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造已經拉開序幕,從明年開始到2022年前後,將通過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建造空間站的五大核心技術全面具備,計劃用2年左右的時間建成。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14期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關於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造工作已經全部展開,力爭在2022年前後建成我國第一座空間站,並且讓這座空間站在4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長期運行。我們參考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時間,中國天宮空間站的使用壽命至少在20年以上,可運行到2040年之後。目前建造空間站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張落實中,建造空間站需要涉及到五大核心技術,我國已全面掌握。
圖片解讀:天宮空間站的三艙結構,可對接多個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
圖片解讀:天宮號建成時間為2022年前後,設計壽命為10年,使用壽命預計能達到20年以上
這五大技術分別為載人飛船技術、運載火箭技術、空間站艙段建造技術、貨運飛船技術、以及其他分系統製造技術,也是我國在過去20年內掌握的載人航天技術匯總。從2003年成功發射神舟五號第一艘載人飛船開始,中國航天就穩步進入了載人航天時代,先完善了神舟載人飛船,又發展出貨運飛船,長徵5號運載火箭,逐步掌握了空間站的建造、組裝、在軌維護技術。今天5月,長徵5B運載火箭搭載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為空間站的建造奠定了基礎。
根據空間站建造規劃,從2020年10月開始,在未來2年內中國航天將利用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時間節點大約在2022年前後。在完成空間站建造後,還將實施高密度發射任務,讓航天員長期駐留空間站,滿足人員轉換、科學實驗的需求。
圖片解讀:天宮二號任務期間,航天員景海鵬進行在軌維護
圖片解讀:交匯對接技術我們已經掌握
天宮號空間站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分別為天和號核心艙,其作用是連接所有艙室;兩個實驗艙分別為天問號和夢天號,三艙結構基本相同,質量控制在20噸左右,能夠使用長徵5B運載火箭發射。期間,我國還將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在軌輪轉,對空間站進行維護、出艙活動等。天宮號作為我國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將承擔大規模的科學實驗,耗時兩年建成。天宮號三艙主體質量在60噸以上,還能對接多個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建成後將是除了國際空間站之外,第二個軌道建築。
圖片解讀:和平號空間站
圖片解讀:國際空間站
空間站作為載人航天一項關鍵的裡程碑,世界上只有美俄擁有過空間站,蘇俄時期建造了和平號,美國建造了天空實驗室,目前在軌道上運行的國際空間站是美俄共同牽頭建造,歐洲、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參與建造,算是匯集了各國力量建造。從財力上看,國際空間站造價1000億美元,由參與的各國分擔,這也是未來大型空間站的建造模式。在天宮空間站之後,我國將把精力瞄準載人登月,登月時間預計在2030年代,載人月球探測的具體方案仍然在深化論證中,一些關鍵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攻關,至少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具備載人登月能力。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