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幕開啟:2021年人類航天五大看點

2021-01-11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2020年,對於人類社會而言,是充滿挑戰、極其不平凡的一年;而對於人類航天而言,卻是百花齊放、孕育眾多機遇的一年。

這一年,人類共計發射火箭114次,中美兩國分別發射了39次和44次,佔到了七成以上,兩股勢力引領世界航天的格局明顯。

2021年,世界航天將迎來一系列高難度任務,將會成為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

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人類航天最難的技術莫過於載人航天。1961年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率先突破並全面掌握這項技術,之後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才打破這項壟斷。時至今日,中、美、俄依然是僅有的三個全面獨立掌握各項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對於載人航天技術而言,建立長期在軌、多人駐留的空間站是巔峰高地,也是最終目標。

中國建造天宮空間站的三大火箭主力(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官方微博)

2021年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開始實施最重要的第三步,全面建造天宮空間站。未來兩年內,長徵二號F(神箭,發射神舟載人飛船)、長徵七號(發射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徵五號B(發射天宮最重要的核心艙和實驗艙等)這三大主力火箭將陸續進行11次任務,以期順利建成中國天宮空間站。

千年之前蘇軾曾經問過:「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對於中國而言,2022年時,天上宮闕不再是古人浪漫的幻想,國際空間站也將不再孤獨。

人類最強火星探測陣容陸續抵達

由於相對位置關係,從地球出發去火星,理想探測窗口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2020年7月的火星探測窗口,人類派出了史無前例的火星探測陣容,三個任務先後出發。其中包括:

1.7月20日,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發射成功,她也是阿拉伯世界首次火星探測器;

2.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是人類探測火星近幾十年來工程技術方面最複雜的一次任務;

3.7月30日,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攜首架火星直升機「機智」號一同前往火星,這也是人類最複雜最昂貴的火星探測任務,機智號是人類首次在地外天體使用直升機技術。

2020年發射的人類三大火星探測任務:希望號,天問一號和毅力號(圖片來源:NASA/CNSA)

三個任務將在2021年2月份陸續抵達火星。阿聯的「希望號」預計於2月9日抵達火星附近,並準備制動進入環繞火星軌道,中國的「天問一號」將在一天之後的2月10日左右抵達,美國的「毅力號」將在2月18日前後抵達。

2月11日是中國農曆除夕夜,天問一號將會為14億中國人送上最特殊的祝福。

史上最貴科學類任務: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

隨著技術難度和預期目標的逐漸提升,原計劃2007年發射、預算5億美元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一直拖延到2021年10月31日發射、預算逼近100億美元。這讓它的成本甚至遠超著名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為當之無愧的史上最貴科學類航天任務。

測試中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圖片來源:NASA)

目前,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迎來了一個重大進展:五層太陽傘測試完畢,這意味著它已經基本能夠滿足2021年的發射目標。

五層太陽傘每層展開時有300平米左右,每層厚度25微米或50微米(第一層),小於人的頭髮直徑(80-100微米),這厚度已經包括了鍍的矽膜和鋁膜。

發射前,需要將它們先摺疊起來塞進火箭裡,發射後,它們將在距離地球150萬千米外的太空中完整展開,這過程會經歷非常大的溫度變化。不僅如此,望遠鏡的工作環境在零下220攝氏度左右,這意味著,它要有較好的降溫能力,能做到最高降溫300攝氏度(理論設計值)。

當然,它18面鏡片的要求更高,它們要求加工拋光、展開和控制、高低溫變形精度都在10納米級別,大概是幾十個鈹(鏡片主要材料)原子擺在一起的寬度。需要強調的是,不像哈勃望遠鏡,發射之後出了問題還可以維修,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發射是「一錘子買賣」。希望明年我們能順利見證這個不可思議的任務成功。

Space X迎來大破局之年

作為商業航天勢力的引領者,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成為了攪動世界航天的超級「鯰魚」。

僅在2020年,Space X進行了26次火箭發射,100%成功,總發射次數突破100,發射的載荷數量和重量都為世界之最。

在2020年的26次發射任務中,5次為新火箭、21次為復用火箭,突破了火箭7次發射復用技術。其中2次為載人任務,讓美國重新獲得本土出發的載人航天能力;3次為軍方載荷,獲得了不菲的利潤;14次為星鏈任務,共計部署了800餘顆衛星,使得Space X躍居為世界最大衛星運營商。

星艦全箭測試藝術效果圖(圖片來源:Space X)

2021年,Space X將迎來跨越式發展。年初,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公布了火箭發射計劃,預計在2021年實現48次火箭發射,超過2020年美國總火箭發射次數。

其中,絕大部分為復用火箭,15次發射部署的星鏈衛星數量將相比現有規模翻倍;約10次為美國和德國的軍方載荷;3-4次為商業載人任務,甚至會運送包括影星湯姆·克魯斯在內的4人乘組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電影。

2020年末,在12.5千米高飛行測試中,最多能運送100名太空人的星艦在最後時刻遺憾爆炸。2021年將有密集測試計劃,預計將實現首次全箭測試。

2021年,或許是檢驗Space X從「鯰魚」成長為「鯨魚」的一年。

邁向深空,人類的腳步越走越遠

2021年,將會有一系列複雜的深空探測任務迎來重要節點時刻。

太空發射系統和獵戶座飛船(圖片來源:NASA)

已經吞金近400億美元的NASA重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和獵戶座飛船組合將迎來關鍵時刻,它們將為阿爾忒彌斯月球探測計劃執行首次飛行任務,這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火箭和飛船的組合測試。

NASA露西號小行星探測器將會發射。這是人類史上最複雜的一次小行星探測任務,在12年的時間內,它將遍訪1顆主帶小行星和6顆特洛伊小行星。

NASA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將迎來重要時刻。它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9年之久,原計劃在2021年7月30日完成第34次接近木星後受控墜入木星,實現類似卡西尼號墜入土星的「華麗終章」。科學家們依然在緊張評估它的狀態,可能會延期它的服役時間。

NASA冥王號(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將會從貝努出發,將耗時三年返回地球。2020年,我們見證了日本隼鳥二號從小行星帶樣本成功返回地球的壯舉,期待冥王號(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的精彩表現。

此外,我們還有更多的太空勇士們在旅程中。帕克太陽探測器和太陽軌道器依然在通過異常複雜的行星引力助推之旅前往太陽;貝皮·科隆博號繼續飛在探索水星的旅途中;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已經在太陽系外旅行了43年,並且依然在工作;新視野號還在太陽系的邊緣尋找下一個探測目標。它們是人類的使者,更是人類的英雄。

2021年,人類航天邁入新時代的大幕,即將開啟!

相關焦點

  • 2021年全球航天發射序幕拉開,五大看點值得期待
    北京時間1月8日上午,美國SpaceX公司「獵鷹」9火箭成功發射土耳其通信衛星,這是該公司2021年的首次發射,也是全球今年的首次航天發射,這一年的航天發射序幕就此拉開。
  • 未來十年,中國航天有哪些重大看點?-虎嗅網
    今年,中國航天局為我們慢慢揭開了未來十年中國航天的重大規劃,揭開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中國航天時代的大幕。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大幕開啟。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入太空。完成第一步,實現載人天地往返。
  • 珠海航展如期舉行:大幕已經拉開,中國航空航天大時代來臨
    9月初,網上多家媒體曝光2020珠海航展取消,但是並沒有得到主辦方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確切信息。環球時報在曝光珠海航展取消信息後,聯繫主辦方,得到的回覆是以官方發布為準。20多天過去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官方網站一切正常,珠海航展2020年11月10-15日與您不見不散的廣告依然醒目。
  • 世界航天與中國航天新看點系列之「競逐火星」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Tianwen-1),後續行星探測任務依次編號。
  • 人類航天新時代,人類的新時代
    這是人類第一次以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地實現載人航天,也是第一次私人公司實現載人航天,其歷史意義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 人類航天新時代到來了!人類新的時代到來了! 同時,隨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大國進入新一代載人飛船同臺競技階段,目前僅有美國和中國實現了共計三型飛船實際入軌測試,SpaceX的龍2飛船、波音的星際客機(並未完全成功)和中國新載人飛船。但隨著龍2飛船實際載人任務的成功,美國在這一領域再次保持領先優勢。
  • 象限儀流星雨迎來峰值 開啟2021年「天象劇場」大幕
    隨著「許願流星」划過夜空,2021年「天象劇場」大幕就此拉開。  【解說】象限儀流星雨與英仙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並稱「北半球三大流星雨」。  【同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工程師 胡方浩  象限儀流星雨是每年的第一場流星雨,根據國際流星組織預報,2021年(象限儀流星雨)極大期時,天頂流量每小時出現率可達110,即每小時流星可出現的數量為110顆。
  • 火星探測空間站開建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年與202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預計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 火星探測 空間站開建 2021中國航天大幕開啟
    新年伊始,我國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公布了一系列新進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我國空間站工程空間站各艙段、飛船及其發射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按計劃開展各項總裝與測試工作。其中,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突破4億千米,距火星約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實施近火制動。
  • 首個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開啟人類航天新時代
    這是人類第一次以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地實現載人航天,也是第一次私人公司實現載人航天,其歷史意義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人類航天新時代到來了!人類新的時代到來了!同時,隨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大國進入新一代載人飛船同臺競技階段,目前僅有美國和中國實現了共計三型飛船實際入軌測試,SpaceX的龍2飛船、波音的星際客機(並未完全成功)和中國新載人飛船。但隨著龍2飛船實際載人任務的成功,美國在這一領域再次保持領先優勢。
  • 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丨熱公司
    自從2011年太空梭項目結束以來,美國一直缺乏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的能力。NASA局長Jim Bridenstine表示,這是創造歷史的一天,人類航天將進入新時代。如果此次試飛數據分析沒有發現嚴重問題,SpaceX龍飛船將在9月份進行第一次正式飛行,屆時將有四名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在那裡將停留6個月。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
  • 從地心說到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人類開啟了航天時代
    大家對宇宙航天比較感興趣,浩瀚廣袤的宇宙常會讓我們有無限的遐想,在古代人們觀察日月升落,星辰移動的時候,對宇宙的模型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想像。公元150年古希臘的天文學家託勒密提出了地心說,他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月亮,太陽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星球都圍繞著地球在不同的球面上運動,地心說符合人們當時坐地觀天的習慣,被封為金科玉律。
  • 新探測器、新飛船、新火箭……你方唱罷我登場
    221經過了不平凡的2020年,2021年的世界航天可謂是繁花似錦。各種新探測器、新飛船、新火箭在經歷漫長的研發製造測試後,即將你方唱罷我登場。現在讓我們一起列數今年將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航天熱點。好在「毅力號」延承了「好奇號」的成熟著陸方案,但科學載荷上推陳出新,其搭載的靈巧號火星直升機使人類首次在火表具備了公裡級的機動能力,而採樣封裝機構更是拉開了火星採樣返回系列任務的序幕。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最具看點的火星任務當屬我國的「天問一號」。
  • 中銀證券光伏行業2021年度策略:需求景氣無憂 HJT產業化大幕拉開
    支撐評級的要點需求:平價大幕拉開,需求景氣無憂:由於產業鏈漲價,預計2020年總量25.97GW的競價項目多數將結轉至2021年上半年併網;平價項目方面,國家能源局公示的兩批項目以及近期由其他模式轉為平價的項目總額超過55GW。
  • 走進航天新時代,與「天問一號」一起去火星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們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14億國人航天夢的新一步!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與60位獲邀嘉賓在海南文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不僅如此,這次火星著陸點命名,由心懷夢想的你來決定!
  • 運鴻集團與中國航天基金會建立事業合作夥伴關係 開啟航天品質新時代
    中國航天事業,不僅僅是國家戰略,更是民生工程。中國航天事業不只是中國航天從業人員的偉大事業,更是是全體人民的偉大事業。近日,中國航天基金會與運鴻集團在湖北省運鴻大健康產業園舉行合作夥伴籤約授牌儀式,這標誌著運鴻集團正式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
  • 空調新舊時代終結與開啟:新十年路標為什麼是海爾?
    這是否意味著,一個傳統空調時代真的結束了?8月27日,在主題為「對話好空氣 開啟新格局」的2021海爾空氣產業戰略發布活動上,海爾集團副總裁、首席體驗官李華剛和海爾智家生態平臺副總裁、海爾空氣產業總經理王利,相繼給出肯定答案:一個空調舊時代結束了!從過去以產品為導向,到如今以用戶為導向,空調業今後十年將迎來巨變,海爾空調將主導並開啟新的時代。
  • ┽影城熱映之《超體》3D 五大看點探索人類潛能 !
    ┽影城熱映之《超體》3D 五大看點探索人類潛能 !影片裡有著令人喜愛的全部元素:科幻、進化、科學以及動作場面,有著地球歷史的美麗視覺畫面以及關於大腦開發假設,向觀眾展示了一個人類將大腦能量100%利用起來的有趣世界。《超體》突破了以往千篇一律只以衝擊視覺為主的科幻片套路,以故事情節取勝,探索人類自身潛能,成為北美暑期檔的票房黑馬。
  • 航天「長徵」永遠在路上
    火箭呼嘯而去、飛船搖曳而落,瑰麗地球和深邃太空之間的一去一回,勾勒出一幕人類探索宇宙的壯麗圖景,也開啟著中國一個新的航天時代——空間站時代。5月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太空軌道。幾天後的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返回。
  • 中金航空航天科技2021年展望:十四五「新周期」,供需共振高成長
    我們判斷2021年航空航天科技行業有望進入結構化的高速增長階段。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將開啟新的採購周期,拉動行業需求向上,「裝備上量」是供給周期,多家企業擴產顯示供給端的變化。我們認為「三周期」疊加,有望推動行業進入供需共振的「高成長」階段。
  • 動畫電影《白牙》明日上映 五大看點提前曝光
    動畫電影《白牙》明日上映 五大看點提前曝光 今日搶先解鎖影片五大看點,走近白牙的冷暖一生。看點一:奧斯卡級導演又出神作 強勢來襲攻佔暑期檔電影《白牙》由曾參加過《機器人9號》與《鋼鐵俠3》幕後製作的亞歷山大·埃斯皮加雷斯執導,由他執導的動畫電影《哈布洛先生》曾獲2014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