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2020-10-07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 訊)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

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同時,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每個乘組3人,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航天員系統本著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試訓一體的原則,安排航天員參加了近百次的工程研製和試驗活動。包括人船、人船地、人船站地聯試,出艙活動的水下驗證實驗,和功效學的評價等各項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我們也是一直按照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節點,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關鍵技術已經全面突破,我們明年將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就是空間站工程的全面實施。」

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和重要進展。目前,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規建造計劃,為後續空間站實現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在明年到後年兩年的時間裡,通過11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的飛行任務就將高密度實施,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還要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先後發射了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驗證了貨物運輸和推進器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為第三步空間站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開展任務訓練

其實從2017年的3月開始,航天員的訓練就全面轉入空間站的任務準備。由於空間站的任務周期為3到6個月,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知識儲備以及應急處置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4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我們綜合考慮了航天員的飛行經驗,現狀,他們的年齡,以及心理相容性協同配合,後續的發展等因素。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然後統籌搭配了4次飛行乘組,每個乘組是3個人,是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

10月1日,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加入航天員隊伍,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目前,我國空間站核心艙等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空間應用系統正在開展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研製,以及運營階段應用任務認證工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與此同時,我們還在組織載人月球探測的方案神話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我相信通過全體航天人的努力,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一定會邁得更穩更遠。」

核心艙地面試驗驗證工作正在進行

早在10年前,中國就已經開展了空間站的研製任務。在今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進入文昌發射場後,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和航天員系統等各大系統進行了合練,全面考核了空間站系統的正確性。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指出:「眼前這個時期,就是我們核心艙最關鍵的研製時期。現在我們正在緊張進行地面的各項試驗的驗證,以確保我們能夠有效地識別風險,能夠控制好我們的產品質量,能夠有效地控制住風險,能把問題消滅在地面研製期間。」

按照計劃,我國空間站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4艘神州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運補給。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第一次搞這麼大一個空間站,一個本著穩妥、可靠和安全的原則。我們核心艙入軌以後,我們將相繼發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我們將對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進行進一步驗證。這裡面包括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技術。」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介紹,我國空間站任務壽命將達到15年左右,可供3名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半年一輪換,可供6人短期駐留10天左右,以便交接班。

空間站長期在軌穩定運行、航天員長期駐留,對我國太空飛行器的研製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我國航天員在軌飛行的最高紀錄是33天,那時,航天員生存所必需的水和氧氣可以由太空飛行器直接從地面搬到太空中。而想讓航天員實現更久的在軌停留,就要使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等技術,來保障物資供應。部分技術已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進行了初步的驗證。

除了保證航天員的長期駐留外,空間站本身的在軌壽命,也需要技術手段保障。在提高產品壽命的同時,設計師們還攻克了一系列難關,使空間站60-70%的設備都可以維修,並為航天員開展維修工作提供了的便利。

這一系列突破將大大提升空間站的空間科學研究能力。從航天醫學、航天生物學,到微重力流體物理學,10多個方向的科學研究已經「安排」上了。艙外還設了暴露平臺和大型載荷掛點,支持開展暴露實驗。

相關焦點

  • 未來兩年,我國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 空間站在軌建造拉開序幕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航天員已選定
    今年,我們中國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正式開通,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赴火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今年底將擇機發射。還有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天宮」,已拉開在軌建造的序幕。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未來兩年11次發射任務,建我們自己的空間站
    迎來我們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拉開序幕,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航天員均已...
    今年,我們中國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正式開通,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赴火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今年底將擇機發射。還有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天宮」,已拉開在軌建造的序幕。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為此,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 我國空間站即將快速建造,兩年完成11次發射,新增18名航天員
    下一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開始新空間站的發射和建造工作,相關科研人員目前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10月7日來自央視網的消息稱,我國將在未來兩年中進行多達11次的高密度發射,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並為後續空間站的長期穩定在軌運營做準備。
  • 載人航天未來兩年11次發射,中國進入「空間站時間」
    人從未比在太空行走時顯得更為渺小,或更為偉大語宙+建設空間站的中國速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12月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國將在明年上半年用長五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後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將在太空駐留幾個月。
  • 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新華社消息,我國計劃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出席交接儀式時表示,我國將於明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周建平說:「核心艙發射入軌以後,我們還將相繼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 未來兩年我國將有11次發射任務,提前選拔18名航天員建設空間站
    今年我國航天事業真是碩果纍纍,不僅北鬥系統全面完成組網,最近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之後,成功返回預定的著陸場,試驗圓滿完成。這為我國後續的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了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好消息,我國空間站航天員已經選定,國際網友:美國該後悔了
    據了解,未來我國將在兩年內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依次來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中國空間站在建造宇宙空間站期間,我國將規劃發射4艘天舟貨運飛船和4艘神舟載人飛船
  • 我國空間站最新進展:未來2年11次發射!美網友直呼等不及看到一幕
    據多維新聞最新報導,日前中國空間站建設迎來最新進展,為在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未來兩年內,中國將進行11次航天發射活動。據中國央視官方披露,11次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同時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建造。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根據最初計劃,國際空間站將使用至2015年,但在之後工作時限延長到2020年後,又計劃再次將使用壽命延長到2024年,甚至該項目的參與國還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8-2030年。但是這都是在國際空間站沒有出現故障的前提下進行的,而現在國際空間站像是個沒毛病的空間站嗎?
  • 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五大核心技術全具備,耗時兩年
    編者按: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造已經拉開序幕,從明年開始到2022年前後,將通過11次發射建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建造空間站的五大核心技術全面具備,計劃用2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我們參考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時間,中國天宮空間站的使用壽命至少在20年以上,可運行到2040年之後。目前建造空間站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張落實中,建造空間站需要涉及到五大核心技術,我國已全面掌握。
  • 未來兩年中國將執行11次發射建設天宮空間站—海外航天視點之五
    來自海外消息:中國正準備在兩年內執行11次空間站建設任務,並將很快為該項目挑選一批新的太空人。1、天宮一號空間站建設計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周二在北京參加一個政治會議期間表示,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模塊將於明年發射。「天和」核心艙將於2021年初在文昌發射。
  • 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據新華社海南文昌5月5日電 我國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其間將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目前,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在5日晚召開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透露了上述消息。
  • 航天領域傳出喜訊,空間站建成時間公布,18名航天員已全部確定
    ,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火箭發射任務,預計在2022年前後,我國將全面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據悉,這兩年的時間極為關鍵,在經過前期大量的技術準備後,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試驗艙,以及夢天試驗艙,從而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工作。同時,在此期間還計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承擔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等重要任務。
  • 我國未來兩年11次發射任務建設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按計劃,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以及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 中國空間站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每組3人 任務周期3到6個月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每個乘組三人,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按照計劃,我國空間站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10月1日,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加入航天員隊伍,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飛行任務。
  •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摘要 【我國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任務 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
  • 小豹的正經科普丨新的空間站與新的太空人
    >18名太空人加入航天隊伍據小豹了解,我國將在未來兩年中進行多達11次的高密度發射,先後將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這三個艙室將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兩年間11次高密度發射,空間站主艙段的升空將主要由長徵五號(胖五)完成,三個主艙段意味著胖五要出徵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