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空間站開建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2021-01-11 瀟湘晨報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年與202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元旦節日期間,來自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的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全力保障工程項目順利完成,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負責空間站各艙段研製工作,空間站系統試驗隊員堅守崗位,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目前,空間站項目已經按照研製計劃,順利完成總體大綱規定的全部測試環節。

空間站系統研製工作有序推進

在飛船系統方面,神舟十二號飛船已完成回收著陸分系統的總裝工作。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團隊以載人航天最高研製標準開展工作,確保航天員首次從我國空間站安全返回,保證空間站工程任務順利實施。

研製人員正在進行神舟十二號飛船正樣飛行減速傘包傘關鍵工序收口繩安裝工作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負責長徵二號F、長徵七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根據計劃,長徵二號F、長徵七號、長徵五號B三型運載火箭將分別承擔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和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任務。目前,三型火箭總裝測試工作正在北京、天津兩地有序開展。

長徵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正在總裝廠房進行測試,測試團隊設立了「首席指揮」制度,統籌協調保障資源,確保工作緊密銜接、有序推進。該型火箭計劃於春節後完成總裝測試。

總裝測試團隊正在進行測試前的檢查工作

長徵七號遙三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型號團隊嚴格按照精細化總裝要求,確保各項操作及測試一次做對、做好。目前,火箭總裝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

天津總裝測試廠房內,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剛剛完成測試。型號團隊正在有條不紊地準備火箭出廠前各項工作,確保火箭按計劃運往發射場。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正在測試

在行星探測方面,截至1月3日6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約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接近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

「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

「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主要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目前,環繞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軌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天問一號」探測器示意圖

據了解,火星與地球間距離呈周期性變化,最近時約5000萬公裡,最遠時可達4億多公裡。當「天問一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總飛行裡程將達到4.7億公裡。

「天問一號」探測器深空「自拍」

按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今年2月10日左右),在臨近火星後實施近火制動,俗稱「剎車」減速,被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成為火星的一顆衛星,為著陸火星作準備。

【責任編輯:趙藝涵】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 空間站開建 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火星探測 空間站開建 2021中國航天有看頭
    (記者胡喆)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發射次數「40+」、空間站開建…2021中國航天有看頭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新時代大幕開啟:2021年人類航天五大看點
    2021年,世界航天將迎來一系列高難度任務,將會成為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人類航天最難的技術莫過於載人航天。1961年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率先突破並全面掌握這項技術,之後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才打破這項壟斷。時至今日,中、美、俄依然是僅有的三個全面獨立掌握各項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2021超級航天年,中國好戲連連,空間站建設將是最大亮點
    剛剛過去的2020,對於中國航天而言極不平凡,頂住疫情的壓力,實現了一次次中國航天史上的突破: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最大運力火箭長五B成功首飛、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探測徵程、嫦娥五號完成我國探月採樣返回壯舉
  •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西工大航天人
    天問一號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圖自人民日報官微「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火星探測 一舉實現 繞落巡7月23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2021全球航天大事件一覽!登陸火星,深空探測,載人航天
    2021年地球上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航天大事呢?1登陸火星三個不同的任務的到來,人類研究火星的能力在2021年將有一個巨大的飛躍。太空工業正在迅速發展,火星目前是最熱門的任務目的地。美國NASA將繼續其對火星上生命的長期探索。
  • 我國航天技術突飛猛進,不僅開啟空間站建設,還將首次探測火星
    5月5日,長徵五號B火箭成功首飛,新一代載人飛船也回收成功,標誌著我國開啟了空間站建造的序幕,按照計劃未來2-3年內,我國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預計在2022年左右完成空間站建設,到時我們就結束了無空間站可用的時代。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就在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待命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飛行約2167秒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第一步,也開啟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新局面。從航天探測的角度角度看,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成功發射意味著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順利完成三大類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即高軌道大衛星、載人飛船與深空探測器,將成為中國走向全球航天頂尖領域的重要基石。
  •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是怎麼回事 中國開啟火星探測叫什麼名
    我們探月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接下來我們的科學家將目光鎖定在了更為遙遠的火星,接下來我們中國將開始火星探測之旅。那麼中國開啟火星探測叫什麼名?下面就來看看中國開啟火星探測是怎麼回事。
  • 中國火星探測命名「天問一號」,透露一項更長遠太空計劃
    圖/國家航天局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我國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深化中國人對火星乃至太陽系的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命名透露了中國深空探測一項更長遠的計劃。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發射任務?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火星探測 一舉實現 繞落巡7月23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
  • 首次火星探測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類就開始不斷地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然而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只有美國。火星探測作為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在這一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中,又豈能少了中國的身影?如果說此前探測月球只是「熱身運動」,是為探測火星作準備,那麼經過多年來的打基礎、練技術,目前的中國已具備開展自主火星探測的能力。
  • 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下一站火星!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1 號選手踏上旅途,阿拉伯世界史上首個火星任務順利開啟。按計劃,希望號將在為期 7-9 個月的 6000 萬公裡星際航行之後,於 2021 年年初進入繞火星運行軌道,對火星大氣開展科學研究。可以說,阿聯將為世界航天史再添光輝一筆。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展望太空 2021: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火星上的聚會、馬斯克的野心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展望屬於太空的 2021。一次火星上的聚會2020 年 7 月是難得的火星探測窗口期,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相繼出發,開啟火星之旅: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5 時 58 分,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 H-2A 火箭 42 號機率先發射升空,阿拉伯世界史上首個火星任務順利開啟。
  • 探測月球背面、規劃「月球基地」、計劃探測火星……中國航天有不少大動作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探月四期工程我們規劃的是想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一開始是無人的通過智慧機器人來控制的基地,在我們進行載人登月以後,人也可以再上去進行短期的照料。我國計劃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趙小津表示,除了探月之外,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也正在抓緊進行中。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火星探測器我們計劃是2020年要發射,2021年能飛到火星,這次我們準備一次就軟著陸下去,並且要巡視。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開啟!7個月後抵達火星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開啟,而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40次發射。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經過7個月5500萬公裡的航行,預計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附近。隨後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