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然而已經有公司註冊了「天問一號」零食商標

2020-09-06 名品商標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2020年7月23日,北京時間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創航天發射場。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天問一號」將在深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的時間,2021年2月份左右到達火星。

這是我國首次開展火星探測之旅。

天問,出自《楚辭》,來源於屈原的長詩,作品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

以「天問」作為工程名稱,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

在商標方面,「天問一號」已經被多家企業申請註冊商標。

據中國商標網數據顯示:共有四家企業,申請了五枚商標

9類電子電器商標共被申請了兩次。

其中,比較奇怪的是天津這家企業,一共申請了兩枚商標,都是與食品相關的商標,30類休閒食品和32類啤酒飲料。

這是想要在七個月後,就著吃的喝的,然後看著天問一號著落火星嗎?

假設可以在成功註冊的情況下,時間也不夠啊,最多只能是使用TM商標了。

其實,中國在很多方面喜歡採用借鑑古文的法子來取名。

火箭的名字是用神舟來命名的,探月飛行器叫嫦娥一號

還有華為,據說是把一本山海經上面的名字都給註冊成了商標。

在註冊商標時,商標取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商標取名,你可以考慮一下古詩文、經典古文等等,不僅有非常深厚的特殊意義,而且名字還不錯。

商標取名,記住五個「易」:易認、易讀、易記、易寫、易懂

商標取名,是一個技術活,想要有一個有趣的商標名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商標名字,首先要簡潔一點,用詞要通俗易懂,不要用生僻字,名字不要拗口

做到能讓消費者易認、易讀,順口的話,總是更容易說出口,名字能記住,遇到同音字能寫出來。

這樣子,消費者之間才能會有更好的傳播

易懂,就是消費者看到名字後,知道是產品

你是做家具、化工產品的,卻取了一個食品名字的商標

這不是在給消費者想消費時找麻煩嘛?

商標取名確實很關鍵,會取名,取個好聽的名字,也能增加商標註冊的成功率!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上天成功,商標卻早被多家公司搶先註冊
    2020年7月23日北京時間12時41分左右,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將在深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的時間,2021年2月份左右到達火星。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商標被多家公司申請註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林子)7月23日,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企查查顯示,截至7月23日,有關「天問一號」商標申請記錄共5條,其中申請公司包含湖南國科防務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星宇航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陝西銀磚建材有限公司、寧波蓋倫門控設備有限公司四家公司。
  • 探索火星的「天問一號」升空後,商標也火了
    最近的朋友圈,都被「天問一號」刷屏了。很多小夥伴都非常興奮,中國的「天問」開始向火星進軍。「天問一號」的名稱來源於《天問》是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的一首長詩。「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我們對太空的疑問和探索,在先秦時期已經開始了。在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商標立刻被搶註,遭搶註的衛星居然這麼多
    2020年7月23日北京時間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天問一號」將在深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的時間,2021年2月份左右到達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但也有一些人,對於我們的成功,流露出一種很「酸」的態度…從境外社交媒體「推特」來看,目前正在拼命「酸」中國「天問一號」的,主要是來自印度的一些網民。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有人心態崩了
    如下圖所示,在推特上不少關於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資訊帖文下面,就都能看到這些印度網民在發表諸如「火星要被新冠病毒/中國病毒感染了」「別把新冠病毒帶到火星去」之類的言論。還有一些印度網民,因印度曾成功向火星發射過一個小型探測器,居然寫出了中國探索火星是在「抄襲印度」這樣既無知又自大的言論。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戰略意義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意義非常重大。當然天問一號徹底成功,還需要到2021年的2月份,其環繞器穩定圍繞火星飛行;著陸器突破火星大氣層成功軟著陸,然後展開釋放巡視器,傳回第一批火星表面和一定深度土層的考察資料之後才能算徹底圓滿的成功。不過發射成功,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脫離地球的引力,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是後面一系列成功的基礎。因此同樣值得祝賀。那麼天問一號成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可以分為遠期意義的近期意義兩大方面。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但一些國家的反應很耐人尋味
    ​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於7月23日12:41成功發射,預計明年到達火星。現已成功進入預定的飛行軌道,這意味著「天問一號」已正式涉足。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中,許多國家航天局向中國的航天成就發出了賀電。
  • 天問時刻|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馬斯克:非常振奮人心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發來祝賀:非常振奮人心。7月23日13時25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成臺灣的驕傲了……
    24日,臺灣《自由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天問一號」的報導,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科技新聞裡,臺媒居然靠一張圖片,把新聞聯繫到「臺灣」身上。圖片截取自臺灣《自由時報》這篇名為《中國長徵5號火箭升空,官方罕見釋出「TW-1」照片》的報導提到,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了一張照片,圖中,科研人員列隊組成「TW-1」的字樣。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馬斯克發推祝賀:令人驚嘆
    (觀察者網訊)今天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央視新聞指出,「天問一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對此,特斯拉CEO馬斯克發推祝賀:「今天,中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令人驚嘆!」
  • 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振奮人心!嫦娥五號也要來了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兩千年前,屈原在長詩《天問》中寫道「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和「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但是上面還有四個國家logo,「天問」成功之路
    引言就在昨天中午我國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相信關心這方面的事情的人也都看到了,但是在天問一號上面除了我們國家的logo以外還有其他四個logo,這時候就有很多的人有疑惑,這不是我們國家自主研製的麼,為什麼會有其他的logo,現在我們來探尋一下「天問」曲折的成功之路。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馬斯克發推:令人驚嘆
    北京時間23日中午,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之後不久,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辦人埃隆·馬斯克就此消息發推,「今天,中國發射了令人驚嘆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而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等待它的將是什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23日12時41分,地點是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裝載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的第一步!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國這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美國媒體卻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 天問一號發射!火星,我們來了
    據新華社報導,7月23日,承擔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不過,雖然天問一號才初露鋒芒,但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早就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的關注。
  • 「天問一號」發射 中國太空實力提升
    圖片來源:The Verge網站今日視點本報記者 劉 霞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 山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的發射引發了國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在發射前及發射後,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The Verge網站、美國太空網、《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德國之聲》、英國愛爾蘭廣播電視臺等在內的媒體都進行了跟蹤報導。這些媒體指出,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夯實並提升中國的太空實力,「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太空強國」。
  • 天問一號: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據國家航天局報導,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多項準備工作已就緒,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天問一號發射,專門配備的兩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2星及天鏈二號01星,目前已經準備就緒,兩顆中繼衛星性能指標已達最佳狀態,靜待天問一號發射。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郭倩)《經濟參考報》7月24日刊發題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