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7月23日訊(實習生 張紫略 記者 楊甜子)「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總師又是「南航造」!記者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了解到,南航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了此次火星探測器的總設計師。而中科院院士、南航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更是親歷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親手推動了中國衛星遙感、月球與深空探測及空間科學的快速發展。
葉培建院士:火星、木星、太陽系都是我們的目標
從我國第一代傳輸型偵察衛星、第一代長壽命實時傳輸對地觀測衛星,到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再到如今火星探測任務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堅守航天領域研究近50載,作為多個具有開創意義的空間探測器的總師、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感慨萬千。去年4月,在南航舉行的嫦娥四號研製團隊校友思政公開課上,葉培建院士曾向師生們介紹了中國航天的宏偉藍圖。「我們還要到火星取樣返回,還要對木星進行探測,還將向太陽系邊際探測飛行。中國的航天強國夢,將為中國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對航天事業負責」成為葉培建一輩子都在努力的事,他說:「我們要研製和發射更多、更好、更高水平的衛星,服務中國,乃至全世界,中國的航天員將邁步月球和更遠的太空,探測火星、小行星和木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行星際探測,飛向更遠、更遠!」
南航88級校友擔任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
在本次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中,南航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擔任總指揮、南航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南航航天學院的火星信標項目團隊承接火星探測器信標裝置的研製工作……在中國航天領域,「南航人」持續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南航求學的經歷讓孫澤洲受益匪淺。「這是我至關重要的4年。老師們不僅給我們傳授知識,也教我們怎麼做人。」父母都在瀋陽飛機製造公司工作的他從小耳濡目染,一心嚮往探索宇宙空間的奧秘,並於1988年進入南航電子工程專業讀書。畢業後,他隨即進入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工作。2004年任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2008年任嫦娥三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後擔任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以及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
工作20多年間,他長期致力於深空探測領域研究和工程實踐,逐步成長為我國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設計領域專家和學術帶頭人。此前,在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後,孫澤洲為南航學子寫下題詞:「嫦娥衛星開闢了我國深空探測的絢麗篇章,未來的課堂之路將充滿機遇與挑戰,同時也熱切地期盼著更多立志高遠、功底紮實的青年才俊,在此將青春揮灑。願更多的南航學子在祖國的高科技之巔建功立業。」
「天問一號」充滿「南航元素」
按計劃,「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並進入地球同步軌道,而後進行大約7個月的飛行到達火星,最終在2021年5月著陸在火星赤道附近。國外在火星著陸任務之前都有環繞衛星在火星附近,而中國的火星著陸巡視器是環繞火星不久後,就要與環繞器分離並降落,這對於著陸後的火星車自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最核心、難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在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後降落傘減速的過程,這個過程只有一次機會。「認識一個新的事物就是試錯的過程,航天卻不會給你很多機會去試錯。」孫澤洲總師坦言。
記者了解到,此次火星探測器搭載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的研製工作中,除了總師之外,還有許多「南航元素」。負責長徵五號系列主體結構製造、總裝和測試的是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南航85級飛機設計專業校友孟凡新擔任該公司總經理。去年年底,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成功復飛,南航郭萬林院士為代表的科研人員提供了「南航智慧」。
來源:揚子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