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身上有很多「重慶造」鋁材

2020-07-24 重慶日報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夏元)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重慶日報記者當天從中鋁西南鋁獲悉,在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均有大量「重慶造」鋁材。

「天問一號」身上有很多「重慶造」鋁材

中鋁西南鋁研發生產人員正在生產配套「天問一號」項目的鋁材產品。(中鋁西南鋁供圖)

  

  據介紹,此次西南鋁為「天問一號」探測器提供了蒙皮板、自由鍛件、超大規格板、鍛環、鋁鋰合金等多類高精尖鋁材。西南鋁負責人表示,由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在太空中行駛7個月,並完成極其複雜的著陸過程,這意味著對鋁合金材料各項性能指標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在「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由西南鋁生產研製的某款鋁合金材料,是此次其提供配套鋁材產品中,加工難度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該合金材料具有密度低、彈性模量高、耐腐蝕、焊接性能好等性能,但由於技術要求高、生產難度大,此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生產。

「天問一號」身上有很多「重慶造」鋁材

中鋁西南鋁研發生產人員正在生產配套「天問一號」項目的鋁材產品。(中鋁西南鋁供圖)

  

  為保障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需求,西南鋁進行自主創新攻關,通過開展成分優化、大規格鑄錠鑄造工藝、形變及熱處理工藝等研發,最終成功解決該合金材料室溫塑性差、加工性能差等一系列「卡脖子」難題,摸索出一套獲得高質量鋁鋰合金產品的關鍵核心加工技術,扭轉了該合金材料長期依賴進口局面,填補了國內空白。

  另外,此次搭載「天問一號」升空的長五遙四運載火箭上,也有西南鋁鍛造的直徑5米級鋁合金整體鍛環和多個型號板材,它們分布在火箭過渡環、轉接框、貯箱等關鍵部位,佔箭體結構所需鋁材90%以上。

相關焦點

  • 重慶造「鋁鋁」上天 和北鬥天問神州嫦娥長徵一起飛
    有一個信息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無論是「北鬥三號」,還是前幾天剛剛升空的「天問一號」,都大量採用了重慶造的鋁材。第1眼記者近日探訪中鋁西南鋁,了解幕後的故事。與普通用於工業的鋁材不同,「北鬥三號」衛星所採用的高合化鋁材對規格、生產工藝等都有極高要求。
  • 「合肥造」隨「天問一號」奔向蒼穹
    合肥日報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邁出關鍵一步。多項「合肥造」高科技成果隨「天問一號」升空,將在接下來的探測之旅中完成相關任務。
  • 「天問一號」探測器空間太陽電池「南昌造」
    南昌新聞網訊 當前,承擔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預定軌道中向火星推進,這也是我國首次自主開展行星探測。令人振奮的是,作為太空飛行器的主電源,「天問一號」探測器採用的空間太陽電池是「南昌造」。彰顯省會擔當,南昌創新有力量。 太陽電池作為太空飛行器的主電源,對航天的有效載荷和運行壽命起著決定性作用。
  • 「天問一號」刷新中國航天新紀錄,BJ90再次彰顯中國智造硬核實力
    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也已經正式啟用,將投入到「天問一號」及「嫦娥四號」任務中,而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這標誌著我國航空航天領域有一次迎來重大突破,令世界矚目。將目光轉向陸地,代表軍工製造最高水平的BJ90以全球頂級資源,和高效率、高品質生產體系,也意味著中國汽車產業在高端發展道路上正在大步邁進。
  • 天問一號的「順風車」胖五,身上為何會有多個外國宇航局的標誌?
    在火箭發射現場,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34;的一幕,那就是在&34;的身上除了我國的標誌外,還有著多個國家的宇航局標誌,這是為何呢?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胖五的身上才會貼上如此多的標誌。如今,天問一號已經成功進入了預定軌道,這也讓很多關心中國天文事業的人放下了那顆不安的心,因為這次的發射時機是很難得,如果錯過了本次機會,那麼就要再等兩年才有發射時間。所幸的是,天問一號不僅成發射了,而且還按計劃進入了預定軌道。
  • 走進「天問一號」背後的亦莊智造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探測器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踏上探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背後有」亦莊智造「的身影 快和小亦一起去看看吧長五身上的「神器」此外,研發團隊還為長五遙四火箭上配套一千餘臺產品,涉及溫度、熱流、液位、流量、位移、壓力、過載、振動、衝擊、噪聲等傳感器變換器。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成臺灣的驕傲了……
    24日,臺灣《自由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天問一號」的報導,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科技新聞裡,臺媒居然靠一張圖片,把新聞聯繫到「臺灣」身上。學過基礎拼音的小學生都知道,「TW」,實則是「天問」二字的拼音首字母,該字樣指代的是「天問一號」。然而,《自由時報》對這個圖片的解讀,讓看了的人都忍不住嘆服他們無與倫比的想像力。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這些來自「成都造」……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錯過了那激動人心的瞬間?不要緊,小布整理好動圖啦!現場動圖點火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這些來自「成都造」↓↓↓紮根成都的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下屬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遙四運載火箭的重要製造單位,主要負責了長五遙四箭上配電器、附加控制器、電纜網等重要單機以及地面測發控整體系統的生產製造任務。
  • 「天問一號」「問天」「綿陽造」將讓探測器「保持通話」
    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令人振奮。「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開展巡視探測。作為綿陽人,小直尤為自豪,因為支撐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多項國內頂尖科技中,也有咱「綿陽造」的身影。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9月20日23時許,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推力為120N的發動機的實際性能。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狀態良好。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
  • 天問一號,狀態良好
    9月20日23時許,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推力為120N的發動機的實際性能。目前,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狀態良好。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修正?
  • 「天問一號」承載著很多個第一次
    2020-08-02 05:08:3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新聞周刊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 120萬公裡外的深情回望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裡的飛行途中,深情回望了一眼家園。因為距離遠,地球看起來只有指甲蓋大小,月球則更小。
  • 「嫦娥五號」升空背後的重慶力量:大量高精尖鋁材系「西南鋁造」
    通訊員 李影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4日9時31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通訊員 黎明勇 李影)今(24)日凌晨4時30分,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託舉「據悉,從「長五」到「嫦五」,都裝備了大量的「西南鋁造」高精尖鋁合金材料。
  • 「青島造」為「天問一號」核心環節助力
    8月29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1億公裡之際,CCTV《對話》欄目以「來自火星的一場約會」為主題,解讀了這項任務背後的故事。這期節目上,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連龍作為嘉賓,講述了企業在「天問一號」中的兩大貢獻: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是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難嗎?
    經歷長達6~7個月的長途旅行後,「天問一號」預計在明年2月左右來到火星引力勢場內,試圖切入火星軌道,被火星引力場捕獲。這個過程決定成敗,若切入點距離火星太遠,「天問一號」無法被火星引力成功捕獲,就此與火星別過;但若太近,「天問一號」就此墜毀。若能成功切入火星軌道,「天問一號」上的環繞器才能準備進行環繞觀測。落,即探測器要降落在火星上。
  • 重慶小型鋁材全數控切割機價格
    重慶小型鋁材全數控切割機價格,公司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八閩首邑的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重慶小型鋁材全數控切割機價格, 狹縫雷射束聚焦成非常小的光斑,使焦點達到較高的功率密度,材料迅速加熱到氣化程度,蒸發形成孔洞。隨著梁和材料的相對直線運動,孔不斷地形成一個非常窄的狹縫。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天問一號拍照的高分相機,是咱長春造的
    23日12點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長春光機所研製的火星高解析度相機(簡稱「高分相機」)作為火星環繞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國首次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其中高分相機科學探測任務包括獲取火星表面重點區域精細觀測圖像:1對沙丘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然而已經有公司註冊了「天問一號」零食商標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將在深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的時間,2021在商標方面,「天問一號」已經被多家企業申請註冊商標。據中國商標網數據顯示:共有四家企業,申請了五枚商標。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科學類博物館搜索熱度攀升300%
    這兩天,隨著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科學類博物館搜索熱度一度攀升300%。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激起了人們對太空探索的興趣。記者從同程旅行平臺的數據了解到,截至7月23日14點,天文館、科技館等科學類博物館的搜索熱度迅速攀升,同比增長300%。
  • 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代號:Tianwen 1[1])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2]。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3],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成功升空,計劃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並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