「胖五」莫屬?與上海又有怎樣的關係?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探火為何非長五莫屬?
  • 胖五微課堂: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今天上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胖五」再出徵 備受矚目 萬眾期待有一句話叫做「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為什麼「探火」非「胖五」莫屬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了我國行星探測的序幕。為什麼「探火」非「胖五」莫屬?
  • 解讀 | 為何「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整體普查甚至是全球勘測;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事實上,胖五就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由於其體型較大,所以也被大家親切的稱之為胖五。據了解,長徵系列五號是為了滿足我國航天發展需要 ,並且彌補我國與發達國家航天領域之間的差距,從而主研發的一款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我國行星探測新時代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俗稱「胖五」)搭載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軌道,環繞兩個月後探測器將登陸火星,勘測行星地質特徵、土壤和冰的分布、大氣電離層和環境性質。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作者 郭超凱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成功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亮點頗多。
  • 「天問一號」出徵火星,「天津元素」閃耀星空!
    此次發射最大的看點是「胖五」將首次飛出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託舉探測器完全脫離地球引力,奔向火星。第二宇宙速度也稱為逃逸速度,達到這一速度的太空飛行器將成為圍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  「胖五」提供的發射能量(也就是分離時探測器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將是探測器飛往火星的主要能量來源。
  • 「胖五」發射嫦娥五號為何要選在凌晨?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胖五」發射嫦娥五號為何要選在凌晨?此次發射正值凌晨破曉時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錢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揭秘了「胖五」選擇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四點原因。
  • 「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姜哲)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約2180秒的飛行後,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最高、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胖五」發射「嫦五」,為何選在凌晨?
    此次護送嫦娥五號登月的,是有「胖五」暱稱的長徵五號火箭。「胖五」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目前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胖五」身高約57米,起飛重量約870噸,使我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
  • 「天問一號」為何在海邊文昌發射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皓我國有西昌、太原以及酒泉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天問一號」出徵,作為我國探索行星的第一步。為何會選擇在海邊文昌發射?它將要去完成哪些任務?緯度優勢據估算,同一枚火箭在文昌進行發射,運載能力可以提高7%~15%,同種型號的火箭在文昌發射可以將運載火箭有效載荷提高300多千克,節約的星用燃料也能夠提高太空飛行器入軌精度,延長太空飛行器使用壽命1~2年。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胖五」為了「奔火」有多拼?一組數字告訴你
    此前在發射月球探測器時,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曾經飛出每秒10千米以上的速度。此次「胖五」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國內首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中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如把發射比作打靶,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就是在打移動靶,因為地球和火星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調整發射軌道,才能讓探測器入軌更精確,在奔火過程中節約燃料。為此,一院研製團隊對「胖五」的軌道進行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
  • 「胖五」今年第二次執行發射,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完成
    「胖五」今年第二次執行發射,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圓滿完成!】今天12時XX分,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也就是胖五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約2000多秒的飛行後,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胖五」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今年第二次執行發射,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關注 | 胖五,你又「變臉」了!
    備受期待的年底航天大戲——嫦娥五號來了。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12時41分!一飛沖天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發射深空探測器,需要運載火箭提供足夠的發射能量,使探測器獲得足夠大的初始速度。在分離速度確定的條件下,重量越大的探測器,所需要的發射能量也越大。
  • 「胖五」發射——意義重大!
    令人振奮在五月五號的18時,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點火升空。由於該火箭體型碩大,大家都親切的稱其為「胖五」。那麼,胖五發射了,空間站還會遠嗎?至於為何不讓中國參與到國際空間站這個圈子,大家想想應該都會明白。現在,有科學家預測,國際空間將會於2024年退役,最晚也會在2028年。屆時,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全世界的唯一。
  • 「胖五」:哥先去火星走走,後來的跟上!
    今天12點41分,海南西昌航天發射中心,長徵五號火箭「胖五」發射升空,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去了遙遠的火星,幫助中國人尋找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胖五」不會去火星,會在中途自我犧牲運載火箭的任務就是送探測器去目的地,然後犧牲,「胖五」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