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天問一號升空的長五火箭上,怎麼有四個外國航天局標誌?

2020-07-24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不過有細心的網友也發現,在火箭上除了中國航天局的標誌外,還印著四個海外航天局的標誌。

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確實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是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其整流罩上噴塗的就是與我國開展航天國際合作的外國航天機構標誌。根據照片,這幾個海外航天局的標誌正是歐洲航天局(ESA)、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阿根廷國家空間活動委員會(CONAE)以及奧地利研究促進署(FFG)。這些機構均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合作。

搭載天問一號升空的長五火箭上,怎麼有四個外國航天局標誌?

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整流罩上的航天機構標誌,圖自國家航天局

據美國「太空」新聞網23日報導,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表示,他們為探測器搭載的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儀(LIBS)提供了校準和測試方面的幫助,參考了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數據。法國航天機構希望能通過這次任務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而奧地利研究促進署則表示,他們的航天部門協助了環繞器上的磁力儀開發工作,這將被用於火星磁場的探測工作。奧地利航天機構還參與了探測器飛行儀器的校準。

阿根廷國家空間活動委員會將通過阿根廷內烏肯深空站與本次探測任務開展合作,為天問一號的火星任務實施測控工作。這座深空站是中國建設的一座海外深空測控站,為中國深空測控網的一部分,在2018年的嫦娥四號登陸月背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後,內烏肯深空站率先捕獲了探測器信號。

搭載天問一號升空的長五火箭上,怎麼有四個外國航天局標誌?

阿根廷內烏肯深空站,圖自中國日報網

歐洲航天局則將通過歐空局跟蹤網絡(ESTRACK)提供幫助。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後,位於南美法屬蓋亞那的地面站將對其進行跟蹤。在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的過程中,歐洲航天局還會通過位於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站點進行8次通信連接,提供精確的導航和軌道測定。

當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著陸後,中國的軌道飛行器將自行負責主要的數據中繼任務,而位於火星軌道的歐空局「火星快車」探測器則會提供備份的數據中繼服務。

對此歐洲航天局官員比亞特裡斯·阿里亞斯(Beatriz Arias)表示:「成功的太空探索往往離不開資源共享。歐洲航天局很高興能通過ESTRACK網絡和『火星快車』探測器來支持天問一號的火星任務。」

深空探測離不開廣泛的國際合作。歐洲航天局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行動部負責人保羅·費裡表示,「歐洲航天局和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合作目前還處於初始階段,我們的合作就是從探測火星開始的。歐空局非常驕傲能夠為中國的火星探測任務作出貢獻。我們已經兩次登上火星,我想中國將從我們的經驗中受益。在中國的探月項目上,我們有過很多合作,合作讓雙方都受益匪淺。」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也表示,國家航天局願意與發達國家、航天大國進行合作,也願意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合作。中國願意與其他國家共享航天技術,促進全球的合作和發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火箭上,為啥有外國航天局標誌?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不過有細心的網友也發現,在火箭上除了中國航天局的標誌外,還印著四個海外航天局的標誌。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確實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 中國火箭上為何有外國徽標?天問一號順利升空,離不開多國合作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國正式開啟了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近些年來,我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大力投資,終究沒有白費。據外媒報導稱,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如果能夠順利完成,除了美國之外,中國將是第二個在火星上完成環繞、著陸、探測等任務的國家,也是首個第一次發射就成功的國家。
  • 天問一號是中國的火箭,為何火箭外部會有外國標誌?看完你就懂了
    文昌發射中心傳來的一聲巨響,天問一號也是順利飛上太空,是我國探索行星的裡程碑式突破。不過伴隨著運載火箭的圖片傳來,許多小夥伴也是疑惑不已,天問一號明明是中國的火箭,為何火箭外部會有外國的標誌呢?看完你就懂了。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長徵五號火箭將在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天問一號。據推測,發射升空時間將定於7月23日,即發射窗口的開啟時間。      據新華社報導,長徵五號火箭已經進行了幾次試驗性發射,但天問一號的發射升空標誌著火箭的操作性的首次亮相。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據了解,北鬥導航系統,空間站,以及探月三期工程都將採用該火箭系列,此次的火星探測器&34;便是坐上了胖五的&34;奔赴火星。 在火箭發射現場,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34;的一幕,那就是在&34;的身上除了我國的標誌外,還有著多個國家的宇航局標誌,這是為何呢?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向火星探險邁出第一步
    了解更多熱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科普深扒,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我國國家航天局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利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本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成功發射大型火箭,火星計劃正式拉開序幕
    肩負著中國首個登陸火星使命的大型運載火箭抵達發射臺,已經於周四發射。此次的火星登陸計劃是一個極有野心的嘗試,它將在火星的軌道上放置一個軌道航行器,並在地面放置一個機器探測器。日本的H-2A火箭於上周日搭載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美國科學家們合作打造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而NASA的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則將於7月10日搭載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從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
  • 七律·天問一號
    一號天問向空升,探測火星向宇徵;圍繞木星當皎月,火家作客露寒營;迢迢蒼昊秘文探,浩浩銀河熒路行;宇宙空間知太白,攬天星空久生情。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我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印有4國標誌被質疑,謎團終於揭開了
    ,也有細心的民眾發現了網絡上一張搭載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圖片,該圖一下被熱議了起來。原來,這一張顯示的是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豎立時靜止的狀態,而該火箭整流罩不僅僅有我國國旗圖案,還有我國航天標誌,但是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其它外文展示的4個標誌。不少網友開始不淡定了,認為這不是我國發射的火箭嗎?為何卻有其它國家的標誌呢?是不是我們沒有自主研發,所以有其它4個國家參與了技術製造過程。
  • SpaceX載人飛船搭載四位太空人再次升空
    這次要順利到達空間站,SpaceX的龍飛船需要經過六個步驟:升空、入軌、點火、啟動、靠近、對接和加壓。,她於2004年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選為太空人。而在今年5月,SpaceX的龍飛船和獵鷹9號火箭成功搭載兩名太空人登上太空後,SpaceX成為了美國歷史上首個實現商業航天的私營公司。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設想最終依靠私人開發和操作的太空艙來執行人類軌道任務。與此同時,NASA在等待國內方案時完全依賴俄羅斯的火箭和太空艙。
  • 「天問一號」升空背後,有群「最美託舉者」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直刺蒼穹, 在天際劃出一道金色曲線。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是2020年第二次執行發射,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運載火箭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了探索太空的步伐。
  • 天宮二號搭載中國文化理念
    從月滿中秋的這一天算起,中國進入重量級太空飛行器發射最為密集的百天:天宮二號入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並與天空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大推力火箭首射。按照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這標誌中國正實施空間實驗室起步和銜接空間站的關鍵階段。  太空飛行器穿梭於皓月明空之中,給中秋這個凝聚了全球華人和合之美的感性場景帶來更豐富的意境。「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 天問一號搭載了哪些黑科技?一文為你詳解其中奧秘
    據報導,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號火星探測器及火星車,將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天問一號」任務。(圖1:長徵五號發射升空,圖源網絡)據悉,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經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
  • 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龍」飛船發射升空 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
    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共有四名太空人執行此次任務,包括了美國航天員麥可·霍普金斯、維克多·格洛弗和香農·沃克以及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太空人將他們搭乘的「龍」飛船取名為「堅韌」號。由於天氣原因以及為了方便火箭回收,原定於美東時間11月14日的發射推遲一天。
  • 「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升空 火箭殘骸都去了哪裡?
    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周四(23日)中午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國家航天局指,經過2167秒飛行,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展開超過半年的長途旅行,預計會在明年2月抵達火星。
  • 揭秘「天問一號」!攜帶13種科學儀器上火星 專家:運行僅約90天
    攜帶13種科學儀器上火星 專家:運行僅約90天一個長徵5火箭將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射天文1號在7月底或8月初。有人猜測,發射時間定於7月23日,即發射窗口的開啟。星期五早上,將「長徵5號」及其寶貴的有效載荷垂直運輸到該中心的發射區大約需要兩個小時。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天問一號升空即上星際「高速路」,首次修正已完成,磁強計已開機
    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如今正在趕赴火星的過程中,發射於7月23日的它如今已經飛行了近10天時間,據國內多家媒體轉載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稱,在8月2日7時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進行了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 「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人們在海灘觀看火箭發射。此次發射也是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按計劃,長徵五號遙五火箭今年也將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探月任務,明年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將發射空間站核心艙。長徵五號成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中首個進入高密度發射的型號,也預示著我國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臺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