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2020-07-27 環球檔案室

近段時間以來,相信大家都被&34;以及&34;給刷屏了,畢竟這兩個傢伙在7月23日的時候就在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這不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器的第一步,而且還可能開啟中國深空領域探索的新紀元,因此這兩個&34;一直都吸引著眾多人的眼球。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34;和&34;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34;以及&34;。

何為&34;?

事實上,胖五就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由於其體型較大,所以也被大家親切的稱之為胖五。據了解,長徵系列五號是為了滿足我國航天發展需要 ,並且彌補我國與發達國家航天領域之間的差距,從而主研發的一款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事實上,我國之前無法進行火星探索,就是因為沒有大型的運載火箭,而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很好的填補了這一空白。據了解,北鬥導航系統,空間站,以及探月三期工程都將採用該火箭系列,此次的火星探測器&34;便是坐上了胖五的&34;奔赴火星。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那麼,何又為&34;?

對於&34;,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它就是我國首顆進行火星探索任務的探測器,已在7月23日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在火箭發射現場,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34;的一幕,那就是在&34;的身上除了我國的標誌外,還有著多個國家的宇航局標誌,這是為何呢?據了解,我國此次的火星探測任務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其中包括了法國,奧地利,歐空局等國家,這些國家和機構都在不同程度上參與的本次的火星探測任務。

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為探測器搭載的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儀提供了校準和測試方面的幫助。

奧地利航天部門協助了環繞器上的磁力開發工作。

阿根廷深空站為&34;進行了測試工作。

歐洲宇航局則通過跟蹤網絡提供了幫助

……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國家都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胖五的身上才會貼上如此多的標誌。

如今,天問一號已經成功進入了預定軌道,這也讓很多關心中國天文事業的人放下了那顆不安的心,因為這次的發射時機是很難得,如果錯過了本次機會,那麼就要再等兩年才有發射時間。所幸的是,天問一號不僅成發射了,而且還按計劃進入了預定軌道。在此,也祝願天問一號能成功抵達火星,並且成完成探索任務。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是中國的火箭,為何火箭外部會有外國標誌?看完你就懂了
    說到天問一號,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隨著我國文昌發射中心傳來的一聲巨響,天問一號也是順利飛上太空,是我國探索行星的裡程碑式突破。不過伴隨著運載火箭的圖片傳來,許多小夥伴也是疑惑不已,天問一號明明是中國的火箭,為何火箭外部會有外國的標誌呢?看完你就懂了。
  • 「天問一號」發射為何非「胖五」莫屬?與上海又有怎樣的關係?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探火為何非長五莫屬?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行星探測」時代。在航天領域,運載火箭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了探索太空的步伐和在全球「太空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在運載能力為王的太空時代,誰擁有更強的火箭,誰就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中國火箭上為何有外國徽標?天問一號順利升空,離不開多國合作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近些年來,我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大力投資,終究沒有白費。據外媒報導稱,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如果能夠順利完成,除了美國之外,中國將是第二個在火星上完成環繞、著陸、探測等任務的國家,也是首個第一次發射就成功的國家。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我國行星探測新時代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俗稱「胖五」)搭載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軌道,環繞兩個月後探測器將登陸火星,勘測行星地質特徵、土壤和冰的分布、大氣電離層和環境性質。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作者 郭超凱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成功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亮點頗多。
  • 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難嗎?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後,會先在地球附近加速,進入「霍曼轉移軌道」,入軌後再利用慣性保持飛行。等到達火星軌道,「天問一號」便開始降速以求被火星軌道捕獲,進而實現第一個目標:環繞火星飛行。然而,要想成功進入「霍曼轉移軌道」,對運載探測器的火箭推進速度及其入軌精確度有著極高要求。
  • 「天問一號」身上有很多「重慶造」鋁材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夏元)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重慶日報記者當天從中鋁西南鋁獲悉,在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均有大量「重慶造」鋁材。
  • 我國天問一號的任務是什麼?為何火星登陸被稱為恐怖的7分鐘
    未來會對火星的環境樣貌、土壤成分、大氣層、空氣成分、磁場等進行探測,天問一號是我國第一輛火星探測器,也是我國對深空領域探索的一次重要的進步,但這不僅僅是第一步,未來在新的太空探索中,我們還會迎來更先進的「天問二號」、「天問三號」等。
  • 搭載天問一號升空的長五火箭上,怎麼有四個外國航天局標誌?
    【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不過有細心的網友也發現,在火箭上除了中國航天局的標誌外,還印著四個海外航天局的標誌。 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確實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 「胖五」為了「奔火」有多拼?一組數字告訴你
    從火箭起飛到探測器入軌,「胖五」的飛行過程約有2167秒。可別小看這半個來鐘頭,為了確保完成任務,「胖五」可是做了精心的準備。為了「奔火」它到底有多拼?下面這組數字告訴你。如把發射比作打靶,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就是在打移動靶,因為地球和火星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調整發射軌道,才能讓探測器入軌更精確,在奔火過程中節約燃料。為此,一院研製團隊對「胖五」的軌道進行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
  • 中國火箭上,為啥有外國航天局標誌?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不過有細心的網友也發現,在火箭上除了中國航天局的標誌外,還印著四個海外航天局的標誌。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確實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 我國火星探測「十大問」,帶你詳細了解「天問一號」
    我國長徵五號將帶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展我國首次探火之旅。1、為何取名天問?《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同時,也為了探測火星是否有生命活動的信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大量移民建立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3、為何扎堆選擇今年探測?我們所熟知的,今年有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同時美國「毅力號」也將加入這一場星際旅行的盛宴,而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發射。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窗口期。
  • 「天問一號」為何在海邊文昌發射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皓我國有西昌、太原以及酒泉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天問一號」出徵,作為我國探索行星的第一步。為何會選擇在海邊文昌發射?它將要去完成哪些任務?文昌發射場航拍圖文昌發射場主要有「緯度」「安全」「運輸」三大優勢。海南島是中國陸地緯度最低、距離赤道最近的地區。航天發射與發射場的緯度高低密切相關,距離赤道越近、緯度越低,發射衛星時就越能藉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產生的離心現象,因此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使用同樣燃料可以達到的速度也越快。
  • 「天問一號」出徵火星,「天津元素」閃耀星空!
    今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有望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
  • 為了「奔火」,「胖五」有多拼
    7月23日,「胖五」即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火箭起飛到探測器入軌,「胖五」的飛行過程約有2167秒。可別小看這半個來鐘頭,為了確保完成任務,這個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火箭可是做了精心的準備。為了「奔火」,它到底有多拼?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研製專家。
  • 「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姜哲)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約2180秒的飛行後,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最高、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胖五」轉運成功「嫦娥」奔月在即
    11月17日上午,活動發射平臺駛出發射場垂直測試廠房,平穩行駛約2小時後,將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安全轉運至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後續,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等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程序實施發射。此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此前已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