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器發射後接下來做啥?2-3年內完成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的...

2020-12-02 大洋網

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已經先後完成了高軌大衛星、載人飛船試驗船以及深空探測器三類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成為長徵火箭家族中唯一可以勝任三種任務類型的火箭。

在發射高軌道大衛星方面,長徵五號火箭將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從5.5噸提高到14噸,可以滿足新一代衛星平臺的發射需求,與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共同構成了發射高軌道衛星的能力階梯。「我國未來的高軌衛星重量可以達到8噸左右,只能通過長徵五號火箭實施發射。同時,在搭配合適的上面級後,長徵五號火箭也可以用一箭雙星的形式同時發射兩顆5.5噸重量的高軌衛星。」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

在發射深空探測器方面,長徵五號火箭將我國深空探測的對象從月球拓展到了太陽系內行星。此前,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承擔了發射我國月球探測器的任務,相繼發射了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完成了對於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但是,在更遠的深空探測和更重的探測器發射任務上,長徵五號火箭的優勢就顯得更為突出。長徵五號火箭可以把5噸的載荷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足夠攜帶著陸器和巡視器,使得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落、巡」三類探測成為可能。

在發射空間站艙段方面,長徵五號B火箭將成為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的「專屬列車」。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與長徵五號火箭同屬長徵五號系列火箭,是我國首個採用一級半構型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專門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而研製,擁有長度達到20.5米的國內最大整流罩,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達到25噸級,具備「零窗口」發射的能力,同時還擁有大推力直接入軌、大直徑艙箭分離等「黑科技」,將在未來兩到三年時間內,完成我國空間站艙段的發射。

「長徵五號火箭進入工程應用階段,將有力支撐國家重大航天工程的實施,對加快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介紹。

運載火箭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運載火箭的能力決定了探索太空的步伐。在運載能力為王的太空時代,誰擁有更強的火箭,誰就掌握更大的主動權。長徵五號火箭的出現,讓我國火箭運載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也讓我們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如果說擁有運載火箭是加入「太空俱樂部」的入場券,那麼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則決定了在俱樂部中的會員等級,因為運載能力不僅是一個國家航天實力的直接體現,也是開展一切航天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我國火箭在不同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分別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約5.5噸(長徵三號乙火箭)和近地軌道(LEO)約13.5噸(長徵七號火箭),長徵五號火箭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這些數字。「作為我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大火箭,長徵五號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左右,為建設空間站而研製的長徵五號B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李東介紹,也正因如此,長徵五號系列火箭有著航天「夢想號」的美譽,在航天強國建設的徵程中,「胖五」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此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工程應用發射,標誌著長徵五號火箭關鍵技術已逐漸成熟,具備執行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的能力和條件。在此次「探火」任務中,「胖五」表現亮眼,在飛出中國火箭最快速度的同時,將5噸重的「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充分展現出長徵五號火箭不俗的實力。站在高起點上出發,長徵五號火箭未來會更加「忙碌」,在多個應用領域都有很強的需求。比如,長徵五號火箭將繼續深空探測之旅,在年內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對月球樣本的採用返回;長徵五號B火箭將作為空間站建設的「專屬列車」,在未來2-3年時間內相繼完成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的發射;同時,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突出的運載能力對於需要快速多星組網的衛星「星座」建設也意義重大,可以以「一箭多星」的形式快速實現衛星「星座」部署。

「中國航天的長徵永遠在路上。在參與各項重大航天工程建設的同時,長徵五號火箭也將為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提供了技術積累,為運載火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將更加有力支撐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王小軍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肖歡歡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肖歡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林靜

相關焦點

  • 長五B擬於今年春季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任務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月6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由該集團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關於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飛船、天問一號
    、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2020年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接著發射兩個實驗艙
    如今,中國空間站項目早已確定了時間:2022年前後建成,2020年開始發射核心艙,接著是實驗艙,近日,中國航天更詳細介紹了中國空間站模樣,中國空間站形狀為「T」字型,一共由三個艙室組成,一個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相當於一套3室2廳的長條狀房屋。
  • 我國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
    載人航天工程中,預計在2018年前後完成研製並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隨後發射兩個實驗艙與「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交會對接。  王中陽介紹了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主要節點:  ——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17年,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驗證空間站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  ——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 關於空間站核心艙、神舟十二號飛船、長二F/長七/長五B火箭...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年與202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 我國首個空間站目前仍未開始發射,2022年還能不能按時完成?
    空間站建成後,我國將高密度地開始實施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並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核心艙、「夢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載人飛船(「神舟」號)和貨運飛船(天舟飛船)五個模塊組成。
  • 發射高軌大衛星、發射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深空探測器——「胖五」: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
    科技日報記者從一院了解到,後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計劃於年內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為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作出貢獻;2021年一季度,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還將執行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作為長徵火箭家族的實力擔當,「胖五」將力助中國航天登上更廣闊的舞臺。助力深空探測器穿越星際探索浩瀚宇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夢想。
  • 中國全線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春季發射核心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至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元旦節日期間,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
  • 中國空間站傳喜訊,2021年春將發射核心艙,預計2022年將全面建成
    近期在湖南韶山舉行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上,中國載人航天總師周建平稱,在2021年春季,中國將發射搭載空間站核心艙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目前,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完畢,其他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最後預計在2022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天宮」空間站。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原標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天宮空間站12次發射計劃公開!澄清兩個誤解,新國際空間站誕生
    天宮空間站經常被形容成「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天宮確實不小,它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巡天光學艙組成,一期建成規模即可達百噸級,未來還將視需求再拓展。
  • 「天問一號」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新京報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新飛船將可重複用、帶6人,空間站核心艙合練3個月
    空間站核心艙:控制中樞&「太空之家」,寬敞,舒適,有WiFi中國空間站由「天和」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3個主要艙段構成。其中,「天和」核心艙全長16.6米,直徑4.2米,重約22噸,是未來空間站的指揮控制中心。航天員的生活起居要在這裡進行,並將在此開展一定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 中國空間站傳來好消息,接下來將進行11次發射,又將是歷史性成就
    中國空間站傳來了好消息,根據《中國航天報》報導,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將在2021年上半年,通過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同時在未來2年時間內,我國還將展開多達十一次的發射,完成空間站的全部組建工作。另外,我國今年發射的火星探測器距離火星也不再遙遠,隨著明年2月初,火星探測器成功實現軟著陸等任務,將標誌中國航天站到了全球航天領域的頂尖位置。
  • 空間站核心艙發射最終敲定,天問一號再破紀錄
    雖然月壤檢驗結果出來後大家一直在調侃「不能種菜」,但是我們都明白,這是一個巨大突破。現在又有兩個好消息傳來,一是中國的太空站核心艙的發射已經確定。二是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馬上就會進入火星軌道。中國的太空站核心艙會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載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隨後,中國還要發射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兩艘飛船會和太空站核心艙進行對接並檢測在軌技術。
  • 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SpaceX獲五角大樓飛彈跟蹤衛星合同
    未來2年11次發射,中國即將完成空間站「天宮」建設>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
  • 2021年中國宇航發射任務有望突破40次 空間站核心艙上半年發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表示,2021年,該集團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 火星探測空間站開建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年與202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 火星探測 空間站開建 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核心艙已基本完成測試全部工作
    原標題: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記者1月3日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我國將於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