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大衛星」「探測器」「空間站」:「胖五」三絕技開啟新徵程
作者 郭超凱 姜哲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7月23日託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至此,被譽為「胖五」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已先後執行過高軌大衛星、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深空探測器三類任務。
「運力擔當」:發射高軌大衛星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中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之一。長徵五號火箭總長約57米,起飛質量約87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
此前,中國用於發射高軌道衛星的主力火箭是有著「金牌火箭」美譽的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其中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徵三號乙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約為5.5噸,可以滿足北鬥導航衛星等絕大部分高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
隨著更大重量的衛星平臺相繼問世,衛星對火箭的運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的實踐二十號衛星,重量達8噸,是之前高軌道衛星重量的近1.5倍。對此,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表示:「長徵五號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為14噸,發射8噸重量的衛星綽綽有餘,如果搭配合適的上面級,還可以實現高軌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出現,為未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提供了更多選擇。「身經百戰」的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可以提供高性價比服務,而運力強大的長徵五號火箭則在多星部署上更勝一籌。
「穿越星際」:發射深空探測器
此前,中國深空探測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月球。中國用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至嫦娥四4個月球探測器,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目標的前兩步。
然而,如果要將更大重量的探測器送上月球,或者將探測器送往遙遠的火星,則需要有更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目前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火箭可以擔綱。因此,執行探月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火箭實施發射。
長徵五號火箭出色的運載能力,為中國火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相比之前的月球探測,「胖五」此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入軌速度更高;火箭與探測器分離時的速度將高於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使得火星探測器可以擺脫地球引力,這也是中國火箭首次達到這一速度。二是探測器更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質量約5噸,比嫦娥四號探測器還要重一噸多,是目前中國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三是發射軌道更加精細;為了讓探測器更加精確入軌,研製團隊進行了精細化的「窄窗口多軌道」設計,14天的窗口期一共設計了42條發射軌道,並首次實現了發射軌道的自動切換。
「這在中國航天的發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創造了火箭單次發射軌道設計數量的紀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說。值得一提的是,長徵五號火箭的出現,使得中國深空探測器飛向距離地球更遠的木星、土星等行星成為可能。
「私人訂製」:發射空間站艙段
除了能發射高軌大衛星和深空探測器以外,同屬於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還將能為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提供「私人訂製」般的發射服務。
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火箭圓滿完成首飛任務,此舉標誌著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為全面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徵五號B火箭是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製的一型火箭,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可達25噸,這使得中國火箭運載能力站上了20噸的臺階,進入世界第一梯隊。該型火箭擁有中國國內最大的整流罩,其高度(20.5米)相當於一座六層樓房,足夠容納下空間站艙段。為滿足空間站交會對接的要求,長徵五號B火箭還具備「零窗口」發射能力,同時其獨有的大推力直接入軌技術和大直徑艙箭分離技術,使得只用一級火箭直接將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成為可能。
從高軌大衛星到深空探測器,再到將來發射空間站艙段,長徵五號系列火箭正為中國航天搭建更廣闊的舞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