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造」隨「天問一號」奔向蒼穹
合肥日報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邁出關鍵一步。多項「合肥造」高科技成果隨「天問一號」升空,將在接下來的探測之旅中完成相關任務。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超過一億公裡
從地球飛往火星,截止到8月28日10時08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與地球距離已經飛行大約一億多公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正常。,飛行期間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及二次軌道修正、搭載載荷自檢等工作全部完成。
-
「天問一號」安裝的是太陽能電池,恰恰反映了中國核領域的不足
眾所周知,"天問一號「已經成功升空,將在不久後便抵達火星軌道。天問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況良好。天問一號將是全球首個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個任務的探測器,但從這一點來說,它是了不起的。
-
「天問一號」「問天」「綿陽造」將讓探測器「保持通話」
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令人振奮。「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開展巡視探測。作為綿陽人,小直尤為自豪,因為支撐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多項國內頂尖科技中,也有咱「綿陽造」的身影。
-
「天問一號」背後的化工材料
這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天問》中的詩句。7月23日12時41分,承擔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繼續探求屈原在2300年前的發問。這不僅是我國首次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是我國深空領域裡一個全新的裡程碑。那麼,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背後,有哪些化工新材料扮演了重要角色?
-
守護火星探測器著陸!「青島造」為「天問一號」核心環節助力
8月29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1億公裡之際,CCTV《對話》欄目以「來自火星的一場約會」為主題,解讀了這項任務背後的故事。這期節目上,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連龍作為嘉賓,講述了企業在「天問一號」中的兩大貢獻: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是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天問一號拍照的高分相機,是咱長春造的
23日12點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長春光機所研製的火星高解析度相機(簡稱「高分相機」)作為火星環繞器上的有效載荷之一,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長春光機所研製的此款高分相機集眾多優點為一身,克服了過去光學相機的弱點,配置的兩種成像探測器,有望獲得火星表面真彩色融合圖像及視頻圖像。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天問一號裡程突破4億公裡!盤點飛行最遠的探測器
據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宇宙航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將在短期內按計劃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這是我國航空史上的裡程碑,也標誌著我國的航天事業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
國內核電池技術仍需努力,天問一號火星車只用太陽能電池供電
早在幾十年前,美國就開始對火星的探索,在1975年便將海盜號系列火星探測器送上火星;而中國在航天技術上起步較晚,經過不斷地努力,7月23日將中國第二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上太空,按照計劃,天問一號將在明年2月登陸火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上海智造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昨天成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院長張宏俊介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承擔長徵五號助推器以及火星環繞器的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另外,「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兩臺有效載荷也來自上海製造!
-
「天問一號」身上有很多「重慶造」鋁材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夏元)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重慶日報記者當天從中鋁西南鋁獲悉,在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及「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均有大量「重慶造」鋁材。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12時41分!一飛沖天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當時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三號乙火箭,大約可以將兩噸左右的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地火轉移軌道發射能力,超過了5噸。因此,發射「天問一號」任務的大號探測器,只有「胖五」能夠勝任。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探測器在文昌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意味著什麼?
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落和巡視探測,可謂難度巨大,而這次「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對於人類來說,意義非凡。
-
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中途修正一般是指在探測器飛行過程中,對各種原因導致的軌道偏離進行修正,使探測器更貼近理論軌道飛行。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介紹,天問一號飛向火星期間,會受到太陽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一部分行星的引力會對探測器造成幹擾,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使其飛行軌跡和速度發生變化。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探火之路要經歷什麼?
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張高翔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中途修正一般是指在探測器飛行過程中,對各種原因導致的軌道偏離進行修正,使探測器更貼近理論軌道飛行。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介紹,天問一號飛向火星期間,會受到太陽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一部分行星的引力會對探測器造成幹擾,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使其飛行軌跡和速度發生變化。
-
關注「天問一號」|總師又雙叒是「南航造」!這一次的火星探測器也不例外
揚子晚報網7月23日訊(實習生 張紫略 記者 楊甜子)「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總師又是「南航造」!記者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了解到,南航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了此次火星探測器的總設計師。而中科院院士、南航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更是親歷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親手推動了中國衛星遙感、月球與深空探測及空間科學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