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準備發射升空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天問一號將於七月底或八月初發射。

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

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根據中國國有的新華通訊社報導,星期五上午,長徵五號火箭及其珍貴的載荷垂直運輸至中心的發射區域,用時約兩小時。發射團隊將在發射前對火箭進行最終測試。

據新華社報導,長徵五號火箭已經進行了幾次試驗性發射,但天問一號的發射升空標誌著火箭的操作性的首次亮相。火箭預計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這也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天問一號是雄心勃勃的,計劃一次性在任務中完成繞軌飛行,著陸和探測,並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獲取科學探測數據。

長徵五號火箭發射任務的指揮官李本奇告訴中央電視臺:「目前對火箭、火星探測器和發射區域的所有技術項目的測試都已經完成,當火箭位於發射區域時,我們的準備工作聚焦於為火箭填充燃料並確保火箭和探測器的良好的最終狀態。然後我們將進入發射規程。」

2020年7月17日,一艘長徵五號火箭被垂直運輸到中國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區域。

注意除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的標誌以外還有歐洲(ESA),法國(CNES),阿根廷(CONAE)和奧地利(FFG)航天局的標誌。(圖片來源:CNSA)

中國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葛曉春告訴中央電視臺:「火星探測是中國的行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即將進行的發射任務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和支持。」

葛小春說,「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表明我們已經為發射任務做好了準備。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將秉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告訴中央電視臺:「火箭將同時搭載火星軌道器、著陸器和漫遊車進入太空。如此全面的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也將是世界首次,所以我們非常期待。」

您可以在此CGTN視頻中觀看天問一號的首次亮相。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漫遊車示意圖。(圖源:James Head)

候選著陸點:烏託邦平原

一篇新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天文學論文《中國首次火星任務》中概述了「天問一號」的一些細節,包括:

「天問一號」探測器重約5噸(含燃料)。

軌道器將為漫遊車提供中繼通信鏈路,同時進行為期一個火星年的科學觀測。

科學觀測階段的軌道是一個極橢圓軌道,測量結果為165mi× 746 mi(265 km × 12000 km)。

預計「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左右抵達火星,科學觀測階段將於2021年4月開始。

著陸器/火星車將在探測器抵達後兩到三個月在火星表面進行軟著陸,候選著陸點在烏託邦平原。這也是1976年9月3日,美國宇航局「海盜2號」著陸器著陸的火星地區。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軌道器示意圖。(圖源:James Head)

13種科學儀器

這個重約530磅(240公斤)的太陽能漫遊車的重量幾乎是中國玉兔月球車的兩倍,預計將在火星運行90天。(一個火星日或太陽日,比地球日長約40分鐘。)

「天問一號」任務總共有13種科學有效載荷。

軌道器上的7種儀器分別為:兩臺攝像機,火星軌道地下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學光譜儀、火星磁力計、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以及火星高能粒子分析儀。

火星車上安裝的6種儀器為:多光譜照相機、地形照相機、火星巡視器地下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器、火星磁場探測器和火星氣象監測器。

據記者新消息報導,「天問一號」此次將初次實現環繞、著陸及巡視三大目標,並與軌道器進行協調觀測。這種前所未有的任務如果成功,將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從科學角度來講,「天問一號」是對火星形態、地質、礦物、空間環境、土壤和水冰分布等方面進行全面探測。

在「天問一號」之前,中國研製了一臺名為 「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於2011年搭乘在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號採樣返回探測器上一起發射升空。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失敗,導致「螢火一號」也未脫離近地軌道。

相關知識

「天問一號」(研發期間稱為 「火星一號」、HX-1)是中國計劃向火星發射一個太空飛行器的任務,該太空飛行器由一個軌道器、一個著陸器和一個巡視器組成。 該任務計劃於2020年7月23日發射,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其既定目標是尋找當前和過去生命的證據,並評估火星的環境。

「天問」,意為天問或問天,出自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屈原(約公元前340-278年)的同名長詩。

中國的火星計劃與俄羅斯合作啟動。2011年11月,從拜科努爾太空飛行器發射場發射了前往火星和火衛一的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太空飛行器;俄羅斯的太空飛行器攜帶了一個附屬的輔助太空飛行器——螢火-1號,該太空飛行器本應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福布斯-土壤號還攜帶了來自行星協會和保加利亞的實驗)。然而,福布斯-土壤號的主推進裝置未能將前往火星的堆棧向地球停泊軌道上助推,多國太空飛行器和實驗的組合最終於2012年1月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隨後,中國開始了獨立的火星項目,目前的任務於2016年初獲得中國官方正式批准。

作者Leonard David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進入發射臺,「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即將發射升空
    運載中國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於2020年7月17日進入發射臺。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任務,天問一號,7月17日進入到其位於中國南部的海南省的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發射臺。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此前,長徵五號遙三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升空 由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雷帝網 樂天 7月23日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剛剛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又稱「胖五」)發射升空。,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當前是中國的「天問一號」,7月底是美國的「毅力」發射,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因為疫情被耽擱了。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火箭「胖五」助「天問」精準追星本報記者 張航 通訊員 姜哲昨天12時41分,震耳欲聾的轟鳴中,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胖五」用最快速度、精準「追星」等強勁能力,送「天問一號」奔向火星。
  • 中國成功發射大型火箭,火星計劃正式拉開序幕
    中國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於7月17日離開裝配大樓,抵達海南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準備首次公開亮相。來源:新華社 中國的天問一號計劃是本月將要發射往火星的三個航天探測器中的第二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以及美國的火星探測任務都將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據公共通告對來往船隻避開發射飛行器降落下降區的警告,一枚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已經於周四中午搭載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發射升空。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中國日報7月23日文昌電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7月23日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中國探火出發!長五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在一院院長王小軍看來,長徵五號火箭進入工程應用階段,將有力支撐國家重大航天工程的實施,對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發揮重要作用。此前,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和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連續發射成功,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瓶頸已經完全攻克,火箭各系統的正確性、協調性得到了充分驗證,火箭可靠性水平進一步提升。「此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意味著長徵五號火箭正式進入『服役』狀態。」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表示。
  • 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任務擁有國際夥伴的推動
    在完成多次綜合演練後,中國已準備就緒,可以啟動其首個完全本土化的火星飛行任務。 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的數據,由軌道器,著陸器和流動站組成的 Tianwen-1號計劃於7月下旬或8月初升空。猜測是該發射定於7月23日窗口開啟。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與環繞器組成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就在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待命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飛行約2167秒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第一步,也開啟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新局面。本次負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與過去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相比,具有多個突出優勢,其一,飛行速度快達到每秒11.2千米,即第二宇宙速度,幫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順利飛往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12時41分!一飛沖天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0天後將到達火星
    人民網上海7月23日電 (唐小麗)今天中午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13時25分,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火星終迎「中國來客」
    中新網文昌7月23日電(郭超凱 徐朋朋)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火箭助推器、「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來自上海!離開地球表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帶你靠近火星探秘
    2020年7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助推四兄弟飛行助力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本次發射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4次發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5次發射,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40次發射。
  • 「胖五」再出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通訊員 劉旭 視頻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瞬間 (圖據人民日報微信公號)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央視頻」VR直播向全國人民展現了360°無死角的「奔赴火星」升空精彩瞬間,圓周率作為VR全景設備提供商,獨家見證5G+VR全景直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見證中國開啟火星時代。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作者 郭超凱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成功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亮點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