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未來兩年11次發射,中國進入「空間站時間」

2021-01-09 語宙

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

語宙

+

建設空間站的中國速度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2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將在明年上半年用長五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他們完成任務後,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再把第二批航天員乘組送入太空。

周建平介紹,前述階段稱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包括航天員多次太空出艙活動,驗證機械臂技術、能源技術等。「技術驗證完成後,我國會再發射兩個實驗艙,此過程中,還會有兩艘貨運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被送入太空。我們將一共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中國的空間站建造。」周建平告訴中國航天報。

明後兩年,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發射任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預計實施11次發射。

新聞背景一:中國空間站

Facts & Figures

▲中國未來空間站示意圖(來源:人民日報)

建成時間:2022年前後

運行高度:34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

在軌時間:在軌飛行10年以上

主要功能: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並可通過太空維修延長使用壽命、擴展規模。

駐留人數:一般情況下駐留3人,在航天員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

整體構型:中國空間站整體呈T字構型,包含1個核心艙、2個實驗艙在內的3個艙段。「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一輛轎車,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相當於一室一廳,空間站則像是三室兩廳還帶儲藏間。」

往返系統: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由神舟載人飛船和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用於航天員和部分物資往返空間站。神舟飛船可支持3名航天員實現天地往返,在空間站停靠期間也作為救生船,用於航天員應急救生和返回。

貨運系統: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由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組成。貨運飛船為空間站運送航天員生活物資、推進劑、載荷設備等補給物資。

談及明後兩年我國將派出哪些航天員進入太空,張曉光告訴中國航天報:「明年大家會看到誰在飛,包括我在內,不管是誰飛,大家都是為了中國航天事業在奮鬥。我還記著我們航天員面對國旗宣誓的那一刻,誓要為祖國航天事業奮鬥終生。我相信,中國的航天事業會創造一次又一次的輝煌。」

據中國青年報今年5月報導,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表示,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空間站的建設是有人在軌參與的建設,航天員出艙和利用機械臂都是建設空間站的重要手段。從核心艙階段開始,航天員將承擔不少任務。例如,他們要多次進行複雜的出艙活動,屆時可利用機械臂協同完成載荷的在軌安裝、調試、升級等工作。

目前中國航天員的最長紀錄是在太空駐留1個月,將來會是3個月、6個月甚至更久。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空間站任務中,空間站艙段多、運行時間長,航天員每天需要把大量的時間用於站內維護和管理方面,還必須參與空間站組裝、建造,進行空間站維護、維修和設備更換。同樣,空間站任務中,航天員必須完成大量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以及有效載荷操作,學科專業眾多,跨度極大,對航天員的專業知識儲備和科學素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新聞背景二:

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

據新華社2020年10月1日電,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

為滿足我國空間站工程任務需要,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增加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類別。航天駕駛員和航天飛行工程師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太空飛行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載荷專家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航天駕駛員在空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在從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關領域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中選拔,載荷專家在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

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於2018年5月啟動,經過初選、複選、定選三個階段。從約2500名候選對象中選拔出符合條件的18名預備航天員,在經過系統的訓練後,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我們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的目標,就是要突破掌握並發展近地空間長期載人的技術,具備在近地空間構建空間設施的能力,而且能夠保證人在太空中能夠長期舒適地生活、有效地工作。」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空間站的建成,將讓我國擁有讓人進入太空長期生活的能力,也是我們由地球走向太空一個堅實的基礎。」

(綜合中國航天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央視報導。)

航天科學傳播平臺

Powered by 愛太空

第 348期

合作:xuyang@spaced.com.cn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

相關焦點

  • 未來兩年11次發射任務,建我們自己的空間站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我國未來兩年11次發射任務建設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 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觀察者網 訊)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 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我國空間站即將快速建造,兩年完成11次發射,新增18名航天員
    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到今天,諸多方面也開始邁入新的階段,「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的太空調試和科研試驗早已結束,也已經取得諸多重要成果。下一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開始新空間站的發射和建造工作,相關科研人員目前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10月7日來自央視網的消息稱,我國將在未來兩年中進行多達11次的高密度發射,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並為後續空間站的長期穩定在軌運營做準備。
  • 未來兩年,我國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 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五大核心技術全具備,耗時兩年
    編者按: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造已經拉開序幕,從明年開始到2022年前後,將通過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建造空間站的五大核心技術全面具備,計劃用2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從2003年成功發射神舟五號第一艘載人飛船開始,中國航天就穩步進入了載人航天時代,先完善了神舟載人飛船,又發展出貨運飛船,長徵5號運載火箭,逐步掌握了空間站的建造、組裝、在軌維護技術。今天5月,長徵5B運載火箭搭載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為空間站的建造奠定了基礎。
  • 未來兩年中國將執行11次發射建設天宮空間站—海外航天視點之五
    來自海外消息:中國正準備在兩年內執行11次空間站建設任務,並將很快為該項目挑選一批新的太空人。1、天宮一號空間站建設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周二在北京參加一個政治會議期間表示,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將於明年發射。「天和」核心艙將於2021年初在文昌發射。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摘要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
  • 未來兩年我國將有11次發射任務,提前選拔18名航天員建設空間站
    今年我國航天事業真是碩果纍纍,不僅北鬥系統全面完成組網,最近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之後,成功返回預定的著陸場,試驗圓滿完成。這為我國後續的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天宮一號「回家」 中國載人航天向空間站進發
    (拼版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月2日公布,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北京時間當天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為中國航天特別是載人航天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這一英雄太空飛行器,就此告別太空,完美謝幕。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澎湃)
  • 我國空間站最新進展:未來2年11次發射!美網友直呼等不及看到一幕
    據多維新聞最新報導,日前中國空間站建設迎來最新進展,為在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未來兩年內,中國將進行11次航天發射活動。據中國央視官方披露,11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同時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建造。
  • 航天科技公布2021年太空任務:40餘次發射、空間站是重中之重
    2020年12月27日,在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之後,中國航天2020完美收官。2021年來了,今年航天發射任務將達到40餘次,載人空間站則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 未來2年11次發射!中國「天宮」來了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靜遠)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明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即將完成「三步走」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周建平: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和發射它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的研製工作,測試工作正在最後階段,我們將在明年春天開始中國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的工作
  • 中國航天正在奮起直追,11次發射任務構建全新空間站,美國看了也要羨慕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中,中國被排除在外,不過這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國際空間項目,按照計劃將在2028年退役,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2024年就很有可能要提前結束運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宣布停止向國際空間站項目進行撥款,這也意味著國際空間站已經出現了資金緊張,然而中國的空間站項目正在小步快跑的建設。
  • 天宮一號即將「歸來」 中國航天進入空間站時代
    (指月/視覺中國)中國網新聞3月29日訊 (記者 戚易斌)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將於近期再入大氣層燒毀,完成最後的「謝幕」。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準備階段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 2次航天發射失利之後,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中國上一次進行載人航天任務,還是2016年10月17日的神舟11號,在近20年的光陰裡,逐步實現了無人到有人、單人到多人,以及出艙和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