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趣味探索訊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作為泱泱大國的中國,不論是經濟還是科技,皆得到快速「提升」,如今已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尤其是航天科技,更是獨領風騷,已經站在全世界前列。
然而在20年前,作為地球人類的國際空間站(IIS)項目卻唯獨將中國拒之門外,導致在過去十多年裡,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國家太空人不斷地前往國際空間站,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加拿大,甚至是阿聯,國人只有幹羨慕份兒。
然而這絲毫沒能阻止中國實現航天夢的腳步,國人暗自下定決心:既然國際空間站不歡迎,那麼我們就打造屬於自己的空間站,再加上近年來中國航天科技快速發展,大家已經有目共睹了,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型空間站已經不成問題,不論是資金還是科技,都符合條件。
如今,中國空間站項目早已確定了時間:2022年前後建成,2020年開始發射核心艙,接著是實驗艙,近日,中國航天更詳細介紹了中國空間站模樣,中國空間站形狀為「T」字型,一共由三個艙室組成,一個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相當於一套3室2廳的長條狀房屋。
核心艙
中國空間站最重要的是核心艙,它位於中間,取名為「天和」,全長16.6米,最大4.2米,重達22.5噸,核心艙同時是主控艙,對整個空間站的軌道高度,飛行速度,氣壓環境進行控制。
核心艙又可以細分為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節點艙共有6個閥門,主要用來與其它艙室對接,生活控制艙空間約50立方米主要用來工作、休息和娛樂,可以長期居住3人,最多時可居住6人,資源艙則是用來儲備物食和生活物資。
實驗艙
實驗艙Ⅰ、實驗艙Ⅱ主要用來進行一些地球上無法進行的科學實驗,該實驗艙配備了一個小型機械臂和一個專用氣閘艙,機械臂方便太空人抓取艙外物體,而專用氣閘艙可用來太空人出艙活動,也可將載荷送出艙外,這代表某些科學實驗可以在艙外進行。為了以防萬一,兩個實驗艙都具備接管核心艙控制整個中國空間站的能力。
中國空間站什麼時候組建?
計劃在2020年首次發射核心艙,然後依次發射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與此同時,太空人也會進入多次「太空行走」,參與組建空間站任務。原計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分別運送物資和太空人。當11次發射任務全部成功後,那麼代表著中國空間站基本建成。
中國空間站設計壽命為10年,但實際壽命可能遠遠超過10年,甚至有可能使用20年,比如月球背面上的中國玉兔2號巡視車,設計壽命僅3個月,現在行駛了一年多後仍然狀態良好。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國際空間已經在近地軌道上運行了十多年,退役時間為2024年,最遲延期到2028年,所以2028年之後,近地軌道上只剩下唯一中國空間站了,不知道到那個時候,曾拒絕我國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國家又會怎麼想怎麼看?是否也會加入進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