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發射為何非「胖五」莫屬?與上海又有怎樣的關係?

2020-12-06 騰訊網

離開地球,奔向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探火為何非長五莫屬?

作為我國新一代最大推力火箭,長徵五號的橫空出世並不順利。

這型寄託著中國深空夢想的大火箭,立項於2006年10月。歷經十年,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遙一首飛成功,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實現了從中型到大型的跨越和升級換代。不過,長五的第二次飛行卻以失敗告終。經過兩年「歸零」攻關,中國火箭人治好了長五的「心病」,2019年12月27日長五遙三火箭,順利將我國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胖五」王者歸來。

世界航天界有一句話:「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長徵五號火箭是目前我國研製的起飛重量和運載能力最大的大型運載火箭,高57米,相當於20層樓;箭體直徑達5米,打破了我國40餘年來3.35米箭體直徑結構的限制,而胖胖的身材也讓它得了一個「胖五」的稱呼。大塊頭的「胖五」起飛質量達到870噸,起飛最大推力超過1000噸,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4噸,比現役長徵三號乙火箭運載能力提升2.5倍以上。

長徵五號的巨大推力,也拉近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目前,俄羅斯現有的質子-M運載火箭最大起飛重量705噸,其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是24噸。美國的獵鷹重型火箭最大起飛重量142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63.8噸。

超強的運載實力,讓「胖五」責無旁貸承擔起「探火」這個極其重要、難度極高的任務。「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目標,因此其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組成,重量達到5噸左右。5噸重的太空飛行器並不稀奇,但探火任務需要直接將這個5噸重的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也就是說,需要讓探測器獲得超過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讓它可以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去往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

想要獲得這個初始速度,目前只有長徵五號能夠做到。長徵五號不但承擔探火任務,下一步的空間站建設、探月三期等都將由它當擔。

90%起飛推力源自「上海製造」

值得關注的是,在長五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升空時,其四周捆綁的4個助推器為火箭提供了90%以上的起飛推力,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起飛的主要動力源。而這四個「大塊頭」,出自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宏俊表示,長五是我國首個採用助推器支撐的捆綁火箭,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迄今為止都是國內最大的低溫液體助推器。「助推器五臟俱全,相當於一枚單級運載火箭。」每個助推器安裝了2臺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並為全箭提供豎立狀態的支撐。

自2006年10月立項以來,上海航天長徵五號型號研製團隊先後突破了低溫POGO分析和抑制、氦加溫增壓、尾部防熱技術等14項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鮑國苗介紹,當時最具挑戰的是國內首個前捆綁點主傳力艙體結構,因其能極大地改善芯級部分艙段的載荷環境,提高運載能力,上海航天便成了國內該領域首個「吃螃蟹」的。

長徵五號芯級直徑達5米,而助推模塊直徑只有3.35米,根據總體設計方案,火箭採用了助推主支撐的方式:在全箭豎立時,靠分布於4個助推上的12個支撐點停放在發射臺上。鮑國苗說,「要實現這種支撐,不僅需要承受住火箭800多噸的自身質量,經受住文昌航天發射場特有的大風等考驗。在火箭助推飛行中,還要將幾百噸的推力有效傳遞給芯級並經受發動機產生的複雜熱環境考驗。

為有效提供全箭儘可能大的起飛推力,長徵五號助推器特別採用斜頭錐和前捆綁主傳力結構。飛行中,助推發動機產生的推力通過頭錐上的前捆綁點傳遞給芯級,在頭錐不足0.1平方米前捆綁點處需要承受300多噸的偏置集中力載荷。 鮑國苗形容說,這就像一個人「單肩」扛重物,為了抗住勁,研製團隊為頭錐量身定製了一款專屬的「梁式」承載偏置集中力構型,用3000多個零件鉚接而成斜頭錐,而錐體與芯級的前捆綁點軸承支座則採用了一體化設計,有效保證了結構的強度。

相關焦點

  • 發射「天問」,為何非「胖五」莫屬?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行星探測」時代。在航天領域,運載火箭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了探索太空的步伐和在全球「太空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在運載能力為王的太空時代,誰擁有更強的火箭,誰就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 胖五微課堂:為什麼「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今天上午,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胖五」再出徵 備受矚目 萬眾期待有一句話叫做「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
  • 為什麼「探火」非「胖五」莫屬
    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了我國行星探測的序幕。為什麼「探火」非「胖五」莫屬?
  •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事實上,胖五就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由於其體型較大,所以也被大家親切的稱之為胖五。據了解,長徵系列五號是為了滿足我國航天發展需要 ,並且彌補我國與發達國家航天領域之間的差距,從而主研發的一款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
  • 解讀 | 為何「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整體普查甚至是全球勘測;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天問一號」出徵火星,「天津元素」閃耀星空!
    今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有望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我國行星探測新時代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俗稱「胖五」)搭載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軌道,環繞兩個月後探測器將登陸火星,勘測行星地質特徵、土壤和冰的分布、大氣電離層和環境性質。
  • 「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胖五」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第一步作者 郭超凱7月23日,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成功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亮點頗多。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天問一號」為何在海邊文昌發射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皓我國有西昌、太原以及酒泉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天問一號」出徵,作為我國探索行星的第一步。為何會選擇在海邊文昌發射?它將要去完成哪些任務?文昌發射場航拍圖文昌發射場主要有「緯度」「安全」「運輸」三大優勢。海南島是中國陸地緯度最低、距離赤道最近的地區。航天發射與發射場的緯度高低密切相關,距離赤道越近、緯度越低,發射衛星時就越能藉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產生的離心現象,因此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使用同樣燃料可以達到的速度也越快。
  • 火星、「胖五」、三個目標:「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故事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根據計劃,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如果完成任務,這將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三個目標。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12時41分!一飛沖天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發射深空探測器,需要運載火箭提供足夠的發射能量,使探測器獲得足夠大的初始速度。在分離速度確定的條件下,重量越大的探測器,所需要的發射能量也越大。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繞、落、尋」一步到位
    「胖五」將火星探測器送上天!「繞、落、尋」一步到位。智東西7月23日消息,剛剛,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我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首次實現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是美國、俄羅斯,包括蘇聯都沒有做到的。
  • 「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 01 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 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長徵五號火箭升空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一、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繞、落、尋」一步到位這次發射任務由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我們說的「胖五」完成,因為火箭質量越大,其載荷能力越強。
  • 「胖五」再出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據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也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四大看點請收好
    ,但這只是「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繞、落、巡」系列任務的第一步。看點二:「胖五」轉正後首次發射此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工程應用發射,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已逐漸成熟,具備執行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的能力和條件。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厲害了我的國
    就在今天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想和你一起奔向火星」「飛吧,胖五!將來一起漫步太空!」「和胖五一起,向星辰大海出發!」科技君突然有了一種既視感:中國人:胖五要奔向火星了!火星人:胖五要送貨上門了!莫名喜感有木有?
  • 「胖五」為了「奔火」有多拼?一組數字告訴你
    此前在發射月球探測器時,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曾經飛出每秒10千米以上的速度。此次「胖五」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國內首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中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如把發射比作打靶,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就是在打移動靶,因為地球和火星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調整發射軌道,才能讓探測器入軌更精確,在奔火過程中節約燃料。為此,一院研製團隊對「胖五」的軌道進行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