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五大核心技術全具備,耗時兩年

2020-10-26 宇宙印象

編者按: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造已經拉開序幕,從明年開始到2022年前後,將通過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建造空間站的五大核心技術全面具備,計劃用2年左右的時間建成。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14期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關於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造工作已經全部展開,力爭在2022年前後建成我國第一座空間站,並且讓這座空間站在4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長期運行。我們參考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時間,中國天宮空間站的使用壽命至少在20年以上,可運行到2040年之後。目前建造空間站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張落實中,建造空間站需要涉及到五大核心技術,我國已全面掌握。

圖片解讀:天宮空間站的三艙結構,可對接多個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


圖片解讀:天宮號建成時間為2022年前後,設計壽命為10年,使用壽命預計能達到20年以上

這五大技術分別為載人飛船技術、運載火箭技術、空間站艙段建造技術、貨運飛船技術、以及其他分系統製造技術,也是我國在過去20年內掌握的載人航天技術匯總。從2003年成功發射神舟五號第一艘載人飛船開始,中國航天就穩步進入了載人航天時代,先完善了神舟載人飛船,又發展出貨運飛船,長徵5號運載火箭,逐步掌握了空間站的建造、組裝、在軌維護技術。今天5月,長徵5B運載火箭搭載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為空間站的建造奠定了基礎。

根據空間站建造規劃,從2020年10月開始,在未來2年內中國航天將利用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時間節點大約在2022年前後。在完成空間站建造後,還將實施高密度發射任務,讓航天員長期駐留空間站,滿足人員轉換、科學實驗的需求。

圖片解讀:天宮二號任務期間,航天員景海鵬進行在軌維護


圖片解讀:交匯對接技術我們已經掌握

天宮號空間站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分別為天和號核心艙,其作用是連接所有艙室;兩個實驗艙分別為天問號和夢天號,三艙結構基本相同,質量控制在20噸左右,能夠使用長徵5B運載火箭發射。期間,我國還將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在軌輪轉,對空間站進行維護、出艙活動等。天宮號作為我國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將承擔大規模的科學實驗,耗時兩年建成。天宮號三艙主體質量在60噸以上,還能對接多個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建成後將是除了國際空間站之外,第二個軌道建築。


圖片解讀:和平號空間站


圖片解讀:國際空間站

空間站作為載人航天一項關鍵的裡程碑,世界上只有美俄擁有過空間站,蘇俄時期建造了和平號,美國建造了天空實驗室,目前在軌道上運行的國際空間站是美俄共同牽頭建造,歐洲、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參與建造,算是匯集了各國力量建造。從財力上看,國際空間站造價1000億美元,由參與的各國分擔,這也是未來大型空間站的建造模式。在天宮空間站之後,我國將把精力瞄準載人登月,登月時間預計在2030年代,載人月球探測的具體方案仍然在深化論證中,一些關鍵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攻關,至少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具備載人登月能力。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載人航天未來兩年11次發射,中國進入「空間站時間」
    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語宙+建設空間站的中國速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2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將在明年上半年用長五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
  • 未來兩年11次發射任務,建我們自己的空間站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未來兩年中國將執行11次發射建設天宮空間站—海外航天視點之五
    來自海外消息:中國正準備在兩年內執行11次空間站建設任務,並將很快為該項目挑選一批新的太空人。1、天宮一號空間站建設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周二在北京參加一個政治會議期間表示,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將於明年發射。「天和」核心艙將於2021年初在文昌發射。
  • 我國空間站即將快速建造,兩年完成11次發射,新增18名航天員
    下一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開始新空間站的發射和建造工作,相關科研人員目前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10月7日來自央視網的消息稱,我國將在未來兩年中進行多達11次的高密度發射,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並為後續空間站的長期穩定在軌運營做準備。
  • 我國未來兩年11次發射任務建設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 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觀察者網 訊)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 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未來兩年,我國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 11.7日報: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中國空間站2022年建成
    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 北京時間10月15日零時,202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累計達129.5億元人民幣(約19.3億美元),正式超過北美同期成績,歷史上中國內地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成果的取得,最重要的是中國強大的抗疫能力為電影業的恢復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基本保障。
  • 我國空間站最新進展:未來2年11次發射!美網友直呼等不及看到一幕
    據多維新聞最新報導,日前中國空間站建設迎來最新進展,為在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未來兩年內,中國將進行11次航天發射活動。據中國央視官方披露,11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同時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建造。
  • 未來兩年我國將有11次發射任務,提前選拔18名航天員建設空間站
    今年我國航天事業真是碩果纍纍,不僅北鬥系統全面完成組網,最近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之後,成功返回預定的著陸場,試驗圓滿完成。這為我國後續的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中國航天正在奮起直追,11次發射任務構建全新空間站,美國看了也要羨慕
    國際空間站項目是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國際太空科研項目,這一項目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主導,俄羅斯、歐洲、日本、加拿大共同運營。值得注意的是,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中,中國被排除在外,不過這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國際空間項目,按照計劃將在2028年退役,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2024年就很有可能要提前結束運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宣布停止向國際空間站項目進行撥款,這也意味著國際空間站已經出現了資金緊張,然而中國的空間站項目正在小步快跑的建設。
  • 中國空間站2020有望獨守太空 規模小花錢少(圖)
    第二步是完成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對接,並建立臨時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這項工作隨著「天宮一號」的發射正在展開。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國際空間站將在2020年退役,中國未來空間站卻計劃於2020年左右建成,這一時間上的巧合為中國空間科學發展帶來了契機。
  • 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核心艙即將完工!美國宇航局提出應對措施
    編者按:中國第一座空間站核心艙正在製造中,即將完工,發射時間可能在年底至明年。中國第一座空間站計劃也隨之浮出水面,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總計60噸。中國的空間站計劃穩步推進,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承認受到了刺激,美國需要有所動作。
  • 未來2年11次發射!中國「天宮」來了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靜遠)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神舟十一號四季度發射 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為實現上述任務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
  • 通向中國空間站的11級階梯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實驗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建成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飛向太空,並於第二天準確著陸,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又一次「零」的突破。  2001年1月10日1時,在新的一年剛剛到來的時候,神舟二號發射成功。作為全系統配置的正樣飛船,神舟二號是中國載人飛船的「完整版本」,各種技術狀態與真正載人時基本一樣。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摘要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
  • 「天宮一號」下半年發射中國空間站2020年前建成
    據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中國將在2011年下半年進行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飛行試驗。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後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個階段即建立空間實驗室所需關鍵技術之一。
  • 航天科技公布2021年太空任務:40餘次發射、空間站是重中之重
    2020年12月27日,在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之後,中國航天2020完美收官。2021年來了,今年航天發射任務將達到40餘次,載人空間站則是今年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