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知道之前傳的很膩害的說2020年將是「中國航天大年」這件事麼?
2020年,含「中國芯」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成功建立;2020年,「天問一號」首戰出徵,踏上「繞、落、巡「三合一的「奔火之旅」;2020年,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榮耀歸來,中國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
說到「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太空試驗調試早已結束,也已經取得諸多重要科研和試驗成果。
下一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開始新空間站的發射和建造工作,相關科研人員目前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
中國空間站示意圖
18名太空人加入航天隊伍
據小豹了解,我國將在未來兩年中進行多達11次的高密度發射,先後將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這三個艙室將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
之後的載人飛行任務仍將高密度實施,因為航天員要在空間站中長期在軌駐留,並且還要依靠它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並為後續空間站的長期穩定在軌運營做準備。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已經在10月1日加入航天員隊伍,其中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今後他們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各次飛行任務。
部分選拔太空人
至少12人進入太空
在空間站建造和調試期間,大概還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目的是在空間站的組建和調試工作中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項目,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
兩年間11次高密度發射,空間站主艙段的升空將主要由長徵五號(胖五)完成,三個主艙段意味著胖五要出徵三次,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的8次發射或將分別由長徵二號f型火箭和長徵七號等完成。
綜合考慮了航天員的年齡、飛行經驗,身心狀態與後續的發展等因素,統籌搭配了4次飛行乘組,每個乘組是3個人,(暫定)是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這也就是說在未來兩年中,我國家至少會有12人次進入太空,參與空間站各艙段的建造和調試工作。
天舟貨運飛船
中國新式空間站
美俄歐等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雖然規模要更大,但它是多國參與的一個國際項目,而且先前傳出消息稱國際空間站的某些艙位漏氣,有些窗壁甚至已經出現斑點,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聲稱國際空間站或於2024年被迫退役,這樣的話屆時地球外太空或將只有我國的空間站在運行。
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發射工作將在嫦娥發射之後執行。
不過目前我國的載人航天計劃並不只是空間站的建造調試和科研工作,還有載人登月等方面的計劃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就表示:在空間站的建造和調試同時,我們還在組織載人月球探測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
空間站內部示意圖
我國新式空間站的太空在軌建造將大大提我國的宇宙空間科學研究能力。目前我國科學家已經從航天醫學、航天生物學,到微重力流體物理學等十多個方向的科學研究已經在空間站科研計劃中「安排」上了。並且艙外還設計了「暴露平臺(可以用於進行艙外試驗)」和大型載荷掛點,支持開展空間站外暴露式科研實驗。
相信通過全體航天人的努力,我們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一定會邁得更穩,更遠。
聲明:素材來源《觀察者網》10月7日文章《未來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建空間站,航天員均已選定》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